夜渡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gz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已深,余妙急匆匆地赶到渡口。一勾弯月下,只见渡口空荡荡,不见人影。
  “有人吗?我要过河。”她连喊几声,不见回音。
  船夫渡完最后一个人后,把船摆进河湾畔锁好,睡觉了,蒙眬中听见对岸有一个女人的声音。下半夜了还有人渡河?船夫只好爬起来把船划到河对岸。
  “你把我送到断头滩吧,我就在滩上住。”
  他猛地一惊:断头滩有房屋?莫非?
  夜,很静,只听见有节奏的划桨声,偶尔还传来几声猫头鹰凄厉的叫声,夜风吹来,一阵寒意。
  船终于到了断头滩,滩上果真有一栋精致的小别墅。
  女人对船夫说:“忘了带钱,我回家拿给你。”
  船夫等了十多分钟不见女子下来,自己上岸走到屋前,大门紧闭着,他按了按门铃,不一会儿走出一位男人。船夫说:“坐船的女子还没付钱哩。”男人说:“你搞错了吧,这里就我一个人住呀!”
  船夫感觉不对,说:“对不起,对不起,打扰了,可能是我搞错了。”说完跳上船,把船划走了。
  这时,余妙走出了大门:“嘻嘻,讨厌死了,我在渡口等了老半天,看我不整蛊你。”突然,余妙哎呀一声:“我的行李包丢在船上忘拿了。”
  行李包有很重要的文件,还有大笔的货款。
  二人决定沿河岸到渡口寻找船夫。
  渡口有一个值班室,他们把情况告诉值班人员,回答令他们一惊,以前是有一船夫专门摆渡,可是两年前一场大洪水,船夫和坐船的五个人全部葬身于洪水中,后来一直都用机帆船摆渡了,哪還有什么摆渡的小船和船夫呢……
  选自《喜剧世界》
其他文献
老张到菜市场买鱼。他走到一家鲜鱼摊前,看到摆的鱼虽然不少,但都不是很新鲜。老张提起一条放在鼻子前闻了一下,果然有一股臭味。看来鱼放的时间已经不短了。谁知摊主看到他这么一闻,便非常不高兴,问道:“哎,你这是干什么?我的鱼是刚刚打上来的。”  老张并没有和摊主争辩,也没有指责他说谎,而是顺口说了句:“我刚刚是和这条鱼说话呢。”  摊主觉得老张这话挺有意思,不禁来了兴致,想刁难老张一番,于是说:“那你和
期刊
富春江畔有个名叫罗明的商人,妻子早早亡故,女儿罗如玉面黄肌瘦的。如玉12岁时,罗明把她送到外地学艺,至于去哪里学、学什么,罗明守口如瓶,不肯露半点儿口风,有人问时,他总是一笑置之。  罗如玉学成归来时,已是18岁的妙龄姑娘,身材高了,模样也出落得水灵灵。有个叫姚平的后生央人前来提亲,罗明答应了。这年冬天,如玉含泪辞别父亲,嫁到姚家。  不料,如玉出嫁才三天,就独自一人回了娘家,神情落寞凄楚,脸上泪
期刊
首善街上有一家悬壶堂医馆,专治跌打损伤,远近闻名。坐堂的大夫名叫张仲信,因为他行医时习惯用一把小紫砂壶,所以人称“张神壶”。  这天,县衙的刘捕头带着几名捕快,抬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来到医馆。刘捕头告诉张神壶,这是江湖大盗胡作飞,在围捕中,肩头中了刘捕头的铁砂掌,毒性从肩头蔓延到咽喉,呼吸困难,如果不及时医治,随时都会毙命。胡作飞虽然死罪难逃,但还得带到公堂上审理定案,所以必须先救活他。  张神壶
期刊
太姥姥是滿族人,嫁过来的时候,陪嫁中除了金银,还有一只景泰蓝的镯子、一只青花瓷枕和一杆红铜锅乌木杆玛瑙嘴的大烟袋。这三样东西中,我没见过那只镯子和青花瓷枕,太姥姥说,上个世纪60年代为了活命,镯子换了小米给全家人填肚子,而青花瓷枕被几个红卫兵砸碎了,唯独剩下了那杆大烟袋。  太姥姥过日子既勤俭又豁达,家里家外,为人处世,一派祥和,唯独对抽烟这件事儿半点也不马虎。她9岁就偷偷学会了抽烟,出阁的时候,
期刊
一  清雍正初年,武陵山金山寺远近闻名,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大都是冲着该寺院的送子观音来的。说来也奇,但凡妇人年纪在五十以下的怀不上娃,夫妻二人只需到送子观音面前烧三炷香,磕九个头,共同喝下一大碗拌有香灰的神水,不出仨月,妇人定能怀上孩子。  金山寺的送子观音十分灵验,然而谁也没想到,忽然有一天,方丈了空大师对外宣称,送子观音给他托梦说,神水已经耗尽,今后不再为百姓送子了。  消息传开,
期刊
老王是个非常会过日子的人,人送外号“王老抠儿”。现在都5G时代了,人们都用智能手机了,而老王却坚持一直用着自己的老式诺基亚。人们笑话老王跟他的手机一样是个老古董,而老王却完全不放在心上,还对人说:“你们不懂,这叫情怀。”  可是今年,老王却不知怎么开窍了,破天荒的竟然买了一个3000多块的智能手机。  原来因为今年闹疫情,儿子一直在家上网课,老师要在网上开直播课,没有智能手机可不行。儿子的学习是头
期刊
魏家二小,父母双亡,念过几年书,跟着舅舅卖酒。舅舅開了一座糟坊,就在村口,不大,生意也清淡,顾客不多。糟坊前面有一些甑子、水桶、酒缸,后面是一个很大的院子,荒荒凉凉,什么也没有,开了一地的野花。后院有一座小楼,楼下是空的,二小住在楼上。每天太阳落了山,关了大门,就剩下二小一个人了。他倒不觉得闷。有时反反复复想小时候的事,背两首还记得的千家诗,或是伏在楼窗看南山。南山很深,除了打柴的、采药的,不大有
期刊
摘要:为了稳定棉花生产发展,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2013年继续承担了江苏省棉花“万亩”高产创建工作,在大灾之年,获得了核心示范点的籽棉产量比2012年提高1.2%~4.4%,全镇平均籽棉产量也达到了3924 kg/hm2, 棉花产值比2012年增加4020元/hm2,效益增加2224.5元/hm2。同时总结了“主动抗灾应变技术”等项目实施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江苏省;丰利镇;棉花;高产创建;
期刊
大刘的儿子今年10岁了,因为家里有些溺爱,他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凡事总爱找理由,却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上学以来,他的学习成绩不大好,可整天不是说老师讲得不好,就说因为自己没上辅导班。气得他爸大刘直说:“那你也去上啊,我又不差给你拿辅导费!”  结果儿子又说了,教育局领导都在学校讲了,不让上辅导班,这是加重学生负担。  学校进行期末考试,儿子的数学居然没及格。大刘急坏了,骂儿子是榆木脑袋──不开窍。
期刊
小陆上班时,接到郑叔的电话。“郑叔,啥事?”  “我手机里的微信没啦!上次是你给我装的,我现在啥都看不了……”  “叔,别急啊!装了的程序,丢不了。”“程序?啥叫‘程序’?”  小陆不自觉地深吸一口气。他解释了些琐碎的知识,哄着郑叔开“免提”,一步步操作,“找回”了从来就没有丢过的手机图标。  老郑叠声道谢:“小陆啊!幸亏有你,不然你郑叔可咋办哪?你小时候就聪明仁义,一直这么招人疼!”  小陆一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