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玉临风乐无限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xx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来,我有一痴就是玩玉。这爱好起于20年前,我因颈椎病手脚发麻,医生让我手里经常拿一件东西活动一下手指。健身球、握力器、橡皮圈……这些在我看来不是不雅观就是不喜欢,后来有人建议我买一个小玉件拿了玩,对于玉在手中变化,我感到很有意思。工作时,我很少有空闲时间,只是在出差时顺便到玉器店转转,看到中意的就买一两件。当时只知道过“石之美者,玉也。”对于怎么辨别真假优劣还完全是个外行,上了不少当,交了不少学费。我曾花了一个月工资买了一块玉牌,店主说是“羊脂玉”,上边还雕刻着“子刚”的落款,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块人工料的,只值几块钱。原来美者并非全是玉,是玉也不一定都美。至于羊脂玉更是稀有之物。我很想探究个中奥妙,苦于没有时间。
  退休后,我买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刊,还成了古董市场的常客。一年四季一到星期六风雨无阻地去浏览、观赏、詢问,也买一些小件回来在仪器下对比。我首先明白了只有具有温、润、坚、密四美的石头才能称之为玉。渐渐还能区分中外不同产地玉石的名称、特性和外观,以及中国玉石雕刻的文化内涵。由此我也越来越入迷了。特别是当我掌握了盘玉的方法,掌握了一块新玉在盘的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之后,我的脖子、腕上、手上和口袋里就经常不离玉了。我不吸烟、不喝酒,向老伴要来烟酒钱都买了玉。读书、看报、看电视、走路、与人交谈,只要手闲着,都在忙不停地盘玉。就是在电脑上写作的时候,也放一个玉件在桌上,沉思的时候拿在手上抚摸一会。那心爱的玉件则是睡觉时也攥在手中。
  我已经是庸人无事玉不离手了。一块块原本干涩的玉件,在我手上渐渐变得温润了,显出了珠光宝气,每到这时我心里就产生一种飘飘然的成就感。最使我感到骄傲的是我盘出那块人见人爱的白玉把件。
  五年前,在泰安岱庙南门古玩市场上,我发现了一块许多人都看看又放下了的手把件。它椭圆形,有鸭蛋大小,有一面呈土黄色,有些风化,开始掉渣了;另一面浮雕了“喜上眉梢”的图案,也是干黄和干白色相间,上边还布满了一些黑点子,只有黄豆大小一块地方显出润白的颜色,实在是太难看了。我再三端详认为它是一块白玉,命运多舛让它改变了自己的容貌,而那个豆点才是它的本色。我相信只要是玉就能盘出光泽。在别人不理解的议论中,我花了100元钱买下了它。我不嫌它难看,在手上一盘就是五年。用手揉搓,拿它在头上磨汗、在脸土擦油,天天用心不停。头一年玉石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不再那样干涩了,别人的讪笑没停。我知道盘玉要有耐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发生的事情使许多人没料到,那干黄的颜色渐渐地退去。黑色的斑点也慢慢淡化消失。到第五年上,一块光洁温润的白玉现出了本色。那“喜上梅梢”图案上的喜鹊、梅花清晰动人,还可以从四面观赏。背面风化的自然状态像一个扇子。我请人刻上了“仰止”二字又增色不少;还刻上了“炳南赏玩”,成了我的宝物。最近到北京潘家园给人估价,说要值几千元了。知道的人都很惊讶,我当然很得意。
  我在泰安古玩市场上有了点小名气。交了许多老少玉友,经常交流切磋,乐在其中。还有新手让我帮他们长眼,受人信赖也很惬意。我也不断买一些小手把件,盘出点成色后送给老年亲友,教他们玩玉。我还买了一套小型工具,自己也可以动手搞些小的加工修改。每当写作累了,我就玩起玉来。玉在手上,心在玉上,兴味盎然,又像回到了一心一意玩玩具的少年时光,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别的忧愁之事。我70岁了吗?不会吧!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