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两代“泡”出的老舍茶馆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h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尹智君,1967年生,北京人,老舍茶馆创始人尹盛喜之女。曾就职于中国大饭店,1993年进入老舍茶馆工作。现任北京大碗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老舍茶馆有限公司总经理。
  看门上的匾额,看门内的影壁,接过长袍伙计给你倒上的大碗茶……走进位于前门大栅栏的老舍茶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久违的老北京气息。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茶楼随处可见,但老舍茶馆的味道却与众不同——将俗与雅结合得恰到好处。古朴的木制家具与现代室内设计结合在一起,中国传统的红色与金色彰显着浓郁的民俗色彩,加上各种老物件和纪念品售卖区,整个茶馆既有文化感也有商业气息。
2018年3月5日,尹智君在北京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

  这是中国第一家民俗茶馆,也是在改革开放起点上诞生的一家企业、一个品牌。从不起眼的茶摊起家,一步步成长、壮大,直到享誉海外,老舍茶馆的发展已历经了两代人。
  “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就像过了200年。”老舍茶馆的现任总经理尹智君对记者说,“因为难,所以觉得慢。我们没有一夜暴富的心态,也没有泡沫化的闪念,不敢有。我们就是老牛犁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走。”
  尹智君的父亲尹盛喜是老舍茶馆的创始人,1979年开始在前门摆摊卖大碗茶,将小茶摊一步步发展成一家规模型企业。2003年,尹盛喜去世,老舍茶馆正式交到了尹智君手中。算起来,这份事业已经进入了第四十个年头。

“老二分”大碗茶


  我父亲在前门摆摊的时候,我已经上小学了。当时“文革”结束不久,大批返回北京的知青没有工作,整天在胡同里晃荡。一帮年轻人没事干,难免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大栅栏街道办事处的领导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得有人把这些返城知青组织起来,找个正当的营生,让他们养活自己。我父亲当时是街道办事处的干部,于是就接过了这个担子。
相声表演大师马三立(左一)在老舍茶馆的艺术家联谊活动中表演。

  卖大碗茶的点子是他自己想到的。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外地来京的人没地方喝水,就捡起地上浇花的皮管子咕咚咕咚地喝。当时的北冰洋汽水一毛五分钱一瓶,但人们的月工资才十几元,买一瓶汽水是非常奢侈的事。我父親就决定卖大碗茶试试,只要能把大家的工资赚出来就行了。
  1979年,他组织了几个知青,用家里的门板在前门箭楼旁搭了个露天茶摊,一碗茶只卖两分钱(现被称为“老二分”大碗茶),一天下来能挣八九元,一个月就有20多元钱。看到收入不错,我父亲又带着大家卖糖葫芦、卖盒饭,渐渐地,地方越来越大,卖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于是他辞去公职,成立了北京大栅栏贸易公司。
  当时我挺不理解的,觉得他扔掉“铁饭碗”去当个体户太傻了,但之后几年公司发展得很快,盖起了简易房,业务拓展到日用百货、服装、家电等行业。到上世纪80年代初,公司已经有了14个营业部、500多名职工,年利润200多万元,成了一家中型企业。
  虽然经商了,但我父亲骨子里特别喜欢传统文化,尤其是老北京的民俗。他小时候去厂甸逛庙会,看过很多传统艺人的表演、吃过好多传统美食,等他长大后就学习吹笛子、弹扬琴、拉京胡、唱京剧、画国画,生旦净末丑他全扮过,虾蟹戏水图他也画得非常好。总之,琴棋书画、花鸟鱼虫,他什么都喜欢。所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他觉得还是要打造成一个文化平台,那才是他内心的追求。于是在1988年,他正式创立了老舍茶馆。
  那个时期是民族艺术的低谷,许多老艺人、老演员已经很多年没地方演出了,生活也很困顿。在和这些老朋友的交谈中,我父亲萌生了一个念头,要为他们搭建一个舞台,既要创造社会效益也要创造经济效益。于是老舍茶馆成了北京最早引入传统曲艺表演的商业场所,客人只要点一杯茶,就能欣赏到关学增的北京琴书、孙书筠的京韵大鼓、马增蕙的单弦、马玉萍的河南坠子,还有马三立、侯宝林、马季的相声……凡是你叫得上名字的,全来过。当时演出费也就是十块二十块,但老艺术家觉得可算有一个舞台能展示自己的艺术了,他们那种热情简直比我父亲还要高。
尹盛軎和尹智君父女俩早年售卖大碗茶的情景。

  茶馆的这项创新之举很受消费者欢迎,于是又陆续增加了京剧、杂技、魔术、民乐等节目,每场演出都京味十足,后来一些快要失传的民间艺术也开始在这里亮相,逐渐引起了外界的关注,老舍茶馆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

“斗智斗勇”中扭转服务观念


  我是1993年调入老舍茶馆的,之前在中国大饭店工作了一段时间。上世纪9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时期,年轻人普遍向往外企,觉得那种环境更“洋气”。加上我在大学又是学酒店管理的,是非常西化的专业,更觉得外企的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方式科学。
  结果就是,刚到老舍茶馆时我非常不适应,觉得怎么这么土啊。事实上,当时的本土企业确实在很多方面落后于外企,比如说缺乏标准化管理、员工培训很少、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外企酒店是怎么培训员工的?你该怎么微笑,离客人多远的时候打招呼,等等,是一套很成熟、很规范的体系。而老舍茶馆当时的管理状态呢?员工上班一边织毛衣一边聊天,客人来就来了,走就走了;服务员不高兴就不搭理客人;茶壶里没水了也没人续……员工没有主动性,因为背后缺乏一套系统来保证服务水平。但就是这样的一种商业文化,在当时反而成了我们的“特色”,本土服务业几乎都是这种状态,顾客进门要看服务员的脸色。所以我有几年时间特别苦恼。   虽然父亲是公司一把手,但他当时想得更多的是怎么进一步发展业务,毕竟企业欠着银行很多贷款,所以顾不上服务这块儿。我虽然负责经营管理,但员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跟我斗智斗勇。比如我引入了外企的打卡制度,但不可能天天盯着,于是员工之间就代打卡,一个人打五个人的卡。诸如此类的事情非常多。
  从我调入茶馆到2003年父亲去世,这些问题一直存在。我觉得要实现突破,必须引进新人、新思维,于是决定招聘管理团队,中间也经历了多次波折,但企业终归是越来越好了。
老舍茶馆里的“老二分”大碗茶。

  在老舍茶馆的发展历程中,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借助政府的力量,我们对员工进行英语、国际礼仪、传统特色服务的培训。奥运期间,老舍茶馆在半个月里接待了13位外国元首政要,有时一天就来3位元首。我感到企业需要外聘一些真正有能力的管理人员,与国际接轨。
  在这个过程中,“水土不服”是常有的事。有些“空降”来的职业经理人与本土企业的价值观不一样,来了又走,反反复复。但我们的销售部、人力资源管理部、产品部、设计部,就是在这樣的反复中一点一点建立起来、丰富起来、规范起来的。2014年,老舍茶馆开始尝试连锁模式,到现在已经有了9家连锁店。

国学复兴带来新发展


  对我来说,文化和商业是一对永恒的矛盾,经常陷入纠结和拧巴的情绪中。一方面,我必须坚守企业的文化本位;另一方面,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又难免有妥协的想法。有些同行赚钱多、发的工资高,但我总觉得它不是原汁原味的,就算给我这么多钱,拿着也不舒服。
老舍茶馆里的茶艺表演。

  我想,老舍茶馆的市场化过程必须建立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也给了我们这个机遇。比如我们的国学培训项目,让中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传统曲艺。现在很多学生来茶馆看演出,有时一天三场都是学生观众,虽然票价非常优惠,但这么多人加起来,收入也是很可观的。此外,我们还在发展传统文化演出的业务,一方面满足连锁店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发展成文化巡演模式。
  对老舍茶馆来说,发展的路径有很多,但如果丢失了老北京文化这个根基,丢失了传统的底线,就不是我们了。我们背负的不仅仅是改革开放这40年的价值,还有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我父亲那个时代,没有面对全球化,没有面对互联网,没有面对信息智能化。从这个角度说,现在的挑战更大,半秒钟的时间就会有100个选择在你面前。今天建立的企业,明天就可能消失,后天又会冒出别的。时代逼着你去改变,但你仍然要留住文化、留住历史。
其他文献
80岁的威廉是苏格兰一名普通工程师。他和妻子玛丽恩十分恩爱,日子过得平淡却很幸福。然而10年前,玛丽恩患了血管性痴呆,记性越来越差,甚至连威廉都不认识了。她总会望着老伴喃喃自语:“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的确很喜欢你。”  今年1月,玛丽恩去世了。威廉每天都十分思念亡妻,但没把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平复好心情后,他决定走出家门,到街上给每个遇到的陌生人送一朵红玫瑰,并跟陌生人分享彼此的故事。威廉鼓励
“王健林把国内商业地产卖了八成”“曹德旺去美国建厂赚钱”“郭广昌绕着地球投资了一圈”……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民营企业大佬的商业举动引发了各种传言,“对中国经济没信心”“转移国内资产”,甚至有不少人直接喊出“某某某要跑路!”  我们该如何看待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呢?先看一组数据: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交易金额为2158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148%;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达460亿美元,是2
《朗读者》节目组联系到叶嘉莹先生,想请她上节目,但93岁的老先生想了想,没答应。她说想学习杨绛先生,把自己“关”起来。  她的“关”不是为了幽居与隐逸——叶嘉莹现在定居南开大学,不外出的时候,她或是“关”在西南村的寓所里讲课,或是“关”在迦陵学舍里著述。2015年落成的迦陵学舍是专为她修建的一座中式书院,以她的号“迦陵”命名,供科研和藏书之用。厚重灰墙,几竿翠竹,有唐诗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他说,阿里巴巴只需要做102年就够了,湖畔大学要做300年  30年前,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去文一路斜对面的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一名英语老师。他至今认为,当老师是自己一辈子最大的荣幸。  “9月10日是教师节,也是马老师的生日,这对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来说也是个很重要的日子,一些重要事项会在这一天公布。”在阿里工作了10年的杨长亮告诉《环球人物》记者,马云和老师这个
查理一世(1600年—1649年):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国王。作为国王,他一意孤行,强行征税,解散议会,发动战争,最终以叛国罪被处死。但作为收藏家,他积极赞助艺术,将文艺复兴引入英国,影响了其后几百年的国民艺术品位。凡·代克的《查理一世行猎图》。  他没有恐惧的感觉。作为老练的赌徒,他对什么都无动于衷。他喝尽了生命之酒;在武装人员之中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他觉得断头台并不有损于他的声誉……  1
拉菲罗·安德烈这个名字,总是和飞翔、未来连在一起。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全面反映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的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二集“创新活力”中,出现了宏大的物流分拣场面。具备高度智能水平的无人机高效、便捷,让人看花了眼。  人们不禁把目光投向安德烈这个50岁的意大利人。他被称为“无人机之父”,研究的就是智能无人机,或者说,是会飞的机器人。  他和他那些萌态十足的无人机,已经是中国的网红
2018年4月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北京接受采访。(陈斌/摄)  69岁的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出现在钓鱼台国宾馆的贵宾室。他个子不高,稍有些发胖,灰白的头发,红色的领带,走路缓慢而平稳,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不像前任潘基文那么热情洋溢,却另有一种稳重的力量感。  这是2018年4月9日,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访华的古特雷斯在启程前往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前,接受人民日报全媒
刘在石,1972年生,韩国王牌主持人,主持过《无限挑战》《X-Man》《Running Man》《家族诞生》等,并因其谦虚友善的性格极具人气。  在韩国,你经常可以听到大叔大妈说“某某就和刘在石一样啊”“某某就是我们身边的刘在石啊”“某某就像刘在石一样彬彬有礼”之类的赞美话,因为刘在石确实是一个标杆式的人物。  刘在石是韩国王牌主持,先后主持过《X-Man》《无限挑战》《Running Man》等
陈师曾,(1876年—1923年),名衡恪,字师曾,号朽者、朽道人、槐堂等,江西义宁(修水)人。活跃于民国时期北京画坛。一生精于书画篆刻,又钻研理论,著有《中国绘画史》《文人画之价值》等。  1902年3月的一天,上海吴淞码头边,天色苍茫,大海波澜壮阔。一艘赴日本的轮船上满载乘客,其中有对兄弟,哥哥二十六七的样子,弟弟还是个十多岁的少年。此行,他们都是去留学。  多年后,弟弟成了一位国学大师,其名
未来美中俄大三角关系的任何变化势必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微妙而重大的影响。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尚未正式入主白宫,这世界就被屡屡搅得风生水起。对特朗普当选仍感不甘的奥巴马政府,一直认定俄罗斯通过网络袭击手段影响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透过这场争斗,人们的思虑已经集中在了新形势下的美中俄大三角关系究竟会发生何种变化。  奥巴马于2016年12月29日就“俄罗斯黑客干扰美国大选”采取新的制裁措施,下令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