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gi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只有勇于创新,民族才会进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
  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质疑;善思;想象;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无数场合的讲话中都強调创新,只有勇于创新,民族才会进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现代社会之中,要求每一个公民都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涵养、一定的科学素养、良好的创新精神、一定的合作意识。在语文教学之中,语言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学贵有疑,引导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无数的事例证明,发明家、科学家,他们的创造发明都是从对事物产生“问题”开始的。例如:科学家牛顿由苹果落下砸在头上而产生疑问:苹果为什么会自动落地呢?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英国的瓦特看到炉上的壶盖儿在水开时被冲得“嘎嘎”直响,而产生疑问:壶盖为什么会动呢?经过思考、研究,最后发明了蒸汽机,导致了人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由此可见,具有发现问题的才能、提出问题的胆略,两者是创造性人才必须要有的素质,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述《狐狸与乌鸦》这一课程时,需要充分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大胆提出问题。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狐狸骗走乌鸦嘴里叼着的一块肉,针对课文中的这个主要内容提出质疑,然后引导学生提出研讨的问题,如狐狸因为什么要骗走乌鸦嘴里的肉,狐狸所应用的方法是什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乌鸦因何而受骗等问题,让学生对课文的层次进行自主清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重点内容提出自己的质疑,起到让学生加强理解课文中的想象,如课文中有写到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教师可以此发出提问题,比如,课文读到这里,同学们觉得可以提供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学生便会给予相应的回应,紧紧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文中对乌鸦受骗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描写,教师可依据于此发出提问题,如,读到这里,同学们认为应该弄懂什么问题,此时学生会给予相应的回应,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需根据学生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解答。解答完毕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问自答,锻炼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自行探讨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根据于此,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让学生从文章中的字里行间看到事物的本质,让学生在充满疑问的学习中,通过学习不断解答自己的疑问,提升自身的创造力。
  二、学应善思,培养发散思维
  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发散性思维不仅能够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于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答案,也无须给予归根结底的追问,发散性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不同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本身是灵活的,且具有一定独特性的,在历史上诸多发明创造者都是借助于发散性思维而获得成功的,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是因为自行车车闸故障,从陡坡向下冲,然后便产生出自行车能飞上天的想法,源于这个想法,飞机得以发明出来。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浴盆中溢出的水,从而推理出浮力定律。传统语文教学过分追求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在同一方向对问题进行思考,找出标准,且唯一的答案。应用此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极为负面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同一个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提升学生思维敏捷性。比如,教师在语文课上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喜欢”一词造句,一个学生说:“我喜欢上课!”其他学生也会跟着造出相类似的句子,虽然这些句子是正确的,但是总无法逃出第一个同学的思维框架,思路比较狭窄。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角度出发,教师便不能只满足于一般句子的正确与错误上,应要求学生有自身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勇敢地冲破框架,举一反三,能够不断从新的角度出发,提出新的观点,最终提出不同的见解。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出具有多种方案的习题进行思维训练,还是以“喜欢”一词为例,教师可以问学生:“谁喜欢什么?”谁可以包含任何人,或事物,如此一来,学生的思路便会打开,所造出的句子也便会多种多样。当学生说:“我喜欢数星星!”等类似的句子时,此时,教师应给予进一步启发,除人与事物之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什么喜欢什么”的问题。学生通过启发,又造出了“向日葵喜欢阳光”“鱼儿喜欢水”“熊猫喜欢吃竹子”等句子。这样训练,有助于避免学生思维的单一性,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呆滞,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才能。
  三、学宜畅想,启发创造想象
  学生缺乏想象力,会出现造成打不开思路的情况,基于此种情况,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定会缺少独立的见解,学生丰富的想象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的重要依据,更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与活动重要的基础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以下方法让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启发创造想象。
  (1)提供想象的条件,启发学生多角度展开联想。如让学生观察单幅或多幅图画,根据图画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说出或写出一段或几段话。
  (2)分析事情起因,对结果进行推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故事的起因,然后引导学生对故事的经过与结果进行推断,或者提供给学生故事的结果,启发学生对故事的起因与情节进行想象,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变换角度对故事进行编写,以上方法的应用,都能够提升学生的合理想象力。
  (3)自主选词说话、利用创造性编写故事,此种方式是提升创造想象的关键,学生的学习不存在框架一说,让学生自主想象。
  四、学善交流,提高创新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通过相互交流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即某一个学生的一个创新观点可以激发其他一些学生的新的观点,这些学生的新观点可以激发更多学生的新观点,反过来又影响原来的观点,如此反复循环,学生的创新素质都得到提高。如在《鸟的天堂》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我’听见鸟扑翅的声音,却看不见鸟的影儿?”有的学生回答:“‘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并不就是鸟在扑翅,这是作者想象的。因为他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所以他想象到这里有许多鸟。”有的学生说:“我还有一种解释,第一自然段写他们已经吃过晚饭,天快黑了,鸟儿要休息了,所以作者看不见一只鸟。”有的学生说:“我再给他补充一点,因为树叶很茂密,把鸟窝都遮住了,所以‘我’不知道鸟在哪里。”也有学生说:“风吹过来,就把树叶吹动了,就有声音,所以作者误以为是鸟在扑翅。”还有学生说:“我觉得他说得不对,作者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他肯定会想‘鸟的天堂’鸟应该特别多,他就幻想到有鸟在扑翅膀……”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鼓励学生这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交流,使讨论有实效、有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因此,为了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系统实现最优组合,发挥出创新教育的整体效应,应善于运用多向交流的策略,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创新学习,促进全面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和众多传播领域的创新实践一样,电视财经节目的主持人想实现创新,也必然要符合当今时代的经济规律、媒体规律和技术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规律, Like many innovative p
【摘要】现代社会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企业对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更青睐,因此,为了使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在语文教  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本文对求异思维进行综合概述,并阐述了在初中语文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性,最后介绍了几点在初中语文中引入求异思维的策略,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求异思维;教学实践;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
电气工程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建筑质量和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的相关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就使得电气工程管理工
我还记得那个不算晴朗的日子.表弟家里站满了人,空气里有一种潮湿的感觉,到处都阴沉沉的.rn表弟的妈妈和亲戚站在一起哭哭啼啼,我坐在沙发的一角,盯着或哭泣或沉默的大人,微
期刊
大学英语作为涉及面最广的成人教育学科,其教育的经济性和服务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作为学科教育的核心内容,其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一、
大约一个世纪以来,在经典力学范畴内,大多数问题是不可解的,这是经典力学的主要缺陷。现在,使复杂问题变得易于处理有了一些希望。 For about a century, most of the probl
通过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的养成教育,去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责任意识”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求.作为高中生,应从学习中培养求知责任感;
英语作为基本职业能力素质课,对它的要求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本文针对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等学习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从快乐教学、魅力教学、情感
一、概述在所有电量或非电量(例如力、温度、位移、速度等)的测量和控制仪器仪表中,零位的稳定性是影响仪器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零位稳定的主要原因:一是温漂,一是时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