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怕宝宝乱扔东西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o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省心的宝宝们
  东东是个刚满一岁的小男孩,却已经是个捣蛋鬼了,只要妈妈不在身边,他就把能够着的东西一个接一个地扔出去。等妈妈回来,发现奶瓶、奶嘴、汤匙、摇铃全在地板上,而东东在带围栏的小床上高兴得又蹦又叫,他才不在乎妈妈生气的脸色。东东妈妈不解:“生气了扔东西可以理解,一边扔东西一边笑,这孩子中了什么邪?”
  秋秋是个一岁半的小女孩,也喜欢扔玩具,似乎非常喜欢听玩具落地的声音。她不扔布娃娃,奶瓶、勺子、摇铃等她能拿得动,落地时能发出不同声音的东西是她的常扔之物,甚至包括小瓷碗和妈妈的手机。另外,秋秋还喜欢撕纸,一边撕一边哈哈大笑。要命的是,她已经会走路了,能攀着椅子爬上爸爸的写字台了,也就能找到很多可以撕的纸,她才不管纸上有没有字,重要不重要。秋秋的爸爸妈妈叫苦不迭,可这么小的宝宝又没办法讲道理,更不能打屁股,只好唉声叹气:“这丫头好像以破坏东西为乐,将来不会是个破坏狂吧?”
  林林快三岁了,是个邋遢大王,尽管每天晚上妈妈都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可是第二天,只消半个上午,他就能把家弄得狼藉一片:地板上,玩具、衣服扔得到处都是;桌子上,花瓶翻倒,墨水乱流;阳台上,碎屑满地,花枝折断……他甚至把爸爸书房里台灯的灯泡拧下来,从窗户扔出去,砸楼下的行人!小区的邻居告状,林林少不得要被爸爸修理一顿,可他也仅仅是收敛几天,就会故技重演,害得邻居都不敢从他家楼下走。林林爸爸没辙了,断言:“这孩子长大了一准儿要危害社会!”
  感知世界的方式
  这些宝宝是够调皮的,但父母们的担忧则是多余的。
  其实,对三岁以前的宝宝来说,扔东西是一种游戏,一种技能,也是他们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松开手指让东西掉下去,对成人来说是极简单的动作,但幼儿完成起来却有些困难,他们要掌握这个动作,当然要多多实践。当他们能做到手眼协调,关节、肌肉配合得当,当然要为自己掌握了新本领而激动不已。所以,宝宝们把扔东西、撕纸变成他们力所能及的游戏,乐此不疲。可惜的是,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以为宝宝出了什么毛病。
  扔东西,这种看起来荒谬的重复行为,实际上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自发游戏,对他们的成长大有好处。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一点,横加干涉,就会一定程度上妨碍宝宝的身心发展。这是因为,玩什么游戏由幼儿心理特点所决定,各个发展阶段的宝宝,都有属于他们的不同的游戏行为。对于三岁以前的宝宝而言,扔东西只是其中一个与其心理发展水平正好吻合的游戏。父母千万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来衡量宝宝的做法,不要认为只有玩摇铃、躲猫猫等才称得上是游戏。要知道,游戏的主人是宝宝,他们可不希望听凭父母的引导,他们希望玩那种自己发明的,父母认为不符合逻辑的游戏。甚至,发明新游戏或游戏的新玩法正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表现,父母为什么要阻止呢?
  三岁前的宝宝,对环境的感知笼统而片面,认识肤浅而表面。因此,他们必须无数次地重复做同一动作,才能加深对外界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认知。这一点,是幼儿与成年人在思维方式、思维水平等方面的最大差别。宝宝爱扔东西,其实是在学习,确切地说,是在不停地复习。通过连续不断地重复这个动作,他掌握了手臂的动作、物体的重量、模糊的抛物线概念、物体落地的声音,以及成人的反应。是的,宝宝扔东西也是在试探父母的态度,看扔什么能取悦你,扔什么招你烦,扔什么能激怒你,有时,宝宝扔东西还是引起父母关注的方式。
  总之,宝宝扔东西,实际上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大脑在进步的表现。父母不必对此过于紧张,也不要烦躁,只要控制宝宝所扔东西的材质和扔东西的地方就行了。
  积极走中间道路
  林林的爸爸半理解半赌气地说:“既然宝宝扔东西是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他成长的必经阶段,那就不阻止,干脆鼓励他吧,让他在胡闹中快快成长。”这是许多年轻父母的思维方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似乎世界上只有这两条偏僻的小路可走,殊不知,中间的路才是康庄大道,应该积极地去寻找。以下六项注意,便是治理宝宝爱扔东西的路线图:
  1.告诉宝宝什么是能扔的。如果你有意识地选择能扔的东西给宝宝,允许他扔,鼓励他扔,那么他就能更快地知道什么东西能扔,什么东西不能扔。比如,皮球可以扔,给宝宝买几个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质地的,鼓励他扔;再比如,包装电器的泡沫板可以扔,如果宝宝想掰碎也没关系,正好锻炼他的手部肌肉。不过,真正的扔东西游戏,比如把沙包扔进篮子,或者向池塘里扔石子,对两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会更有趣,特别是如果你和他一起玩的话。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孩子会不厌其烦地重复玩这种扔东西游戏。玩的过程中,你要让宝宝知道,只要他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扔合适的东西,那么扔东西完全没有问题。如果他要扔不能扔的东西,比如在家里扔鞋子,你只要平静地把鞋子拿开,告诉他:“鞋子不能扔,球可以扔。”然后拿一个球给他就行了。这种代替行为可能不会一次奏效,但重复几次,宝宝就能记住。
  2.阻止宝宝扔有危险的东西。如果宝宝扔了不该扔的东西,比如沙堆里的沙子,或朝小朋友的身上扔积木块,也不要急于干涉,最好头几次别管他,注意观察就行,因为如果宝宝知道朝别人扔不该扔的东西能引起你的强烈反应,他很可能会再去扔,好引起你的关注。
  如果宝宝经常朝小朋友身上扔东西,有伤害别人的危险,那么你要干涉,而且要用同样的方式重复干涉,因为宝宝是通过不断重复来学习的。你可以告诉宝宝:“不行,不能朝小朋友扔东西,他会疼的。”然后迅速把他拉到一边,不让他玩,好让他明白什么是“不行”。另外,这样也有助于他过一会儿再重新玩。注意,这种退出游戏的惩罚,时间要控制在一分钟以内,两岁以前的宝宝要控制在30秒以内,这样宝宝就不会忘记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才受罚的。如果你注意到他是因为生气才朝别的孩子扔东西,要鼓励他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妨对他说:“告诉明明,你生他的气了。”或者说:“如果你生气了,要告诉我。”你可以用你说话的声调让他知道你不满意他的行为,但是千万不要因为生气而失去理智。尽量不要冲孩子喊,更不要打他,哪怕只是轻轻地打他的手。
  如果你多次劝诫仍不能制止宝宝破坏性地扔东西,那也没有办法,你只好盯紧他,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不停地继续劝诫。带孩子就是这样麻烦,但这是父母的义务。
  3.把玩具拴在宝宝的椅子上。宝宝坐在手推车里或儿童汽车安全座椅里时,你可以给他拴几个容易够着的玩具。用小段的绳子把玩具拴在扶手上,把长出的部分剪掉,这样就不会绕住孩子的脖子了。宝宝很快就会惊奇地发现,除了能把这些东西扔出去外,还能再把它们拽回来。这样就能让宝宝获得双重的快乐,也能让你省一半劲儿。
  4.一起收拾残局。不要惩罚性地让宝宝把他扔出去的每件东西都捡回来,因为这项工作对他来说太艰巨了。你要蹲下来先自己捡,然后让他帮忙。你可以说:“看看,我们俩捡这些积木多快啊!”或者说:“你能帮我把黄色积木块都找到吗?”不久,宝宝就会发现,和妈妈一起收拾残局也是一种游戏,同样乐趣无穷。
  5.做个好榜样。事实上,宝宝扔东西可能是跟父母学的,甚至是跟着电视学的。想想看,篮球比赛是不是朝高高的篮筐里扔球?举重比赛是不是把东西举过头顶,然后再重重地扔到地上?铅球、标枪纯属扔东西比赛,而足球是用脚踢,曲棍球是用棍子打,无非是扔东西的变形而已。生活中,父母朝沙发扔垫子,向垃圾桶里扔苹果皮,宝宝都看在眼里,如何能不模仿?也就是说,如果你制止他扔东西,他会认为不公平。所以,你在家里要做个好榜样,手把手地教孩子扔该扔的东西,不扔不该扔的东西。比如,教孩子把袜子扔到洗衣筐里,把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里,把玩具扔进玩具箱里,等等。
  6.使用安全的儿童餐具。对于一两岁的小宝宝来说,使用易碎的瓷器和玻璃器皿用餐是不合适的,应尽量使用儿童专用餐具,最好选用带吸盘的碗碟,使之牢固地吸在桌子上,这样孩子就无能为力了。不过,你要当心,虽然这种设计可以很好地防止宝宝随手一抓就把碗碟丢到地上,却无法阻止孩子的好奇心,如果他发现碗“粘住”了,决心把它掰下来,后果会比简单地扔东西更严重。
  总之,扔东西是宝宝充满乐趣的游戏,也是他们成长的必经阶段,而且每个宝宝都如此,父母们不必大惊小怪。父母们可以把宝宝爱扔东西当成一个机会,借此开发宝宝的运动技能,培养宝宝多方式、多角度地感知环境的能力,甚至培养宝宝的秩序感和整洁习惯,比如给宝宝几个整理箱,让他给玩具分类,分别扔进不同的箱子里。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比较弱,对画面的观察和故事的组织缺乏针对性,老师要适当为幼儿选择阅读材料,这直接影响幼儿阅读兴趣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小班幼儿 早期阅读 内容选材  小班幼儿很喜欢看图书,对每本图书都有很浓厚的兴趣,但他们从未有过阅读的经验,且不识字,一定要在大人的陪同下阅读。另外,由于幼儿年龄小,身心发育不完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少,因此,幼儿在阅读中的认知水平,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