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措施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nlmnbal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是由胶结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其使用量越来越大。本文浅要分析了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以及工程施工时如何预防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
  关键词: 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控制
  前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混凝土大坝、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混凝土底板都是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但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导致结构垮塌的事故也时有发生。所以,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一定要认真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二、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中产生的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映),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也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只要是由钢筋来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土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三、 应力的分析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叠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的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一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拦混凝土;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上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想要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弛,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
  四、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凝结后,温度迅速上升,通常经3 d—5d达到峰值,然后开始缓慢降温,温度变化产生体积胀缩。因为混凝土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而且混凝土弹性模量较低,所以升温时体积膨胀一般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影响。但在降温时其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叠加在一起时,处于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常常会产生裂缝,起初的细微裂缝会引起应力集中,裂缝可逐渐加宽加长,最终破坏混凝上的结构性、抗渗性和耐久性。为尽量发挥混凝土松弛对应力的抵消作用,同时避免在混凝土硬化初期骤然产生过大的应力,应该减慢降温速度。
   温度控制方面:
  1、搅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2、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最好控制在500mm以内,以便于表面散热;第二层浇筑必须在第一段砼初凝前浇筑完毕。
  3、根据混凝土浇筑面积,在混凝土上中下部设置一定数量测温管,定时测定内外温度,前4天每2h测一次,5-7天每4h测一次,8-15天每天一次,并及时记录,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做到及时观察,出现温度超偏,可通过调整养护方式来降低温差。
  4、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加强保温养护措施,现场通常采取措施为混凝土浇筑后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用麻袋装锯末,厚度80~100㎜进行中层覆盖,最后覆盖1-2层100mm厚岩棉被。
   5、夏季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及侧边,设置专人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有条件的应对基础侧边进行覆土掩盖,避免内部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裂缝。
   材料选择方面: 1、水泥的选择。内部混凝土主要考虑抗裂性能好、兼顾低热和高强两方面的要求,一般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外部混凝土,除抗裂性能外,还要求抗冻融性、耐磨性、抗蚀性、强度较高及干缩较小,因此一般采用较高标号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当环境水具有硫酸盐侵蚀时,应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2、骨料的选择。选用结构致密,并有足够强度的优良骨料,特别是粗骨料,具体应符合有关的标准、规范和规程。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骨料要求表面洁净,不含杂质。②砂子采用中砂,石子采用大粒径的卵石或碎石。③砂子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含泥量不得超过1%。④粉煤灰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以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施工操作,而且对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有益。在混凝土工程中,掺入粉煤灰时应满足:选用细度合格、质地优良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一般以15%~20%为宜。
  五、 加强混凝土养护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里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泌水结束、初凝前为了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缩,要求进行多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时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对底板面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如墙、柱插筋部位、钢柱等采用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冷桥”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潮湿养护对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并无明显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只是为了推迟干缩的发生,有利于表层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及发挥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作用。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六、 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在施工中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裂缝特别是重点部位大体积混凝土裂隙的出现和发展,以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供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管理,加強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就可以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该系统尽可能真实地模拟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际企业竞争与经营管理的内、外部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综合应用管理类知识的教育和实战环境。  关键词 :CAI课件 Web技术 浏览器/服务器 动态服务器网页(ASP)  1. 引言  以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引发了一场知识和信息的革命。现行的教育方式
期刊
摘要:现如今,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采用较多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两部分组成。与框架结构相比,框架剪力墙结构有着很大的优越性,本文作者对两种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框架结构;框剪结构  前言  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主要是选择合理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等,不同的结构体系均有其相
期刊
摘 要:现代住宅建筑的生态性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反映, 地域文化是其赖以生存的根基,本文作者对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特征及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型; 建筑设计;设计理念    前 言  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注重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效益。近年来, 人们不断研究有利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中 “生态建筑” 的设计概念成为了当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及防火设计参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做出如下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消防    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家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及其它各项事业的兴旺发达,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很多城市由过去的大面积兴建多层住宅型小区逐渐向大规模兴建高层建筑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对节约用地,改善居民居住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营口某五星级酒店建筑的分析举例,说明电气设计在五星级酒店建筑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负荷需用系数 功率因数  本工程为营口五星级酒店建筑,建筑等级为一级。地下1层,地上22层,地上1~4层为裙房,5~22层为酒店客房,建筑高度96.08米。总建筑面积约为50683平方米。  工程供电  1.根据本工程性质及当地供电情况,外部电源为两独立10KV高压供电,两路同时工作,为保证供电可
期刊
摘 要:许多水利工程在修建时,由于当时受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就留下许多的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唯有通过加强管理,才能达到对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复杂性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具有组成多样化,影响因素多变的特性。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水利、电力、交通、矿山、城建、环保等诸多管理领域;涉及地质、气象、园林
期刊
关键词: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施工   论文摘要:在建筑施工中,外墙外保温技术应用广泛,本文主要阐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外保温技术,建筑节能的意义和内容。 目前,建筑节能化是大势所趋,在建筑外墙保温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已投入了相当的人力、财力和物  力资源,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工作主要限于建筑节能技術和建筑节能政策方面,对于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仍关注不足,研究节能建筑外墙外保温
期刊
摘 要:目前,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人们的居住条件面临很大的挑战,怎样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是建筑行业应重点思考的问题。而且住房不仅为人们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而且对人们的心理、观念和行为都具有深远影响。改善居住条件可以有效地激发人的创造力,进而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由此,高层建筑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层建筑形象设计 规划设计  一、高层建筑形象设计  许多建筑师认为,高层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很多人愿意住高层, 与此同时,建造高层建筑对脚手架工程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本文作者对外脚手架的安全控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房屋建筑 外脚手架 安全 控制  一、房屋建筑施工方案分析  1、脚手架搭设之前,应根据工种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确定搭设方案,内容应包括:基础处理、搭设要求、杆件间距及连墙杆设置位置、连接方法,并绘制施工详图及大
期刊
摘要: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主要体现在良好的设计和运行上,而在中央空调能耗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的管理不善而引起的。随便走进一家中国的宾馆就能发现至少有 20%的节能空间。一些写字楼或宾馆在数九寒天时燥热难耐;骄阳似火时,又寒气逼人。这表明建筑内的中央空调系统的调控管理不合理,一方面能量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人们却未感到舒适。因此,强调中央中央空调的优化设计与管理,对节省能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