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z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是農业集中发展地区,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因而想要做好农业防灾减灾,相关气象部门责任重大。本文从气象服务入手,针对典型农业气象灾害及时做好相关应急处理措施,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容易疏忽、遗漏的薄弱环节引起重视,有效利用科学气象服务在灾害来临前提前预防,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防灾减灾
  随着科学技术改革进步,农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同时遇到气象灾害时其损失也越大。作为受气象影响最多、最脆弱的行业,农业需要更准确更细致的气象服务,不管是低温冻害、高温干旱,还是暴雨洪涝、雷电冰雹等,都会给农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气象服务对农业防灾减灾有着巨大积极意义,合理利用气象信息是使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大、最大程度降低气象灾害损失、促进农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
  一、农业气象灾害现状
  1.我国典型农业气象灾害
  所谓农业气象灾害,指在遇到不利气象条件时给农业造成显著减产灾害。由温度因子偏高或偏低引起,有干热风、低温冷害等。还有由水分因子过多或过少引起有水灾、旱灾等。以及由风引起台风等。各种气象因子可能会综合作用,引起有干热风、冷雨和冻涝害等。区别于气象这个概念,农业气象灾害需要将具体气候作用于农植物带来相关灾害而言。比如寒潮、倒春寒,单纯形容天气是一种气象气候,其不一定会造成什么灾害。但当种植天气遇到小麦、水稻等农植物,就极有可能带来霜冻、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
  我国地域辽阔,横跨多个气候带,不同地区通常受到不同气候灾害影响。南方降水较多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而北方降水量不够,反而容易持续干旱,因此洪涝、干旱灾害是我国普遍存在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近年来,我国多次出现暴雨极端天气,不仅是北方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粮食减产,南方橡胶、胡椒、椰子等经济作物也因寒潮受害严重,低温冷冻害也是我国农业典型气象灾害。在夏季,随着全国各地气温上升,若没有足够雨水,会有干燥高温的风吹过农作物,造成黄叶、干枯等,最终导致产量不理想,这就是干热风灾害。冰雹灾害同样是我国长期遭受的灾害,我国冰雹发生次数多,影响周期不固定,大部分省市都可能遭受冰雹灾害,尤其是新疆地区更是多发。而冰雹带来的是经济和人身多方面损失,农作物在遭受冰雹后甚至可能颗粒无收。
  2.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且人口数量众多,对粮食需求很大,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保证农业生产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的重要前提。目前,气象部门帮助农民防灾减灾已经有了一定成果,但还没有建立起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将预防、应急等全面覆盖,需要完善处理措施和气象服务,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面很窄,发布灾害信息不及时、不全面。第二,缺少健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体系,防灾减灾服务不够。第三,农民相关防范意识非常薄弱。
  二、改进农业气象服务措施
  1.全面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及时气象信息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在保证气象信息准确、全面的同时,兼顾信息有效性、针对性也是重中之重,结合各种灾害发生时间、规律等进行有效预测,再对气候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为农业结构性调整决策给出科学合理依据。当地实际气候特点不同,开展多种形式气候服务,分区域确定主导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产量、质量提供气象信息保障,及时预报可能出现的灾害天气和预防措施。农产品收获后也需要有相应气象服务,为初加工、深加工给出有利气候条件,即使是产品储藏、运输等环节,及时提供所需气候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规划农产品销售区域、上市时间等,也要分析不同气候条件后才能得出最佳方案。总之,气象服务具体化、细致化、个性化是提高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2.建设气象灾害监测评估和应急服务系统
  保证气象信息发布及时、有效,其基础在于气象灾害监测评估系统建立、运行。实时监测气候变化,尤其在汛期重点关注洪涝多发地区,在江河流域建立气象预警中心。在统一的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库上设立风险灾害评估体系,结合相关业务技术,在评估灾情和信息收集基础上,服务各级政府为组织防灾减灾决策措施提供科学有效依据。灾情发生后,基层部门分工协调,相互配合,将实际受灾情况快速调查上报,以便开展最优救灾措施。逐渐形成并加强灾前预评估、灾中实时评估以及灾后综合评估,进行定位观测、实地考察,为村民提供应对灾害的防御技术。
  3.加强公众气象知识科普宣传
  政府与气象部门联合加强当地气象知识宣传教育,对防灾减灾气象信息进行科普。相关部门首先就要对农业气象信息予以重视,认识到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意义,制定出关于农业气象帮助防灾减灾规定和政策,将农业气象反防灾减灾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内容中。其次,由电视、电台、报纸等宣传媒体组成气象科普传播网,相关部门好好利用这些传播渠道,大力向社会公众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公众特别是农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不仅要明白何为气象灾害,是哪种气象灾害,还要学会自己进行防灾救灾措施。加紧培养专业气象技术人员,分布到各农技推广站、气象站等,在农技学校、农训班中增强对气象知识学习环节,培养出更多懂得气象防灾减灾技术的人。还可以在农村展开讲座、专题资讯、技术推广和技术指导等服务体系,进一步普及农业气象灾害知识以及相关预防补救技术,将所学技术传授给更多人,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等切实运用到实践中,发挥出防灾减灾的作用。
  三、气象对农业防灾减灾的意义
  气象是一把双刃剑有其两面性,既可以带来农业气象灾害,也可以在某些方面解除危机,如当台风登陆时,会给沿地区带来洪涝灾害,也会解除一些地方夏秋季节的高温干旱。因此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合理利用于农业生产,学会因地制宜并趋利避害,安排科学性、适应性种植结构布局。政府部门和气象局合作建立健全气象监测、预防、应急服务,是将气象对农业生产积极影响最大发挥,同时也能够将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气象对于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非凡,最重要的是开发、探索气象资源,将气象信息服务深入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四、结语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对于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至关重要,更新和拓展传统农业气象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将防灾减灾放在中心,以此推动发展农业经济,充分发挥出气象服务的功效。以科技优势为突破口,改进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将农业气象灾害控制在合理损失范围内。
  参考文献:
  [1]王庆生,王洪华.做好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工作的思考[J].南方农业,2015,(30):220 222.
  [2]]郝东敏,隋岩,任广治,等.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J].中国农业气象,2009,(S2):313-315 319.
  [3]朱星星,宋鹍.基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农业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2,(11):145.
其他文献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促进设施农业
近日,首届“设计中国北京”设计展览于首都全国农业展览馆盛大开幕.作为“设计上海”的北上开拓之举,“设计中国北京”首次启动便吸引到100多家设计品牌及艺廊踊跃入驻,40余
期刊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驾驭的生活资源越来越丰富,我们获得的技术支持越来越科技化、信息化.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时,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初中体育课堂也呈现出
加州鲈鱼,是原产自美国加州的一种肉食淡水鱼类,该鱼具有肉质鲜美、抗病力强、适应性好等特点,近年来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中获得迅速发展.本文介绍了加州鲈鱼的养殖模式、饲养
测定了101.3kPa以及202.6kPa下甲酸甲酯-甲醇的二元汽液相平衡数据,并用Wilson、NRTL、UNIQUAC方程对数据行了关联。
所谓新茶就是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为求品味,一些茶农在清明节前就开始采茶,此种茶叶被称为“明前荼”;在谷雨节气前采的茶叶,被称为“雨前茶”.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在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引领下,我国农业走出了多年的徘徊.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2004年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