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娃的背叛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dlf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深具影响力的作家,也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奠基者。其小说《胎记》运用象征手法解读了原罪视角下女性意识的觉醒。文章主要从原罪视角出发,围绕乔治安娜的死及其与丈夫的婚姻关系所传达的意义进行探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乔治安娜的胎记入手,得出胎记是一切人类原罪的象征,第二部分以遭受不幸婚姻的乔治安娜用死亡表达自己的反叛,捍卫生命的价值的观点为基础,通过乔治安娜和圣经人物夏娃两个不同时代的女性形象的对比来探讨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胎记;女性意识;原罪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2
  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坛极具影响力的浪漫主义小说家,最初曾以短篇小说涉足文坛。霍桑的作品完全植根于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地区的历史,其作品中多体现了复杂的思想和刻画了矛盾的人物。其中收录于霍桑创作成熟时期所出版的小说集《古屋青苔》的短篇小说《胎记》,是美国短篇小说的精华之一。小说中霍桑善于运用象征、寓意等手法从多个层面传达思想,其作品表面上的意义常与暗含在字里行间的实际意义是相悖的。深受加尔文主义的影响的霍桑深信原罪,认为人性里的“邪恶”是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把加尔文主义中的善与恶的概念当作理解社会的标准。因此,他留下了很多原罪视角的作品。本篇文章从乔治安娜之死这一角度并结合他的后期作品分析原罪视角下女性意识的觉醒。
  人类历史在经历了短暂的母系社会之后,男性意识形态便长期在人类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往往被认为是属于从属地位的、劣等的,女性代表了身体的欲望,代表了被男性所主宰的地球,男性则代表着精神、思想和灵魂……正是因为女性和尘世的身体以及欲望相连,她们也被认为是不纯粹的、邪恶的。所以,男性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将女性理解为需要被主宰、被驯服、被教化、被提纯的对象,男性通过对身体、自然和女性的贬低获得压制女性力量的权利。
  《胎记》中科学家阿尔默渴望将妻子乔治安娜塑造成一个完全符合理想状态的模样,连做梦都想除掉妻子的胎记,甚至急于找到合法的借口去达成这件事。从表面看,那块胎记长在乔治安娜的脸颊上,与生俱来,与生命同系,是身体的标记。但从深层次来看,它又何尝不是人类罪孽的标记——人皆有罪,皆有胎记,只是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相对于乔治安娜长在脸颊上的胎记而言,阿尔默的胎记,则长在他内心里,即男权社会中身为男性的优越感所带来的傲慢与自私。霍桑对人性的剖析,对罪孽的反思都渗透着强有力的自我批评意识。他是人类心灵幽暗处的探索者,若想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都需要从“恶”入手,都要从内部进行挖掘。
  同样,弥尔顿的《失乐园》也揭示了人类的原罪和堕落。夏娃偷食了禁果“理性之果”,最终和亚当一起被逐出伊甸园。在上帝的眼中,夏娃背叛了他,犯下触犯上帝的罪,是堕落的。然而,正是犯罪和堕落使人们居住的地面上升到与上帝居住的同一个宇宙,并像他一样拥有自由意志。《圣经》中这种反叛意识也是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的最初表现。而对于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也表现在夏娃与丈夫亚当以及乔治安娜与丈夫阿尔默的关系上。
  传统观念认为,夏娃是通过从亚当的左肋骨上取下的一根肋骨而创造的,因此,没有亚当就没有夏娃,她存在的价值就是亚当。然而,从整体上来看,弥尔顿将夏娃描绘成一个前所未有的人类形象:她不仅是人类之母,而且还有自由意志和勇气。总之,她并不完美,但非常真实。在《失樂园》第九章中,夏娃要求独自外出试练,证明她对丈夫和上帝的忠诚。然而,她并没有禁得住撒旦的诱惑吃下了禁果“理性之果”,并引诱自己的丈夫吃下禁果,犯下了她之前犯下的罪。这一刻,他们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获得了平等。反观乔治安娜的行为,她甘愿一直屈从于自己的丈夫,甚至毫不犹豫地吃下丈夫研制的去除胎记的“灵丹妙药”。但是实际上,乔治安娜是通过遵从来与丈夫平等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相比圣经人物夏娃,这是一种更为隐蔽的、潜意识的反抗。
  谈到反抗,谈到女性意识的觉醒,我们就应该关注一下霍桑不同时期描写女性角色的作品,探究霍桑的女性观的变化。霍桑有三部作品按照时间顺序出版:《胎记》(1843)、《红字》(1850)、和《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1851)。在《胎记》中,女性人物乔治安娜以死反抗丈夫的偏执与强烈的男权意识,这是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也是女性社会地位上升的萌芽阶段。并且,《胎记》也为霍桑笔下女性人物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奠定了基础。《红字》中的海斯特的反抗意识相较于乔治安娜则更为明显、更为强烈,受制于清教教义的海斯特试图从那段令人窒息的、站在父权和男权的制高点上的婚姻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最终,经过海斯特的坚持与努力,她胸前的红字“A”从原来的“通奸”变成了“能力”、“令人钦佩的”和“天使”。在《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女人的社会地位就变得完全不同。在这部作品中,霍桑塑造了一个女性人物菲比·品钦,她是霍桑笔下第一个勇敢追求真爱赫格拉夫的女性人物。从乔治安娜到海斯特,再到赫普姿芭和菲比,这些女性人物勇敢追求独立和自由,表现了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
  乔治安娜,作为一个生活在父权社会里的女性,“她的声音被沉默,她的思想被控制,她自己被她的丈夫物化。”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这种悲剧不断发生,妇女受到各种不合理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压迫。由于社会背景的限制,霍桑不可能赋予他的女性角色完全的自我认同意识或者足够的力量去获取自由。尽管如此,霍桑还是通过对乔治安娜的描述以及后期的作品来告诉女性必须并且应该开始为被倾听的力量而斗争。霍桑的简洁意向增加了故事的浪漫性,加深了道德。《胎记》中的乔治安娜与阿尔默之间发生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观念,即人类的欲望是无底深渊,没有必要依靠现代科学手段盲目追求“完美”和满足虚荣。
  参考文献:
  [1]Gu Suhui. An Analysis of Hawthorne’s “The Birthmark”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 Beij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13.
  [2]Richmond -Abbott, Marie. “Masculine and Feminine: Sex Prles Over the Life Cycle Mc Graw -Hill Publishing Company, 1983.
  [3]唐文. 权力·死亡·荒诞——对约瑟夫·海勒黑色幽默小说的阐释.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心雕龙》在当今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且对提升当下中国文学理论在全球文学理论中的话语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学应注重现实生活的反映,反对“淫侈”的文风;对《文心雕龙》体现的文理与文体进行概述。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文体;文理;视域融合  作者简介:蒋思墀(1985-),女,陕西南郑人,陕西理工大学2016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摘 要:本文以《世说新语》中的相关内容为基础,旨在探讨魏晋文人与酒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魏晋文人;酒文化;《世说新语》  作者简介:战玉冰(1988-),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文学、侦探小说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01  中国人是爱喝酒的。东晋王孝伯甚至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
摘 要:一生辗转的沈从文在不同的时期写下了许多关于湘西的文字,字里行间传达出对湘西深厚而又复杂的感情,形成了他一生的情感轨迹与情感寄托。本文通过分析沈从文作品中不同时期、不同背景所产生的不同心态下的对湘西的爱与恨的交织,来探讨沈从文复杂的湘西情结。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情结;复杂情感  作者简介:李倡云(1990-),女,汉族,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
摘 要:曾国祥执导的青春爱情电影《七月与安生》,电影通过两个女孩相爱相杀的故事,展现了青春成长的主题。电影的主人公七月与安生体现了心理学家拉康关于成长的镜像理论,她们互为镜子中的另一个自我,一个被动、温柔;一个主动、自由。她们互相欣赏、迷恋,甚至想成为对方。两个角色最终完成了镜像中的命运置换,电影以女性的自我发现为主题,使电影具有女性主义特点。  关键词:《七月与安生》;镜像;女性主义  [中图分
摘 要:龚自珍和魏源以“龚魏”并称,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两位杰出诗人,同时又是民主主义运动兴起初期的两位杰出诗人。龚魏均性喜山水,都创作山水诗以寄托情志。于近代山水诗龚自珍具有开创之功,魏源则具有开拓之功。然而至今尚缺乏对二人山水诗的比较研究。本论文以此为契机,重点分析龚魏山水诗在思想感情方面的主要差异:就隐逸与入世之情而言,龚自珍以表达隐逸之情为多,魏源则以表露入世之思为主。并进而从二人成长环境
摘 要:人类如何存在于世间,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着,是人类在发展演进过程中不可逃避的问题,也是众多文学作品一直探讨的话题。作为精神问询者的70后作家弋舟,他的代表作“刘晓东”系列所体现的世界的荒诞性、人生的虚无感、死亡意识与存在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探寻弋舟笔下人物的生存状态,揭示弋舟对人类如何存在的思考。  关键词:“刘晓东”;存在主义;荒诞;虚无;死亡  [中图分类号]:I20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在斩获2015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之后,《房间》(《Room》)再获第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提名。这部有着独特叙事方式的类纪录片电影改编自爱尔兰作家爱玛·多诺霍2011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房间》。这个故事聚焦在被囚禁的人以及逃离的冲突上,褪去了犯罪故事老生常谈的控诉与
肢解是在风的层面上进行。  当你看见脚印喊叫的  声音的时候,肢解已经开始。  南来北往的风  不作任何带表情的暗示  只要是被塞进那趟列车  就注定要激起最原始的沖动。  可,在一个个孤岛上  岛长在兜售鱼虾的内脏  环岛游的人们  争相购买着渔网上的泥沙。  只是,不要以为鸡的宿命是个永久话题  潮起潮落也有大义凛然的动因。  肢解的象征性意义  在于树立起一个完整的形象。
摘 要:《麦克白》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充满血腥暴力的作品之一。剧中充斥着大量关于睡眠的描写,这些意象隐含了关于死亡主题的深刻表达。本文试从死亡美学的角度对剧中邓肯、麦克白及麦克白夫人的睡眠进行意象分析,诠释该剧的悲剧意义,进一步探讨莎翁的死亡观,澄明生命美的本真。  关键词:《麦克白》;睡眠意象;死亡观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
摘 要:汉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治久安的大一统王朝,在如何强化皇权保持国家稳定的层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尝试,这也对后世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动地展示了君王如何平衡三大势力,加强对于臣下,特别是外戚的控制,进而专制皇权手腕。  关键词:三种势力;皇权;专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