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发展态势与化解原则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社会转型期这一复杂的背景下,人民内部矛盾进入了多发期和易发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动向。促成这些发展动向的深层原因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特别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巨大调整。清醒认识和正确解读这些发展动向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关键词] 转型期; 人民内部矛盾; 态势; 化解
  [中图分类号] B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16-0020-02
  
  党的十六大向全党提出了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大变革之中,新旧体制的转变、利益格局的调整致使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动向,从战略的高度审视和化解转型期的社会矛盾,营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矛盾进入多发期和易发期,成为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我国进入转型期之后,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巨大调整,新旧体制的转轨,进一步催发了人们利益格局的普遍分化、冲突和撞击,人民内部矛盾相继进入多发期和易发期。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被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和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氛围所掩盖的经济利益矛盾必然大量地涌现出来。也就是说,原来由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城乡矛盾、工农矛盾等随着所有制关系的变革和分配方式的变革,由潜在形态变为现实的存在,并以新的形式和特点凸现出来,这是社会转型期必将经历的阵痛过程。解决这类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为解决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化解人民内部经济利益矛盾的根本点和支撑点。
  (二)社会转型期分配领域的矛盾成为人民内部矛盾中备受社会普遍关注的新内容,在此基础上,群际矛盾日趋明朗化。形成这一发展动向的深层原因:一是社会变革中利益的失衡。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实质上是物质利益和经济资源的重新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就全体社会成员来说,这种利益格局的重新配置是不可能同质同量同步的,由于受益不均势必造成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伴随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而日趋明朗化。二是主体多元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经济制度和分配方式的这一重大变革,在客观上必然发育出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形成人民内部利益群体的多元化格局,而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利益要求,由此形成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尤其是分配不公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更加剧了转型期利益分配矛盾的复杂化和利益群体矛盾的公开化。三是由于地区差别、资源配置不同、行业不同而造成的分配收入差别,以及权力的市场化和转型期的“寻租”行为所形成的分配差距。对矛盾的这一发展走势,我们必须要有所警觉。一方面,要看到现行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群众对劳动致富造成的收入差距也是理解、认同的,社会转型的负面成本是难以避免而且必须承受的。所以,不能因为有矛盾就动摇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方式。另一方面,矛盾发展的这一新动向,也暴露了政府调节收入差距的能力弱化,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的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分配体制,建立有效的分配调节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相对提高社会的公平度,把矛盾调节到可控范围之内。
  (三)社会转型期干群矛盾突出化,成为人民内部矛盾汇集的一个焦点。转型期这一矛盾的突显和发展动向的形成,有深刻的背景和复杂成因:一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干部既是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又是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的责任承担者。领导干部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手中所掌握的相当权力,使他们经常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二是政府职能转换滞后。社会转型期要求政府职能适应转型期的要求作出相应转变,但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们在政府职能的转换上明显滞后。结果本来是企业行为或市场行为引发的矛盾,却成了政府行为与群众的矛盾,使领导干部处在了矛盾的风口浪尖上。三是就群众而言,部分群众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还不强,风险承受能力脆弱,思想观念滞后,还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意识,依然习惯于把解决问题的希望都寄托在政府身上,让政府抱着、背着,一旦政府放手,遇到问题就情绪浮躁,怨天尤人,把责任推给政府。四是干部制度的弊端所致。如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由于我们还没有找到把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有机结合的成熟途径,使部分干部在工作中出现了只对上负责,而不对群众负责,工作中漠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加之一些陈腐观念和不良作风,势必要形成干群之间的感情隔离带。正是由于这种种复杂的原因,使干群矛盾在转型期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焦点。
  对转型期干群矛盾突出化这一发展动向,必须做客观的分析。一方面,这是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表现。要有长期性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这一领域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化动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滞后性,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这是解决矛盾的根本。
  (四)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领域的矛盾日趋活跃,并呈多样化发展态势。经济领域的利益矛盾,必然要投射到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如:政治领域中,党政之间、政企之间、民主与法治、开明政治与保守政治的矛盾。在思想文化领域中,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科学与迷信、创新与保守,先进与落后等等,特别是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的矛盾在思想文化领域中表现的比较突出。这些大量地、经常地、反复表现出的政治思想领域中的矛盾其成因是复杂的。一是新旧体制加速转型的过渡时期,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引起上层建筑和观念形态的深刻变革,由于利益取向的不同,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上的冲突和矛盾。二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政治生活更加民主、开明,这在客观上打破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沉默僵局,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看,应当说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需要正确引导,并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总之,与以往相比,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新特点,并呈现出日趋复杂和尖锐的趋势。各种矛盾,多种成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当前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的局面和发展动向。对此,必须对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发展动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解读。
  第一,坚持矛盾的客观性,勇于正视矛盾。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中,一些群体性冲突和矛盾在增多,对抗性在加剧,这是无需否认的事实。但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对抗性加剧和对抗性矛盾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矛盾的激烈程度,后者是指矛盾的根本性质。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场合,非对抗性矛盾也会产生一定的对抗性。对于这些对抗性增强的人民内部矛盾,我们不能坐视不管,顺其自然,必须及时化解,使其向非对抗转化,直至矛盾的解决。
  第二,要有政治敏锐性,对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负面效应保持高度的警戒。我们必须练就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要有政治敏锐性,及时发现矛盾、控制矛盾,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不能让其蔓延和扩大。如:目前群际矛盾的明朗化趋向就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另外,经济利益的矛盾向政治思想和文化领域延伸、扩展的趋势也不可等闲视之。如果对于这种现象和趋势,我们麻痹大意,掉以轻心,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会使原本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发生性质上的改变,从而严重地威胁到我们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威胁到我们的执政地位。
  第三,正确解读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与改革的关系。当前,人民内部矛盾进入多发期和易发期。对此,有些人把转型期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归罪于改革。我们不否认改革的确引发了众多的人民内部矛盾,但不改革,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淀起来的矛盾会更深,潜伏期更长。如果没有改革的破解,中国的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甚至我们将退出历史的舞台。改革正是为了解决这些深层矛盾而引发了新的矛盾,但毕竟这是改革中的伴生现象。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和存在,恰恰说明我们的改革还不到位,转型还不到位,惟有深化改革才是解决矛盾的惟一选择。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的心理承受程度结合起来。
  第四,要用新的理念解读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与稳定的关系。转型期中国的改革进入了胶着状态,众多矛盾在同一时间、空间里交织在一起,的确给稳定带来压力,稳定的任务很重。但稳定不是僵化和固定,它是一种有序的可控运动状态。在向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给稳定赋予改革、发展的新内涵,建立新的稳定观。我们追求的稳定是与改革、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的,是与富强、民主、文明、法制联系起来的,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稳定,这样的稳定必须通过改革和发展来实现。只有在改革与发展中妥善解决存在的矛盾,化解群众的意见和不满,才有真正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作者单位:中共泰安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许冬梅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总结归纳了对21世纪初叶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几点认识,包括机遇期形成的国内外条件,机遇期的意义和风险,机遇期的奋斗目标及其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经济目标和实现途径;讨论了战略机遇期中工程科技的作用和任务。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战略机遇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工程科技   [中图分类号] N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本文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学政治教师信息素质的要求,探讨了目前中学政治课以及教师信息素质发展的现状,尝试对中学政治教师提高信息素质浅探,希望通过中学政治教师的自身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孩子在3岁以后口头语言的质量提高,趋于准确和完整,他们通过朗读儿歌,可以培养其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象、情感、
从编制预算的重要性入手,以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为核心,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在编制年度预算过程中的体会。 Starting from the importance of preparing the budget,
目的:研究降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方法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62例神经内科住院的危重症并且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照,按照是否采取肠内营养方
4月26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南京会见了刚刚结束两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的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王毅说,推进两岸关系进程,应经济为先,循序全面发展;互
我国当代社会是一个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而多种文化并存的社会,不同文化之间既有矛盾冲突的一面,也有非矛盾冲突的一面。我们要坚持发展先进文化,而对于非矛盾冲突的异质文
4月26日上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三次会谈.双方就两岸空中定期航班、两岸金融合作、两岸
英国大学“宽进严出”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不管是传统沿袭下来的学院制和导师制,还是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大后所设的灵活多样的课程都在世界上独具特色。英国大学注重对本科生因材施
一、针对企业工作大局抓党建,做到“三个围绕”  重组企业要根据公司的成立背景、性质和实际,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做到“三个围绕”。一是围绕企业稳定工作抓党建。企业重组承接了原企业生活后勤服务等社会职能及不良资产,并且承接了所有历史遗留问题。弱势群体多、特困职工多、历史欠账多、群体上访多、不稳定因素多构成了公司最显著的特点。同时公司的职工承担了企业重组产生的阵痛与成本,个人利益蒙受了较大的牺牲。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