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疹样显性遗传真皮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调查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dh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证者男,21岁.双下肢起丘疹、结节伴瘙痒15年,于2009年7月24日就诊.患者自6岁时起,无明显原因,双小腿间断性瘙痒,搔抓后出现水疱、溃烂,愈合后逐渐形成丘疹、结节。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UVA1对全层皮肤缺损诱导的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双耳腹面手术切除2 cm×5 cm全层皮肤至筋膜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将每只兔左耳分别于伤后即刻(U0)、1个月(U1)、2个月(U2)、3个月(U3)开始强功率UVA1照射,右耳为非照射组;各照射组分为两个剂量组[60 J/cm2(M),110 J/cm2(H)],
目的 探讨阿维A对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组织病理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调控此类疾病趋向于正常角化过程的机制.方法 应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4例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患者阿维A治疗前后皮损的组织学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治疗后4例患者临床皮损改善均超过75%,其中1例治疗后临床皮损改善达90%.4例患者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均显示为角质层角化过度改善明显,角质化包膜的连续性有所改善,同时棘层及颗粒层角蛋白异
患者女,24岁,于2008年11月15日因右颊部黑素痣20年,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检查:患者面部皮肤白润,光滑.右颊部可见一处黄豆大小椭圆形黑素痣,高出皮肤表面,表面光滑,无破溃,边缘规则。
期刊
面部是银屑病较少累及的部位,但面部的皮损会引起明显的美容问题,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应用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银屑病在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疗效确切.我们于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应用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面部银屑病,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期刊
2011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如下:①真菌病研究的新进展:展示常见和少见真菌病的临床图片、诊断、治疗和实验室检查的新进展,4月18—22日,一类学分10分;②皮肤组织病理新进展:详细讲解皮肤组织结构、组织发生及基本病变,各种常见皮肤病及皮肤肿瘤、皮肤淋巴瘤等疾病的组织病理改变,
期刊
患者男,13岁,因"左侧胸背、腰际丘疹、斑块6月余"就诊.患者半年前发现左侧胸背、腰际出现带状分布的皮疹,无自觉症状.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期刊
目的 探讨皮肤结核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及rpoB、katG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从皮肤结核患者皮损或分泌物中分离、鉴定出7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比例法的间接法分别检测7株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并对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和异烟肼耐药基因katG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结果 7株结核分枝杆菌中,6株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均敏感,
患者女,20岁,因全身皮肤泛发性黑色斑点19年,于2010年1月来我科就诊.患儿出生时全身皮肤较黑,1岁左右面部散在出现雀斑样黑点,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扩大,后波及躯干、四肢等其他部位.出生时曾在我院检查,考虑为先天性心脏病(具体不详),未治疗.近2年来常感心悸,体力活动后常感气喘、胸闷.患者自15岁起开始在外地打工,日常生活中无明显智力低下表现.患者为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与同龄人相比,生长
患者男,15岁.出生后5~6个月起,足趾、手指出现红斑、细小脱屑,逐渐向四肢近端蔓延,发展至躯干、头面部.约5~6岁时脱屑逐渐加重,有异味.皮损无明显季节性变化.伴有轻度活动受限及关节处皮肤疼痛.出生史无异常.智力正常,学习成绩佳。
期刊
由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主办,中国医科大学承办,中国工程院及中华医学会协办的“第十届国际美容皮肤科学大会”将于2011年5月30日至6月1日在沈阳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欧、美、日、韩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学者,就“美容医学中的生命科学”进行交流,讲授美容皮肤领域最新进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