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锦图案的艺术符号研究

来源 :天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wangsea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手工织锦,蕴藏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区域特色.壮锦图案中丰富的题材、强烈的色彩、多样的布局直接反映了壮族的文化特质与精神追求.壮锦图案具备极高的艺术性,以艺术符号为切入点,依据历史的印迹探索壮锦符号源流,通过研究分析广西壮锦图案艺术符号的表现形式,感知其符号特征,解读其符号寓意内涵.
其他文献
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得到有效传播.活化传承优秀传统艺术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如何更好地将非遗汉绣技术和现代设计进行良性融合,营造良好的汉绣发展新生态;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挖掘出更深层的数字汉绣;如何结合各学龄层的美育工作,提高全民对汉绣的认识,加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这些都是我们对有效推广非遗汉绣艺术途径的思考.
文化基因是地域文化最核心的特质,文化基因可以根据不同物质载体的特征及需求进行不同形式的符号转化,从而实现与物质载体更好地融合,赋予物质载体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地域性文创产品是一种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文创产品,近年来,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地域性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够赋予文创产品独有的地域性特征,基于此,首先对文化基因以及地域性文创产品相关内容进行概述,进而具体探究文化基因视域下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策略.
近现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对其进行抢救和传承.发展创意产业现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传承的重要渠道之一,将非遗资源和创意产业结合起来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进而成为一种活态的传承方式.草木染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如何对其进行活态传承是当下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立足非遗视域,深入研究草木染艺术活态传承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草木染的活态传承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职院校作为1+X证书制度的试点先锋,肩负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培养的重大使命.以山东某职业院校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分析其X证书培训效果状况.调研结果显示,该校高度重视1+X证书试点培训,多措并举提高1+X试点成效.学生对学校证书试点培训的满意度水平较高,且证书培训效果良好.学生的了解、课程建设、平台搭建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对高职大学生证书培训效果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而人口社会特征、政策宣传和师资力量对高职大学生证书培训效果影响甚微.通过顶层设计,健全开展证书制度试点的体制机制;政策宣传,引导学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仅体现在典籍、文物中,也体现在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分十类,涵盖衣食住行、风俗信仰等方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具体的体现.rn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的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新时代特色文旅产业、振兴区域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资源和驱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各地区民众“自己的文化”,在提升文化自信、增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