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简化省工整形修剪法

来源 :山西果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树整形修剪技术因树制宜,复杂多变,难以掌握,费工费力,在当前果园工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如何简化、省工、易学就成为最迫切的生产问题。本文阐述一种符合树体生长特性的简化省工整形修剪法,这种方法修剪量轻、操作简单、早果丰产、稳产优质、效益较高,在各示范基地均表现良好,深受果农和技术同行的欢迎和支持。
  
  1 简化省工修剪的基础
  
  1.1 树形结构简化
  我国长期采用主干疏层形、变则主干形和十字形等大冠树形,层次2~4层,级次0~3级,主枝数5~7个,侧枝15~18个,在整形上要求平衡树势(上下、同层、左右)、主从分明(中央领导干强于主枝,主枝强于側枝,侧枝强于副侧枝),避免上下重叠和交叉,要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在大面积生产上,很难找到理想树形,园貌整齐一致的果园不多,尤其在新果区,果农技术素质不高的情况下,更难接受结构复杂的大冠树形。而小冠树形具有树体结构简单,骨干枝少,结果枝多,控冠容易等特点,为简化修剪提供了可能。
  我国近年普遍推广、采用的小冠树形主要有细长纺锤形、松塔树形、圆柱形等,其骨干枝只有一个,即中央领导干(图1)。通过几年的培养,中央领导干生长健壮,挺拔有力,其粗度为其侧生分枝(枝组)的1~3倍,这样有利于树势稳定,树形标准。矮砧树更适于应用小冠树形,如矮化中间砧:M系、MM系、SH系、GM256等。
  小冠树形从幼树期开始,便采用长放、拉枝法,修剪量轻,加之枝组结构简单,修剪时,只疏除背上徒长枝,如枝组太密,每年只疏剪近地的低位枝和重叠枝、密生枝,修剪量相对较小。随树冠扩大、升高和枝量增加,树冠开始密闭时对树冠调整控制:上部要在3.5m高处落头,下部冠基高度要保持在50cm左右,树干提高到1m以上;对于基部粗度(直径)大于3cm、长度大于1m的侧生枝(枝组),进行逐年疏除,使夏季叶幕厚度保持在2m左右。小冠形树形结构简单、修剪技术简单易学,且工效高。
  
  1.2 实行短周期栽培
  长期以来,在苹果生产上,都是沿用长周期栽培,树龄20~40年,这种栽培制度弊端较多,如品种不能及时更新,适应不了市场变化的需要;随树龄老化,生产潜力急剧下降;枝干病害加重,缺株断行,骨干枝残缺不全,树体改造十分困难,而且即使改造了,因枝干病疤累累,树势更加衰弱,产量质量明显下降。这种残败园,在老果区屡见不鲜,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应转为短周期栽培。
  短周期栽培建园时,栽植有良好根系和大量分枝(带有部分花芽)的3年生营养钵大苗,栽植当年667m2可产500kg左右;随树冠扩大,枝量增多,产量剧增,667m2产量维持在2000~3000kg;当树龄达12年后,树势渐弱,产量质量下降,树冠郁密难修剪时,便全园刨除,再建新园。这一方面可省去防治枝干病害的麻烦,另一方面控冠改形可基本不做,也不存在结果部位外移的问题,使果园管理更加趋于简单,更有利于实行集约化栽培,按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而且12~15年的生产周期,有利于品种及时更新,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
  


  


  


  


  


  
  2 简化省工整形修剪法
  
  2.1 从机械化入手
  为提高修剪作业的工作效率,国外采用气动剪和修剪机(图2),前者可减轻体力消耗,后者是用拖拉机驱动圆盘式树行修剪机,工人驾驶1台修剪机,每天可修剪盛果期树3.3~4.0hm2,将树行剪成一定的几何形状,轮廓整齐一致,个别树冠还需要人工对郁闭处加工疏剪,用工不多。工效可提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近年为了少用梯凳不上树,修剪者站在地面上,用长把锯或高枝剪疏截高处枝条,工效也可提高几倍,而且明显减少体力消耗。
  
  2.2 从砧穗组合上选择
  乔砧一普通型(长枝型)砧穗组合,栽后几年里,长枝多,树势旺,成花难,光照差,通常采用大中冠树形,还要辅以繁杂费工的促花技术(环剥、环割、扭梢、拉枝等)才能保证丰产稳产,因此,费工费力,增加劳务投资。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近几十年来,在生态条件较好的果区和栽培水平较高的果园,各果区十分重视矮砧、矮中砧和短枝型组合的应用,如乔砧一短枝型,矮砧一普通型,矮中砧一普通型、短枝型组合等,发枝少而短,树冠紧凑,成花容易,早实丰产,树势中庸,管理简单,经济高效。山西、河北、北京用SH系砧木,河南、江苏、陕西用M26、MM106砧木,辽宁、吉林用GM256砧等,都受到生产者的欢迎,推广面积较大。如天水花牛苹果,多用当地乔砧一元帅系短枝型(新红星、首红、阿斯、俄矮2号、矮鲜、栽培1号、天汪1号等),整形修剪容易,拉枝到位,结果好,树势稳,园貌整齐一致,果实无袋栽培,成本低,果价高,稳产高效,天水已形成我国乃至世界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规模近7万hm2(图3)。近年辽宁沈阳一带用山定子一GM256一寒富组合,已发展1万余hm2,丰产,易管,经济效益不低于红富士栽培区。
  
  2.3 从化控上下功夫
  多年来,为了控旺促花,惯用枝干环剥(割)、扭梢、刻芽、摘心等外科手术,作业细致,效果显著,但这些办法只能是初果期树(旺树)上用的临时性措施。许多果农为连年稳产,在盛果期树上也连年应用,虽然也有一定效果,但不久发现它会显著削弱树势,加剧枝干病害的发生,所以近年来开始应用化空措施取代环剥。上世纪70年代应用比久(B9),后因其致癌作用被停用,继而采用多效唑(PP333),也因其会导致果柄短、皮厚、着色暗淡、果肉硬实不适口以及矮化效果难控等而渐渐退出生产。近10年来,控旺促花效果较好的应首推新型果树叶面肥(原名PB
  ),在成花期喷布,浓度:旺树200倍液(辅以环割),中庸树300倍液。弱树不喷。可有效促进成花,抑制枝条旺长。若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再喷1次,可以防止秋梢旺长,还有增大果个、增糖、增色的作用。该叶面肥为微毒,在生产无公害优质果时可广泛应用。此外,近年从国外引进内源激素——碧护,也有复壮树势、促花、优果等作用,可应用于绿色、有机果品生产。667m2用量3~6g,年用3~4次,既可叶喷,又可根施,经济有效。
  
  2.4 从技术上简化
  在苹果生产上,传统剪法归纳起来有短截、回缩、长放、疏枝、刻剥和变向6种。上述剪法在不同年龄时期各有所用。上世纪50~80年代,多以截缩为主,尤其是辽宁果区用的比较普遍,其影响波及到其他果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多以长放、刻、剥、多留枝为主,特别是在密植园普遍应用,红富士品种上表现最好。上世纪 末以来,果品质量倍受重视,人们开始控冠改形,解决树冠光照问题,主要采用疏、放、拉技术。我们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基点实践,形成一套“傻瓜”修剪法,基本上是采用以疏为主的剪法,简单易学,一看就会,内容如下。
  2.4.1 培养坚强的中央领导干 栽后第1年冬季,为保持中央领导干的绝对优势,采取中央领导干长放不剪,其余侧生枝全部疏除的做法,次年可发10~20個侧生枝,不但和中央领导干有个合适的干枝比,而且分枝角度大,有利于主干树形(纺锤树形、松塔树形等)的形成。以后几年,继续对中央领导干延长头长放不动,可避免形成竞争枝和上强下弱的情况。
  2.4.2 基本不短截 除整形扩冠对骨干枝延长头进行中短截外,其余年份和其他枝条均长放不截。因短截越多、越重,越易冒直立旺条,影响成花,郁密树冠,延迟结果,影响果品质量。在主干形整形过程中,中央领导干延长头均长放不截,对各侧生分枝(枝组)够长就拉,也不短截。这有利于维持树冠上下平衡,早实丰产。
  2.4.3 基本不回缩 回缩修剪的作用是局部促壮。整体抑制。在开张角度时常用外侧枝转主换头或里芽外蹬法,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进入盛果期的树上,对内膛辅养枝的处理,往往采用“影响一点去一点,哪里影响哪里缩,影响严重齐根去”的原则,剪后反应是剪锯口下易发旺条,郁密树冠。所以,对有碍骨干枝生长的大辅养枝,应采取一次齐根疏除法,让永久性枝上多生理想枝组。
  2.4.4 基本上采用长放法 从幼树栽培第2年开始,包括部分骨干枝领导头和侧生分枝(枝组)均基本长放,单轴延伸,有的果枝可以连续延伸5~6年,只要结果适量,枝条不会迅速衰老,连年成花结果。若连年对果枝、枝组截、缩,打击太重,反而因枝、叶量少,不能复壮枝条势力。这是更新复壮的新提法。长放有利于枝轴延伸,形成单轴细长、斜生下垂和松散透光型枝组,果实端正,结果稳定,枝条、枝组和枝势稳定,省工效果好。
  2.4.5 基本上采用疏枝法为了 改善光照,对郁密树进行控冠改形,疏除密生、重叠、交叉、低位、并行等大枝、枝组是十分必要的。技术要领为:①提高冠基高度。为了不让果贴地。通风透光,便于操作,近年各地注意提高树干高度,疏剪低位主枝和下垂枝。树干由50~70cm提高到1~1.8m,一般分2~3年完成提干,不应一次或一年到位,否则伤树损根,严重减产。②去除上层过高主枝,降低树冠。落头开心,因树势强弱,可分1~2次落头,将树高控制在3.5m以下。③中央领导干上其余大枝去除原则。严格遵照去密留稀,去粗留细,去大留小,去长留短的原则去大枝,骨干大枝间距不要小于1m,防止轮生、重叠和交叉。④拉开枝组间距。大枝组间距在60cm以上,中枝组间距40cm以上,小枝组间距20cm以上。有效改善光照,提高花芽和果品质量。⑤疏除无用枝和有害枝。其中大枝有:双头枝、三叉枝、把门枝、背后枝、轮生枝、低垂枝、并行枝、病虫枝、重叠枝、交叉枝、树上树、大辅养枝等;枝组和结果枝中有:竞争枝、直立强旺枝、双生枝、并行枝、排骨枝、密生枝、躺卧枝、盘龙枝、小木橛、肘形枝,交叉枝、背后枝、纤细枝、衰弱枝、牵制枝等(表1)。上述大、小枝因其位置、年龄、长势和有害程度,应采取分年、分次疏间的办法,循序渐进,切忌大拉大砍。
  2.4.6 基本用角度调节枝势 枝越旺,开张角度越大;越往树冠上部,拉枝角度越大,如常用的细长纺锤形侧生分枝拉枝角度,下、中、上层分别为80°~90°、90°和110°左右,可防止上强下弱,稳定和平衡树势。松塔树形,一开始就将枝组拉到110°以上,从下至上坚持拉到该角度,防止过强而影响中央领导干的绝对优势。
  2.4.7 基本不搞戴帽剪
  为促进旺枝、长枝转化为中枝和结果枝,过去曾推广在春秋梢处和1~2年生枝年痕处修剪,这种修剪法对旺长枝是个抑制,但毕竟会显著缩短枝轴,不利于单轴细长和松散下垂枝组的形成,因而也不利于生产端正的下垂果(图4)。
  2.4.8 基本不搞齐花剪 过去,为了提高剪口芽的坐果率和增大果个,常将串花枝从中部回缩。目前来看,这种剪法并不可取,因为只看到局部而忽略了整体。其弊端有三:一是缩短了枝轴,不利于枝组下垂结果;二是减少了该枝总叶量和光合物;三是减少了第2年结果的预备枝数,所以,此种剪法一般应改为连放,当然枝条过弱时,也可采用齐花剪(图5)。
  归纳起来,苹果树简化省工整形修剪采用的基本是疏、拉两种手法。经过几年控冠改形,大枝问题不多,主要是调整枝组。一位熟练的修剪手,利用锋利的剪、锯,每天可修剪667m。盛果期苹果树,劳动效率可提高1~2倍,而且修剪反应稳定。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剪法必须和及时、严格、合理的疏花疏果相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生产效果。
其他文献
1 建园    选择土层深厚、保水性和透气性良好的沙壤土、轻壤土或中壤土建园。要求年平均气温9~15℃,极端最低温度≥-25℃,极端最高温度≤38℃,年降水量≥400mm,年日照2000~2800h,无霜期150~240d。用中林1号做授粉树,与主栽品种按1:(4~6)的比例行内间隔或梅花配置。  栽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而定,多用(3~4)m×(4~5)m的株行距。坡地沿等高线栽
期刊
1 摘心    摘心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枝条的旺长,增加分枝级次和短果枝量,加速扩大树冠,促进枝条向结果枝转化,有利于幼树提早结果,这项措施主要用于幼树和旺树,在枝条尚未完全木质化前进行。对于盛果期树新梢年生长量少于15cm的果树不宜进行摘心。摘心一般分两次进行,第1次在开花后10d內进行,摘去新梢前端约5cm左右,这样摘心后下部1~2芽萌发均能形成短枝,其作用在于控制树冠和培养小型结果枝组;第2次摘
期刊
1 丛状形  这种树形多用于中国樱桃。树体结构特点是没有主干和中心干,由地面直接分生出3~5个主枝,主枝上再分生出6~7个侧枝,侧枝开张角度50°~60°。主侧枝上着生结果枝组和结果枝。这种树形整形容易,树体矮小,结果早,早期丰产,适合密植。    2 自然开心形  主干高30~40cm。无中心干,全树培养3~4个主枝,开张角度45°左右。每个主枝上留4~5个侧枝,侧枝多留平斜侧或背后侧,体积要小
期刊
瑞蓝是从美国引入的试材北青中发现的无性系变异新类型,2008年通过吉林農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果实扁圆形,底部平,蓝色,被白色果粉,果粉中厚。单果均重2.1g,最大3g。成熟果质地较硬、甜,鲜食品质佳,含可溶性固形物13%,有机酸0.8%。在长春地区,果实7月中下旬成熟。适于冬季绝对低温不低于-35℃、无霜期120d以上、≥10℃年有效积温2300℃以上地区引种试栽。宜选择有机质含量5%以
期刊
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新丰梨和巴梨的叶片和果实均表现免疫;喜水、丰水、早酥、晚三吉和茌梨的果实表现免疫;喜水、丰水、早酥和晚三吉4个品种的叶片表现高抗;茌梨叶片表现中抗;黄香、黄冠和县梨3个品种的果实和叶片均表现为抗;砀山酥梨、长把梨、鸭梨3个品种的果实和叶片均表现为感病。人工涂抹、噴雾接种鉴定结果同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虽有些差异。如砀山酥梨、长把梨、鸭梨3个品种的果实和叶片均表现为高感,但总体趋势基
期刊
供試葡萄品种为乍娜、矢富罗莎、奥古斯特、美人指、红地球、京秀,均为1年生扦插苗,采用盆栽的方法进行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品种叶片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幅度大、丙二醛增加幅度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幅度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幅度大的品种,其抗盐性弱。通过比较分析4个指标综合来看,供试葡萄品种抗盐性强弱依次为矢富罗莎
期刊
试验处理设;①真彩2000倍液;②喜瑞600倍液;③氟硅唑5000倍液;④丙环唑8000倍液;⑤异菌脲1000倍液;⑥多抗霉素1000倍液;⑦代森锰锌600倍液;⑧苯醚甲环唑5000倍液;⑨空白對照喷清水。试验在苹果褐斑病发病盛期进行,共施药2次,分别在8月6日和11日。第1次施药后第5天调查其防效分别为38.8%、39.3%、31.4%、23.0%、22.0%、29.1%、17.6%、27.8%
期刊
红蜜蟠是早露蟠桃晚熟株变,2008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扁平形,平均单果重144g,最大190g。果皮玫瑰红晕,着色面积达80%以上;中厚,与果肉不易剥离。黏核。果肉黄白色,硬溶质,汁液多,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果肉硬度11.2kg/cm2,耐运输。在河北沧州地區,果实6月底成熟,比早露蟠桃晚熟5~7d。该品种在试栽地未见抽条、僵芽现象;在干旱、瘠薄、管理粗放
期刊
以山西省农科院培育的K30、美国培育的F51梨属矮化砧为中间砧(基砧为杜梨),分别嫁接酥梨品种,比较其对酥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酥梨/K30/杜梨、酥梨/F551/杜梨、酥梨/杜梨(对照)果实单果重分别为238.5、233.3、264.0g,果皮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2.065、1.977、1.703u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為14.31%、14.07%、12.89%,可滴定酸含量分
期刊
研金1号是在无棣县柳堡乡西岳李村发现的金丝小枣的优选品系,2008年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重9.92g,成熟后果皮紫红色。果肉厚、韧,黄白色。核小,纺锤形。果汁少,风味甘甜微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7.3%。可食率95.4%。適于制干,制干率60.8%。在山东省滨州市果实9月中旬成熟。该品种适应性极强,在盐碱性较重的地块能正常生长,耐旱,丰产,稳产,无大小年现象,落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