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这一词其源头来自上古时期的乐舞。《论语·泰伯》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乃孔子心目中理想人生之写照。自此“兴”与诗教紧密关联,成为诗歌作用于人的基本方式。儒学思想史上,诸家对“兴”的定解多为熏染、道德教化、引譬连类;这种解释模式仅关注了“兴”之后效,而非“兴”之本体。引入胡塞尔现象学中时间境域的思想,“兴”之意蕴可以更为立体且更加本真,进而揭示出“兴”与传统、当下与主体多方位的关联而造就的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