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内在特性与外在关系属性思考儒家式人格标准建构

来源 :国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ina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生命伦理学领域中的人格标准建构存在困难,李瑞全提出从孟子与荀子伦理思想建构儒家式人格标准的初步构想,本文从个体内在特性与外在关系属性两个层面对这一构想做进一步论证,继而提出儒家式双层人格标准.第一层基于孟子式道德人格的扩展性建构,用于确定普遍的初始原则,在保护人类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上,相比当前西方主流的能力标准更具优势;第二层关系人格关照缺乏第一层人格的人类个体,并有利于特定情境下处理不同个体同等权利之间的冲突.
其他文献
中华书局2013年出版《史记》点校本修订本,在1959年出版的旧版基础上作修订,质量无疑有很大提高.但修订本还存在提升的空间,还有补正之必要.本文是七十列传部分的补正.
【摘要】语文是小学科目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近年来随着教育新课标的不断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程度将更上一层楼。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传播语文知识,用怎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了当前的教学重点。本文从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浅谈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
“惠”和“唯”是甲骨文中的常用词,学界对二者词性的讨论仍无定论.以往学者多以《甲骨文合集》为主要研究材料,本文以《甲骨文合集补编》为依据,收集整理《补编》中“惠”和
本文认为,《儒林外史》中存在多重讲述现象.简单来说,指的是《儒林外史》通过人物谈论的方式,对小说相关人物或故事情节进行同质或异质复述的现象.作者通过小说人物之“谈”,
通过姓名、字号、籍贯、婚姻、人物关系以及相关行迹等诸多方面的考察可以知道,朱卉并非《儒林外史》中牛布衣的原型,而是冒用“牛布衣”之名的牛浦郎的原型。吴敬梓以自己曾经的好友朱卉为原型,塑造了牛浦郎这一经典的人物形象。通过朱卉的诗作以及相关资料,可以看到朱卉与吴敬梓之间性情的差异,以及对待名利的截然不同的态度,由此而引发的交情的变化或许是吴敬梓将朱卉塑造为牛浦郎的直接原因。而牛浦郎之所以最终能形成这一经典的状貌,则由于吴敬梓对于原型人物个体情感的超越。通过对原型人物朱卉诸多个人属性方式不同的挪借,牛浦郎既
领字是词体重要的体性特征,或是介乎词体格律与创作风气之间的写作惯例。今统计《全高丽朝鲜词》,发现高丽、朝鲜时代作者运用次数越多的例用领字词牌,通常也是领字运用较为妥帖的词牌。从时代看,高丽、朝鲜时代的单字领字运用妥帖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走势。整体上说,这与词乐失传、东国词人不熟悉词体,以及本土意识上升导致的主观意愿缺失有较大关系。从技术层面说,形成领字异常的原因主要有填词所据原词、词篇上下文文意、词作者破体为词影响。相比打破诗体束缚的中国词人而言,高丽、朝鲜词人更愿意以单字领字回归诗体的律句与句法,或者形成散
“言不尽意”是魏晋玄学的重要命题,根植于老、庄、易“三玄”经典.在《老子》中主要体现为“言不尽道”,原因在于“道”的变动性;在《庄子》中体现为“得意忘言”,原因在于
由于语言上的差异,以中国词体为模板“依样画葫”是朝鲜半岛文人作词最直接的方式。不过,半岛文人在“依样”之时,在声律、词句乃至词调上对词的体式不断突破,并且不无创格,甚至出现新的样相。他们有着打破中国词体格律的自觉,不以声音有异为患,肯定东方音声,在创作上不断地突破词体矩矱。此外,朝鲜半岛本土乐曲、文体与词体的交触互动也促进了新“词”的产生。我们不妨将朝鲜半岛词文学突破矩矱的变体之作,视为词体适应半岛乐曲、文体的结果,变体作品的存在体现了词文体生命在异域空间的延展,也是东亚文学文体交流的生动例证
目加田诚(1904—1994)是日本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流学者,然而中国国内研究界对其却鲜有关注。20世纪30年代目加田诚留学于北平期间的日记——《北平日记》直到2012年才被发现。该日记具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通过它可以窥见日本汉学家的成长模式,凭借其首次披露的日本汉学家的资料和目加田诚与胡适、俞平伯、鲁迅、郁达夫等学界名人交往的经历,可以最大程度还原中日学术史的样貌,解锁有关的学术谜团。《北平日记》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有待中日学界根据各自的研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奇迹”,在线性时间层面上具有重叠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