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树立真正有效的威信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baby54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树立正确有效的父母威信是家庭教育的必要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种种树立父母威信的误区。真正的父母威信是教育的威信,其建立依赖于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这种威信的树立要求父母严慈相济,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父母教育上的一致性等。
  关键词:父母威信;教育;孩子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威信是无形的教育力量,父母作为教育者,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教育者能否对子女进行有效、积极的教育首先取决于父母在子女心中是否有威信。实践证明,教育者的威信与其教育作用的发挥呈正比例关系。威信越高的父母其教育子女的效果越明显,反之,则相反。很难想像没有威信的父母能教育好子女。但是,父母威信的树立依赖于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错误的教育方法不但不利于父母树立威信,相反还有损威信。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威信才是正确有效的?这样的威信又该如何建立?这正是本问要探讨的问题。
  
  1、父母威信的内涵及特点
  
  什么是威信?简言之就是威望和信誉。“威信是父母对子女有效地进行教育和子女自觉地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它表现为:孩子对家长的尊重、爱戴、信任和崇敬;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孩子能自觉自愿地毫不勉强地接受、听从,并能把这种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这样父母在孩子心中也就自然而然的具备了一种建立在威信基础上的教育力量。它如同校风、学风一样,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也不可能量化,但在家庭教育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卡连柯认为:“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的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尊严、它的力量和价值。”
  父母威信建立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角色性的,即父母威信源于角色的规定性;另一方面是非角色性的,即父母威信的建立依赖于自身的修养、品行和为人处事的态度等。上述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角色性的规定为父母威信的树立提供了一种前提和必要性,而非角色性作为支撑,为父母威信的真正建立提供可能和保障。
  
  2、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威信的一些错误认识
  
  前面提到父母作为家庭的领导者,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但是,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经常借口这种外在赋予的权力而表现父母的威信是极不合理的。“家长的威信,并不意味着强权,而意味着子女的尊重和信赖。”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威信不但是无效的,而且还是有害的。
  马卡连柯将此称之为是虚假的、错误的“威信”。他在《儿童教育讲座》第二讲里对父母的错误“威信”作过清晰的总结。(1)以高压获得的威信。(2)以傲慢获得的威信。(3)以疏远获得的威信。(4)以迂腐获得的威信。(5)以说教获得的威信。(6)以爱抚获得的威信。(7)以慈善获得的威信。(8)以友谊和馈赠获得的威信。
  马卡连柯认为,上述种种不正确的“威信”是与真正的父母威信格格不入的,建立在这些“威信”基础上的家庭教育也是危险的这些虚假威信是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的,即使威信在短时间内有效,很快都要失去作用,父母并不能获得真正有效的威信。
  
   3、父母如何建立“教育”的威信
  
   究竟怎样的威信才是正确有效的呢?每一个家庭的父母都可以建立起威信,但不是每一个作为教育者的家长都可以建立起教育的威信。教育的威信是正确的威信,它有良好的基础,其产生依赖于正确的教育方法。
  第一,严慈相济是树立威信的基本原则。建立真正的父母威信必须处理好严与慈的关系。严在当严处,慈在细微中。該严的时候就得严,该温和的时候就要温和。“严”会使家长在孩子心中更有威望,说话更有分量。这样孩子才会从心里真正信服父母,服从父母的管教。“慈”会使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让孩子感到和蔼可亲会让孩子愿意接近你,跟你讲述他的心里话,这样,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才会更融洽。
  第二,以身作则是树立威信的关键。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由此可见,父母及其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作风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辨别力的增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起威信。父母如果言行不一,表里矛盾,在孩子面前就永远树立不起威信。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父母正确的威信应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为上。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树立威信上具有决定的意义。不要以为你们只有同孩子谈话,或教育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树立自己的威信。在日常生活中,在你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你们都在以某种方式树立威信。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品行端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切不可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不求上进,不学无术。整天打麻将,看电视;在行为习惯上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小孩子的眼睛异常敏锐,是能够感受到的,虽然追于父母威严不敢出声,但心里却不服气,甚至是鄙视,这样的父母是树立不起真正威信的。
  第三,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树立父母威信的重要因素。父母和孩子的平等在于人格的平等,是指孩子和成人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尊严的平等。因此,孩子不是任由父母训斥、支配和命令的对象。聪明的父母懂得营造这样的家庭氛围:父母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孩子关怀和帮助,对孩子人格和自尊心的尊重、信赖;孩子从内心深处感恩于父母,从而,自觉地、积极地按照父母提出的合理要求行动、做事。在这样的氛围里,父母不强迫孩子盲从,在某些时候,父母还主动放下威严向孩子学习。可以认为,在好的氛围里,一切皆有可能,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营造并利用好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树立威信,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对父母一定是怀着敬意,而不是排斥。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故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平。
  第四,父母教育一致是树立威信的重要保证。父母教育威信是父母集体的威信,而不是指其中一个人的威信。父母的教育效应不应该是相互抵消,而是团结一致,教育孩子朝一个共同的方向发展。但现实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行为常常是有差异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团结协作,教育一致,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对孩子存在的问题,父亲一种态度,母亲一种态度;一方严厉,一方宽松;一方斥责,一方袒护,都是不利的,长此以往,不但不利于父母威信的树立,还有可能造成孩子“双重人格”等不良性格的形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双方有矛盾,有分歧的时候,不宜暴露在孩子面前,更不可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遇到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不符合妈妈的价值观时,妈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立刻否定,而是等事情过后,妈妈说服爸爸,取得一致意见以后再去教育孩子。如果其中父母有不对的地方,父母一定要放下面子,主动跟孩子道歉,切不可一味地责怪孩子,让他们觉得受了委屈。
  此外,父母还要在了解孩子、帮助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要求。了解是教育的前提,父母只有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才能给孩子提供适当帮助,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这也是父母通过了解和帮助孩子获得的威信。父母向孩子提出严格要求之后,要允许孩子有缺点,允许孩子犯错误,对孩子的批评最重要的是心服口服,也就是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去教育他,而不是惩罚孩子或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出气筒。因此,对于孩子的错误父母最重要的是及时给予指出并纠正,不能姑息纵容,放任自流。父母的要求一旦提出,就要督促孩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完成,这也必将有利于父母威信的最终形成。
其他文献
自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的K.B Mullis等人首创了PCR技术之后,它以相当惊人的速度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现今,PCR技术已成为一种对标本中特定的DNA片段
期刊
植物体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70多种,除碳、氢、氧和氮、磷、钾之外,其余被统称为中微量元素。所有的中微量元素都是来自土壤矿物质,归根结底都是来自成土的母岩,因此又经常被
后张法混凝土结构中,砂浆作为防止预应力筋腐蚀的最后防线,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开发最适合后张法结构的砂浆,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讨论其耐腐蚀性,以改善灌浆施工技术.
文化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哺育着人类的文明,是人类生存之根,发展之源。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萌芽、发生、发展、成熟的历
摘要 朋辈辅导是当前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较为受关注的一种形式。本文阐述了朋辈辅导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在高校开展朋辈辅导的意义,提出了当前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辅导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朋辈辅导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识码:A    Peer Counseling in University Mental Health Educ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