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导弹”:“精确打击”肿瘤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LD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临床常用的放射性核素肿瘤治疗主要包括:甲状腺癌的131I(碘-131)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疗。
   “定点清除”残留甲状腺癌组织
   目前,  甲状腺癌已成为发病率上升最快的实体肿瘤。虽然大部分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为恶性程度较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但一旦有肿瘤远处转移,将严重影响生存率。手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第一步,为降低日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的可能性,还应联合优甲乐的替代治疗,以及131I治疗。
   甲状腺癌术后,局部通常会有甲状腺组织残留。131I可特异性地被正常及癌变的甲状腺组织摄取,其发射的β射线可对上述组织进行破坏与杀伤。第一次治疗时,131I大部分集中于残留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在后续的治疗中,131I可以更集中地聚集于肿瘤转移灶,对它们进行“定点清除”。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方法简单,但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伤口愈合情况、电解质及激素水平等)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治疗。治疗前,患者应严格禁碘一个月(食用无碘盐等),停服优甲乐3-4周。经医生评估后,口服相应治疗剂量的131I,并住院隔离1周。出院后1个月内,避免与孕妇及儿童近距离接触。与传统放化疗相比,131I治疗的副作用较少,常见的并发症可能有颈部肿痛、唾液腺肿胀、皮肤瘙痒、厌食等,一般对症治疗即可缓解。
   131I治疗能使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及死亡率明显降低,是甲状腺癌最常用的综合治疗方法。不过,131I治疗主要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并非所有甲状腺癌患者都可以采用;131I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分期、转移部位,以及病灶摄131I能力不同,对治疗的反应不尽相同,所采用的治疗剂量和疗程也不一样;随着病变进展,病灶可能会失去摄取131I的能力,此时需调整方案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复发、转移病灶较大或部位特殊的,可能需要二次手术。
   有效缓解肿瘤骨转移性骨痛
   骨骼是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发生骨转移后,患者常常会出现明显、难以控制的疼痛,苦不堪言。特别是广泛骨转移患者,手术、放疗无从下手,单纯依靠麻醉药品止痛副作用多且易成瘾。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利用某些药物的“亲骨性”,携带放射性核素至骨转移部位,可借助其发射的β射线杀伤肿瘤细胞、缩小肿瘤体积、抑制神经反应,从而缓解肿瘤转移性骨痛。
   目前,用于治疗骨转移骨痛的放射性药物主要有89SrCI2、153Sm-EDTMP和188Re-HEDP。多数学者认为,89Sr对前列腺癌及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最佳,总体有效率达80%-90%,10%-18%的患者疼痛可完全消失,作用持续时间可达90天。此外,89Sr还可修复骨质破坏,起到治疗作用。
   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骨痛有明确的适应证。广泛骨转移伴明显骨痛,且放化疗无效者,采用放射性核素治疗是最佳选择。不过,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低的患者慎用。
   更为精准的“分子靶向”照射
   研究发现,肿瘤除了“无限增长”这种不同于正常组织的特点外,还会带有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标志”,它们有的被称为抗原,有的被称为受体,就如同商品包装上的二维码。通过这些特别的标志,这些肿瘤组织可以被识别。而科学家们也利用这些标志,寻找到了新的治疗方法,就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在可以特异性地与上述抗原或受体结合的分子上(抗体或者配体),使放射性核素随着这些分子到达肿瘤,再借助射线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即核素分子靶向治疗。与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治疗相比,核素分子靶向治疗的全身副作用更小,疗效更显著。
   目前,国外已有多种核素分子靶向药物被批准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如淋巴瘤、白血病等。值得一提的是,核素分子靶向治疗的前提是,肿瘤必须具有“靶点”。也就是说,必须通过病理或者其他检查方法证实,肿瘤带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标志”,治疗才有效。
   直达肿瘤“老巢”的介入治疗
   目前,临床上还可将放射性核素(如32P、90Y-胶体、125I粒子)在B超、CT引导下直接放到实质性肿瘤中,并使其长时间滞留,利用放射性核素不断衰变,持续地对病变部位进行集中照射、杀伤肿瘤。与全身性治疗相比,介入治疗的副作用更小。特别是对于有胸、腹膜广泛转移、无法手术的实体肿瘤患者而言,作用更为显著。
   肿瘤的核素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领域,与传统的手术、放化疗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使肿瘤治疗的效果得到提高,预后得到改善。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核医学专家们还会研究出更多、更优良的放射性药物,使这一特殊“武器”在人类对抗肿瘤的战争中,发挥更大作用,给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
其他文献
医学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走进医院,大家都知道有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对放射科、检验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也不陌生。但若说起“核医学科”,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生疏,甚至会对这个带“核”的科室,感到恐惧。实际上,核医学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医院里的核医学科到底是干什么的,核医学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核医学中用到放射性核素对人体是否安全,我们该如何科学看待、
期刊
意大利都灵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生育男孩的职业女性患上心脏病和致命性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更大。   研究者对10万多名意大利女性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为期8年的追踪调查。这些女性中的大部分人有工作,有六成的女性有至少一个孩子。分析结果显示:与没有孩子的女性相比,有至少两个男孩的职业女性患上心脏病的可能性会高出2倍。相比之下,女儿对母亲心脏的健康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   发表在《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上的这项研
期刊
加拿大多伦多康复大学与研究所健康网络的一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人坐得太久可能致命,即使有规律的锻炼,包括每天在健身房运动超出一个小时,也不能消除源于每天久坐诱发的更为严重的疾病或过早死亡之风险。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内科医学年鉴》上。  研究人员通过梳理之前的47项研究发现,如果人每天长时间地坐着,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和死亡的几率明显升高。该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比斯瓦斯说:“我们发现久坐不动的行为方式与
期刊
1.甄嬛版:  “想我今早上能睡个懒觉是极好的,要是一觉能睡到中午那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愿晚上多加会儿班,虽会晚点回家,倒也不负老板的恩泽。”  “说人话!”  “我早上不想起床。”  2.金庸版:  你运足丹田,把全身的内力都集中在了手臂上,你顿觉沉重的身体慢慢被撑了起来,心中不禁暗道一句“一定要Hold住!”  你的对手“瞌睡虫”开始暗自运功抵抗,身体如同灌了水银一般越来越沉。  你再次用力,上
期刊
鲜为人知:“精算”单个肾脏功能   人通常有两个肾脏,它们就像一对“双胞胎”兄弟,长得很像,担负着同样的任务。如果这对“双胞胎”兄弟中,有一个生来就比较瘦弱或受到疾病困扰,无法承担正常工作,另一个就会“体贴”地接过他的活儿,尽量保证完成排除体内毒素的艰巨任务。一旦兄弟俩都无法完成任务或者健康的兄弟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肩挑双担”时,人体健康就会亮起红灯,血尿素氮、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就会出现异常。如
期刊
甲亢全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顾名思义,是指由于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甲状腺激素能广泛作用于全身多个器官,以促进代谢和提高神经、心血管和消化等系统的兴奋性为主要效应。   甲亢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抗甲状腺药物(ATD)、碘-131(131I)治疗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目前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包括:甲巯咪唑(MMI)和丙硫氧嘧啶(PTU)。由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存在
期刊
补水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水担负着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素的输送任务,肩负着排出人体垃圾的重任。  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发现,与饮水充足的开车者相比,每小时只喝水25毫升的开车者出现的失误会增加一倍。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发现,持续出汗90分钟导致大脑萎缩的严重程度相当于大脑早衰1年。脱水的危害在痴呆症患者身上表现得更明显。如不及时控制病情,严重脱水者甚至会昏厥或死亡。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期刊
当你想放松身心时,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是最完美的选择。近期,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喝茶可以改善大脑功能。   研究者借助脑电波模式检测了喝茶对各种神经功能所造成的影响。研究人员在8名志愿者喝完一杯红茶或绿茶后对其大脑活动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在喝过茶的30分钟到1个小时内,三种脑电波的活性都增强了,其中包括与记忆力和决策制定相关的过程。以往的研究表明:一种名为类黄酮的抗氧化剂起到了关键性的
期刊
上了年纪的人,牙齿松动掉落,消化液分泌越来越少,导致消化功能退化,肠胃不好,不少东西想吃又不敢吃。通过调整饮食,能改善这个问题。  锦囊一:胃动力不足,饭后揉肚子。吃完饭容易腹胀、嗳气等都是胃动力不足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一是,饮食上别吃太饱是最关键的,每餐只吃七八分饱即可。饿了的话,可以在两餐之间加餐。二是饭后只喝一碗汤,喝太多容易胀肚。三是少吃油炸、烧烤食品,此类食物不太好消化,如果实在忍不住
期刊
近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已成为导致国人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恶性肿瘤中,最易发生骨转移的有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和直肠癌等。疼痛是骨转移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夜晚尤甚,患者往往因疼痛难忍、失眠、食欲不振等原因,被折磨得苦不堪言,甚至发展成病理性骨折、截瘫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非常重要。   全身骨显像(俗称“骨扫描”)是一种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