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的所得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肉眼看到的只是那些成为问题的事情和烦恼,但这些并不是事情本来的意义。
  “正能量”突然就成为了一个热词。
  现在对它确切的解释还停留在生硬的物理概念:“以真空能量为零,大于真空的物质能量为正,低于真空的物质能量为负”,这与我们内心感受到它时充盈、喜悦、获得力量的感觉相去甚远。人们在网络上做“正能量”的接力,用一件件零散的愉悦小事传递这难以名状的短暂舒适。
  对“正能量”的喜悦和渴求,让我们看到,在当今职场中,人们的确缺少一些可以信服和依赖的信念帮我们获得长期能量。
  我们要向何处去?为了什么而工作?为工作付出的精力如何回报?将在何时得到回报?用什么心态抵御现实种种烦恼:微薄的薪水、吝啬的公司、不赏识自己的老板、居心叵测的同僚。这些琐事,正面对抗往往两败俱伤,教人逆来顺受则如隔岸观火。
  求学期间,考试带来的压力和沮丧的密度,都要高于现实的职场,却并不见人们有太多抱怨,因为那时付出有明确的所得。而在职场中,烦恼是为了磨练我们什么。让我们获得什么,值不值得忍受,我们对烦恼的所得缺少认知。
  在野口嘉则的《心眼力》中,有这样的话:“我们肉眼看到的只是那些成为问题的事情和烦恼,但这些并不是事情本来的意义。肉眼看种子,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即使用刀子把这粒种子从中间切开来看。也无法从中看到向日葵的样子。但是,向日葵的生命的确隐藏在种子中。这就是‘心灵之眼’看到的。”
  在职场中,也是一样。我们愿意谈论权谋,却比较少理解付出和给予的文化。因为权谋解决的是当下,用“眼”可见;付出投资的是未来,要用“心”去看。用眼去看,我们与一个个孤立的烦恼事件割裂,它们耗损我们的心灵,我们或者选择对抗,或者忍耐。
  但用心去看,这些事件是形成未来的“你”的重要线索。你会如何去跨越,向谁学习智慧,在过程中你又有怎样的改变,这都在为你的将来积累能量。
  所以,我们策划了本期的“心眼力”——用“心”去重新审视烦恼,辨认它能为你带来的成长线索。
  在这期里,我们追溯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工作智慧。老祖宗为我们留下许多人际关系和修身正得的财富,奈何我们已把它们遗忘得太远了。
  追溯心灵可以指导行动,用行动也可以发现心灵的归宿。在“舞蹈治疗”中,你可以透过身体表达找寻你的内心信息。你还可以在本期中从央视主持人季小军和安永合伙人聂志强的故事里学到如何顺势而为、从被动思考到主动创造的心态转化过程。
  《职场》杂志一直倡导“职业化”的价值观。所谓职业化,既包括对职业技能的主动学习和完备,也包括对职业伦理的尊重和职业心态的打磨。
  “职业化”,其实是让我们做个对自己价值认知明确,既能为目标倾力付出,也懂得感恩回馈的、有可持续工作力量的职场人。这些,也是“心眼力”的主旨要义所在。
  在中国,对职业的关注和教育一直做得十分不足。很多课,我们需要自己去领悟和弥补。如果有所得,也请多多分享给你关心的人。
其他文献
提笔写这篇专栏的时候,我内心既兴奋又有点小害怕。兴奋的是,我终于要在公开媒体上讲老板们的坏话了,害怕的是,不晓得这篇专栏出街之后,我还能不能保得住这份工作。  我在咨询界上班,其实老板对于我而言,并非指我的顶头上司,而是我在职业生涯中所见过的无数公司里的大佬们。我的顶头上司是个非常注重外表的人,他常常会驻足在我办公室的门口,在我抬头懵懂望向他的时候,对我说一句:“你有抬头纹了。”然后飘然而去。关于
期刊
以四种性格的可信任度来讲,蓝色是最值得托付和信任的。相对比,红色的可信度在四种性格中最低。究其根源,变化无常、毫无常规固然是一个原因,而夸大其词、说话没谱与承诺无法兑现,正是红色不易被信任中最致命的一枪。  作为一种“思维相对简单”和“说话粗糙”的动物,红色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感染,因此容易有感而发;他们“重宽度不重深度”的特点容易同时操作几件事情,因此比较浮躁而不愿仔细研究。当他们开始形容一件事情时
期刊
演讲、陈述,英文叫presentation, 是传播的至高形式,我们为此努力一生,不管如何提高,如何成熟,还是经常不得要领。我们看美国大选,总统候选人在辩论中口若悬河,竞选获胜的一大通演讲,失败的也是一大通演讲。尽管你觉得很多稿子都是他们的班子写的,但是电视辩论是真刀真枪,没有半路支招的。可是美国的一项调查也说,当众演说是仅次于死亡的第二个最令人恐惧的事,看来话痨多的美国人整体上也是害怕Prese
期刊
有些企业一开始是好的,充满雄心壮志,老板肯给,愿意奖励员工,但是经过岁月的更迭、人事的改变,有些好的企业会慢慢老化,甚至慢漫地沉沦。  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是要留下来改变这一切!”有这样的气魄非常值得鼓励,但是我们从实际面来看,能够改变企业的,必须拥有某种程度以上的权力或股份,你才有资格谈得上去改变。否则,只能沦为“孤臣无力可回天”,以及“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境况。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与研究,当一家
期刊
工作之外的心灵充电站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其实并不仅仅是职业和家庭平衡,家庭可以是你的避风港,却很难成为你的心灵充电站:你很难在家庭中真正获得团队才能给你的成就感,也很难让你能够甩掉心理的负情绪。而这一切工作之外的业余爱好朋友圈却可以给你。  职场故事:失意中的绝地逢生  职场人:大山 某大型国企计算机中心主任  3年前,大山毕业的第7年,没有背景的他还只是这家国企计算机中心的主任科员,在体制化的
期刊
Marco习惯性地打开Chase Jarvis的摄影网站,这是一位极富才华的国际商业摄影大师。2009年,Chase用只有200万像素的iPhone拍摄了一套视觉日记,皆是在过去一年里的生活写照,随心所欲地记录生活的细节:两只偷吃了他早餐的鸟、浸水的小船、四月阵雨催生的小花、美味的培根、生锈的窗户、被雪覆盖着的长凳。在这些画面朴实而表达深刻的影像之外,Marco最为钦佩Chase对摄影的理解:“最
期刊
有些疾病就像推辞不掉的约会,总是在固定的时段中出现,发作期一年一度,发作时度日如年。比如冻疮,不到冬天它不来,过了冬天它就走,可是有它在的时候真让人无所适从。手指、脚趾、耳廓、耳垂等一切暴露在外的肢体远端都容易生出冻疮,那些部位呈现出紫红色,变得红肿甚至产生溃烂,又痛又痒。它是机体对寒冷状况发生的异常反应,起初时往往不被觉察,然而当身体的局部感到刺痒、灼痛之时,它就已经形成并难以根除了,既隐蔽又迅
期刊
全心全意、充满创意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中,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自然反应,根本不需要特殊天赋。我们在玩耍、恋爱、工作时都会有这种体验,投入地生活本来就应该是正常状态。但在现实中,很多人不仅抓不住完全投入的机会,甚至还在竭尽所能地妨碍这种生活。这都是一种叫“潜念”的东西在作祟。  埃伦·兰格是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一位获得哈佛大学终身教职的女性心理学家,也是幸福课导师本·沙哈尔最推崇的研究者。关于“专
期刊
我们常说,换了位置,也该换个脑袋(思维与想法),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有一天,你晋升为公司的主管,肯定你会有一大堆的烦恼,让你吃不下,睡不好。想要平平安安地在公司里生存下去,那就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事情是你要特别注意的。  团队的向心力  为什么你要注意团队里面的向心力呢?因为你能不能成功,关键要靠你的团队帮忙。如果你不得民心,得不到团队的支持,这官位可能也待不久。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例子:小蔡
期刊
黄色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如果不能学会适时认错和低头,黄色往往会失去美好前途。  从小,圣人指示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告诉我们“知错就改是好孩子”,党又教育我们“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我们谨遵教诲,奉若神明,莫敢不遵。一旦发现自己的问题,红色立即缴械投降,蓝色马上闭门思过,绿色坐以待批,惟独黄色坚决不从,不但死不悔改而且绝不认错。为何?因为黄色是自信的,黄色是经常正确的,当他们膨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