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艺术的渗透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441884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美术技能,还需要重视审美教育,注意审美艺术的渗透,培养学生形式美感、审美情趣,使其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美化生活,热爱生活。
  【关键词】中学美术 审美艺术 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88-01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传统的美术教学过于重视审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美术学习往往局限于书本,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这在很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审美艺术的渗透,优选一定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境,增强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一、抓住艺术本源,培养学生形式美感
  在艺术作品中,形式美感是本源。学习美术时,学生最先接触的就是美术的形式之美,如色彩与线条、肌理与质感等,当把握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时,才能更好的发掘其中蕴含思想与内涵之美。如花朵的妩媚明丽、山的雄伟蜿蜒等,这些首先源于形式美感,而后抽象延伸,蕴含意境,富有思想深度。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要渗透审美艺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形式美感,给迁移创造奠定基础。
  (一)感知线条之美
  艺术造型以不同形态的线条为基础,线条浓淡、粗细、疏密各不同,则能演绎出造型各异、富有美感的万千事物。因此,中学美术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如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壁画、参观书画展览等,欣赏艺术作品中不同线条的艺术魅力,学习不同画种中线条造型的运用方法,更深刻的认识线条造型,能运用线条艺术来创造美,表达感情,展现生活。
  (二)体会色彩之美
  在艺术作品中,色彩往往能够令人产生各种联想与感情。如广告画设计,借助色彩感情规律来体现主题,激发受众的情感,唤起他们广告商品的兴趣。如在中国绘画创作中,讲究“随情运色”、“随类赋彩”,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观察物象,以个人心理感受,促使客观物象的色彩与主观审美趣味和谐统一。比如齐白石的“红花墨叶”,就是以情入画。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色彩搭配》等内容,指导学生认识不同色彩现象,感受色彩美感与内涵,把握色彩搭配规律、色彩调配方法,学会使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描绘生活,再现生活。
  二、强化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也就是“审美鉴赏力”或审美趣味,是个体对事物的欣赏、评判与鉴别能力,综合了审美感受与判断力、想象与创造力,直接体现出审美主体的审美选择以及评价。换而言之,审美情趣影响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标准。因此,若要让青少年树立高尚、健康的标准,中学美术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也是审美艺术的渗透内容之一。正如我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给我们的美术教学启示:“教艺术课,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重视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直接作有用之画,但求其涵养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此为艺术之最效用。”
  而若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师需要强化情感与兴趣教育,立足学生角度,优化教学方式与活动,唤起学生积极情感,使其主动投入审美活动,体验中发现美、感悟美、升华美,促进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形成良好的审美观,树立审美理想,学会辨别美丑。如教学《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单一单元活动一“欣赏与评述”时,播放有关影像资料,引导学生比较与鉴别意蕴相近、风格各异的作品或题材相近而意蕴不同的作品,评述或拓展。而后通过谈话形式,师生一起探讨:怎样欣赏美术优秀作品等,碰撞思维,让学生学会探究艺术作品深意与审美价值。同时,教师可结合教学需求,适当介绍作品的背景知识或故事,让学生感悟艺术家身上的审美品质。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选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逐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三、鼓励想象创作,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美术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需要进行大量的审美创作活动,满足创造美的需要。所以,美术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培养与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力与鉴赏力,还需要训练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让学生基于审美感受与审美鉴赏之上,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再发挥想象力与智慧才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美术作品,以艺术美来装扮生活,提升艺术美感,这也是审美艺术的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启发学生想象与灵感,唤醒学生潜能,使其在主动探索与自主发现中形成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增强审美创造能力。
  (一)鼓励学生想象与创作
  在美术学习中,想象是十分重要的,能将无形的事物,使之变得有形,可让有形的东西,使其变形,更富艺术美感。而中学生本身就蕴含巨大的想象潜能,喜欢幻想,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美术技巧技能的基础上,将头脑中的想象构思转变成可视可感的形象。
  (二)沟通生活,用艺术改造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美术不再局限于绘画艺术,还延伸到服装设计、商品经销等领域。为丰富学生美术实用知识,增强审美创造能力,当前的中学美术教材编排了标志设计、宣传品的设计制作等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实践创作,强化学生想象与创造思维,唤起学生改造生活与自然的追求。如教学《宣传品的设计制作》时,指导与鼓励同学在材料、色彩、文字与图案上放开手脚,想象创造,设计符合要求的个性化宣传品,比如海报、班级标志牌等运动会宣传品。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讲授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关注审美艺术的渗透,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与鉴别美的眼睛,用健康的审美观看待生活,学会创造艺术美来装点生活。
其他文献
树立精益思想rn思想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与动力.员工只有树立起了精益思想,培养其精益意识,才有可能在长期的工作生产中,自主自觉地坚持精益的生产方式、行为.
期刊
目的:探究贝复舒滴眼液对干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收集160例干眼症患者进行研究,均收治于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间,分为两组对比研究,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80例给予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的敏感性、过渡性、间接性等特点,并且提出了经过严谨的态度认真的研究教学内容、增强小学生的数
计算机网络诞生之后,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起到了巨大的冲击,在网络时代,能够合理利用网络的学生能够获益匪浅,然而很多不能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执行与实施,传统的以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为重点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可以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可以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进行无形影响,使得员工可以将自己的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极大的调动了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教师迎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和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总结了一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经验和大家交流共勉.rn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
期刊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类药物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评价.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研究组采用前列腺素类药
苏州市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效。为了解苏州农村人群肠道线虫病感染10年变化情况,以吴中区东山镇朱茂村为例作一分析。该村地处苏州西南部
小学数学的学习与学其他基础性知识学科的学习不同,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认知正处在一个成长发展的阶段.因此,其对于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