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垂体瘤的治疗策略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maa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侵袭性垂体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特点是肿瘤呈侵袭性生长,手术全切困难,复发率高,单一手术治疗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因此手术治疗及术后的综合辅助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侵袭性垂体瘤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疗简要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高压氧治疗(HBOT)己被广泛用于缺氧、缺血以及由缺氧、缺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治疗中,但其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目前仍有争议。脑胶质瘤内存在的局部乏氧区域是导致肿瘤对放化疗抗拒的主要原因,而HBOT可以改善这些区域的氧含量,故其治疗脑胶质瘤理应与其他乏氧性疾病一样有效。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单纯HBOT辅助对脑胶质瘤的疗效有限,通常不单独使用。因此,HBOT常作为其他治疗方式(如放疗和化疗)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SSAH患者34例为患者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住院次日清晨和体检当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2 mL,送检验科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脊髓挫伤后急性期损伤区巨噬细胞向M2亚型极化的调控作用,探讨OECs移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OECs,移植备用。暴露SD大鼠T10脊髓,并用NYU-Ⅱ撞击机将撞击棒(10 g)从25 mm高处垂直落下挫伤脊髓。伤后即刻将24只脊髓挫伤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OECs移植组,每组12只,分别将DMEM/F12培养基或OECs悬液(浓度3
目的对临床常用的rLMC评分、Miteff评分和Tan评分进行比较,为侧支循环评估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7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rLMC评分、Miteff评分和Tan评分评估所有患者侧支循环,比较3种评分的信度及效度。随访患者出院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及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及培养大鼠BMSCs。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BMSCs治疗组,每组12只。后2组大鼠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于模型制备后21 d时,对脑缺血组及假手术组经股静脉注射1 mL磷酸盐缓
目的探讨疏血通对脑梗死小鼠侧支循环形成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6)、疏血通组(n=26)及对照组(n=26),后2组用血管电凝法构建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dMCAO),造模后30 min分别经腹腔给予疏血通注射液(1.5 mL/kg)和等量生理盐水,每12小时给药1次,连续3 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
目前超声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己经在多个医学领域得到应用。聚焦超声(FUS)技术能将超声波聚焦,并穿透颅骨直接作用于病灶以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围绕FUS治疗原理及其在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目的采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三维重建联合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评估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形成的影响,为颅内动脉瘤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经DSA检查证实的81例颅内单发AcoA动脉瘤患者(AcoA动脉瘤组),采用3D-DSA检查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