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发展研究

来源 :长江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dpol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有的话语内容、话语方式和话语理念产生影响。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带来机遇。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特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的分析,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期望将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融合,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程度。
其他文献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高校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和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深入,大学生现已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短期式、体验式、肤浅式的志愿服务不仅不利于工作的长期开展,也不利于大学生获得长足进步。志愿服务施行项目化管理机制,不仅可以有效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也可以使志愿服务向长期性、探究性、课题性方向转变。因此,为保证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高校要重点打造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化、项目化和基地化,并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保障与激励机制。
本文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梳理并总结研学辅导员相关文献的本质,构建包括知识储备、职业技能、个性特质、职业素养及从业动机5个层面的研学辅导员胜任力冰山模型,结合层析分析法对各个特征要素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从研学辅导员自身、学校以及社会层面提出提升研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建议,旨在促进研学辅导员人才的选拔和评估,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在给学生进行作文批改时,应该纠正所有错误还是有选择性地纠正,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列举了支持全面批改和选择性批改的观点和实验,并结合中国教育和考试的现状进行讨论。得出的结论为有选择性的批改对老师和学生双方都更加有益处,且不能忽视对语法错误的纠正。
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孔子的儒家思想属于其中的一个主流。在孔子众多思想当中“有教无类”属于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思想,其一直以来都对我国的教育思想产生着重要影响。有教无类是以“仁”作为基础的,更为注重的是人的价值,同时在教育对象方面,这一思想更是打破了传统封建等级制度,让更多被剥夺受教育权利的人得到了能够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本文便针对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当代高职教育的启示做出分析和探讨。
教育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必要措施和必然途径,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在高校课程体系当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当前教育形式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根据新时期出现的新的教育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实践工作提供创新思路,提升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随着高校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不断重视,要想保障大学生人文素质,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充分的掌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以人文素质培养为切入点,牢牢的把握现代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主要困难,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本文将主要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高校辅导员作为“离大学生最近的人”,应坚守教育初心,坚持育人导向,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领及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及成长经历,与家长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实现家校联动协同育人,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人性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发挥辅导员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构建完善沟通机制等不同方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
高校需明确一流学科建设的现实逻辑,并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方位联动的教育新形态。同时,将一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建设信息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从其根本上完善与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立德树人是思政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导向,思政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展开。红色歌曲能够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健康人格和进取意识等,有助于实现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立德树人实践中,红色歌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程度不够、融合方式不佳等,影响着红色歌曲的思政教育功能发挥。为此,应当高度重视红色歌曲的思政教育功能,推动红色歌曲在思政理论课和思政实践活动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