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吸水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ao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魏莹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幼儿园数学教研组组长,玄武区优秀青年教师,从教10年,曾多次对外开放教学活动,多篇论文、案例在竞赛中获奖,并独立承担市、区级个人课题研究工作。
  设计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一次,小明喝水时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上,老师担心其他孩子踩到后会滑倒,于是用拖把将地拖干。小朋友们看见后,七嘴八舌开始了讨论:“拖把一拖,地上的水就没了,真有趣!”“老师,我洗完脸以后,为什么用毛巾一擦,脸上的水就没了呢?”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吸水现象,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本节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激发幼儿的探索興趣,使幼儿了解身边的吸水现象,初步感知吸水材料的数量和水量之间的简单关系。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总结实验结果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设计(第一次)
  活动内容: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吸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毛巾、海绵等物品能够吸水的现象。
  2.积极参与实验活动,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开洞的八宝粥罐子、带刻度的小杯子;
  2.海绵、毛巾、积木、盘子、擦手毛巾;
  3.记录表、海绵毛巾积木的小标记。
  活动过程:
  1.教师变魔术,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出示八宝粥罐子):小朋友,这里有个八宝粥罐子,它和我们平时吃八宝粥时的罐子一样吗?
  (2)教师:老师来变个魔术,我把这杯水倒进罐子里,然后再倒出来,你们猜会怎么样?
  (3)教师演示魔术过程,幼儿发现水倒不出来。
  (4)教师:水为什么倒不出来?水到哪里去了?秘密在哪里?罐子里有可能会是什么?
  2.幼儿动手实验,感知物品的吸水性。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及相应的标记——海绵、毛巾、积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吧!
  (2)教师(交代实验要求):请你先选择一种材料进行实验,要把杯子里的水通过小洞倒进罐子里,再将罐子里的水倒进杯子,仔细观察八宝粥罐子能不能倒出水来,
  (3)教师(介绍记录表):老师还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记录表,看看记录单上有什么?“√”和“×”代表了什么意思?我们把能吸水的材料标记贴在“√”的下面,不能吸水的贴在“×”的下面。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实验过程及结果。
  教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实验结果,哪些材料成功了?哪些不成功?你分别把标记贴在了什么符号下面?
  教师:你们的实验结果和刚才的小朋友一样吗?有谁用了不一样的材料?结果怎么样?我们发现毛巾和海绵吸水,积木不吸水。
  4.教师做实验小结。
  (1)教师:想知道老师的罐子里装了什么材料吗?(打开罐子,拿出毛巾,揭开谜底、
  (2)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材料都可以吸水,你们想一想,除了毛巾、海绵以外,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吸水?我们可以去区域里试试其他材料。
  活动反思:
  在“神奇的吸水”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将吸水材料放入八宝粥罐子,然后往里面倒水,再像变魔术一样,把水。变”没了,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再通过提问“水怎么不见了”引发幼儿思考。整个活动遵循“猜测——实验——验证”的思路,在探究中建构经验。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尝试发现和解决问题。让中班幼儿用二维表格记录实验结果比较难,于是我采用在“√”×”下方贴标记的方式,大大降低了难度。
  可是,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幼儿的能力和认知特点与活动不符。本次活动中,教师的一些问题及实验步骤对于幼儿来说有点难度。比如,针对。把水倒进罐子里,再倒出来会怎么样”的问题,大部分幼儿都答不出来。再如,针对“罐子里可能会是什么”,幼儿给出了“醋”“胶水”等毫不相干的答案,需要教师引导,才能联系到“吸水”的特点。
  此外,实验材料对实验是否成功影响很大,如八宝粥罐子,由于罐口有一道边,幼儿倒水时会有水滴渗漏,影响了幼儿的观察。同—种材料,其摆放方法不同也会影响实验结果,教师提供的海绵是长方体状,有的幼儿将海绵竖着放进罐里,海绵与倒进去的水接触面积小,无法将水全部吸完,罐子倒过来仍会滴水;但如果将其对折或平放进去,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吸的水就多了,罐子倒过来就不会滴水。
  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作进一步思考和调整:选择哪种比八宝粥罐子更合适的容器?选择哪两种不吸水但能让幼儿以为会吸水的材料?如何排除吸水材料摆放的干扰?……
  活动设计(第二次)
  活动内容: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吸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物体吸水或不吸水的现象,初步感知吸水材料数量和水量之间的简单关系。
  2.学习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记录表一张、实物卡片;
  2.薯片罐、装有水的小量杯;
  3.海绵、沐浴球、小毛巾、餐巾纸、水果网。
  活动过程:
  1.教师变魔术“神奇的罐子”,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薯片罐盖子上的洞):小朋友们,看看今天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老师带来的这个薯片罐子和平时小朋友吃薯片时的罐子有什么不一样?这可是一个神奇的罐子哦!   (2)引导幼儿观察水量,到小量杯的红色标记线处,并通过提问,引发猜测。
  教师(引导幼儿猜测):魏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小量杯,里面的水是满的吗?我有个问题想问问小朋友,如果我把水从这个洞里倒进神奇的罐子里,然后把罐子倒过来。你们猜会发生什么事情?
  (3)教师:你们都觉得水会漏出来,好,老师开始倒了,你们仔细看好!这个神奇的罐子是有魔法的,现在我要念一段咒语啦!罐子罐子,神奇的罐子……(教师演示,并上下摇动罐子,重复念“咒语”,让材料充分吸水,保证实验成功)
  教师:现在我要把罐子倒过来了,你们认为会怎么样?水会流出来吗?好,那我用小量杯在下面接着!……咦?水到哪里去了呢?
  教师:我的确变了个小魔术,我在罐子里放了一样东西,它把老师倒进去的水全部吸进了自己的身体里。你们能猜出来是什么吗?
  2.幼儿操作实验,发现海绵、毛巾能吸水,沐浴球、水果网不能吸水。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在黑板上贴相应的图片。
  教师:老师带来了许多材料,你们认识吗?有海绵、毛巾、沐浴球、水果网。我刚才选了其中一样东西放在罐子里,你们猜猜是什么?那我们怎样知道哪些东西吸水,哪些东西不吸水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并带领幼儿集体实验。幼儿将水倒进罐子里后,教师带领幼儿集体边上下摇晃罐子边念“咒语”。
  教师:请每个小朋友找一样认为会吸水的东西,然后把它放进罐子里,往下压压平,盖上盖子,再把杯子里的水倒进洞里。记住还要念“咒语”哦,放进去的东西不能随便抽出来。
  (3)教师出示记录表,幼儿交流实验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教师:你们的实验成功了吗?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用了什么材料?结果怎么样?有谁用的材料和他不一样吗?结果如何?
  教师:小朋友已经发现了,有的材料能吸水,有的材料不能吸水。老师这里还有一张记录表,看看上面有什么?“√”“×”“?”各代表什么意思?请刚才介绍实验结果的几位小朋友把图片贴在相应的标记下面。(“√”表示吸水,“×”表示不吸水,“?”表示有疑问)
  3.通过讨论和实验,探索吸水材料的数量和水量之间的简单关系。
  (1)教师:老师还带来了餐巾纸。餐巾纸能吸水吗?请小朋友把罐子里的东西倒进老师这里的红桶,每人去拿一张餐巾纸进行实验,
  (2)教师:你们的实验成功了吗?大家有哪些发现?咦,餐巾纸不是能吸水吗,怎么这次还会有水流出来呢?我们看一看,刚才小量杯里的水到达红线的位置,现在还剩一点点,那少了的水去哪里了呢?是被餐巾纸吸走了吗?我们打开罐子看一看。(教师带领幼儿打开罐子,餐巾纸上果然吸满了水,这说明餐巾纸确实是吸水的)
  (3)教师:可是,为什么还有水流出来呢?怎么才能把剩下的水吸完?多拿几张餐巾纸?拿几张呢?请你们再去试一试。看看再拿几张纸,才可以把量杯里剩下的水吸完,
  (4)幼儿再次实验。
  教师:你们这次成功了吗?大家放了几张餐巾纸?为什么一张纸无法把所有的水吸完,多拿几张纸就能全部吸完了呢?原来,吸水材料的数量和吸水量也有很大的关系,
  4.小结与交流。
  教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海绵和毛巾可以吸水:餐巾纸虽然能吸水,但是要多放一些才能把杯子里的水全部吸完:也知道了沐浴球和水果网是不能吸水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吸水的现象,比如汤洒了,老师用抹布吸干:家里地面上有水迹,爸爸妈妈用拖把拖干:小朋友流鼻涕了,自己用手帕擦干。现在,你们能猜出我的罐子里放的是什么了吗?(教师打开罐子,拿出毛巾)老师会把今天的操作材料放在科学区里,等着大家把新发现告诉我!
  活动感悟
  第一,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活动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贴合其生活经验。教师以神奇的罐子导入,加上朗朗上口的咒语,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活动中,幼儿化身为魔术师,变起了吸水的魔术,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在游戏中学习。
  第二,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培养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当幼儿发现海绵不吸水时,教师将问题抛给幼儿,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第三,在小结阶段,教师将操作材料放入科学区域,鼓励幼儿用没试过的材料进行活动延伸,培养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整个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教師对幼儿的发现给予肯定,支持他们大胆操作,独立思考,积极讨论,提高了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幼兒园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首次将幼儿园招生工作统筹纳入基础教育招生入学工作范围,努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将幼儿园招生工作统筹纳入基础教育招生入学工作范围,主要是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应坚持相对就近就便、免试入园的原则,积
期刊
近日,云南省教育厅携手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香港新家園协会共同启动“新湖乡村幼儿园计划”。未来三年,新湖慈善基金会计划出资7000万元人民币,实现云南怒江州乡村幼儿园全覆盖,同时将在云南省其他地区开展乡村幼儿园建设相关示范工作。  云南省是我国贫困发生率最高的省份之一。以怒江州为代表的云南深度贫困地区,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十分严峻。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林俊波说,通过调研,发现
期刊
为贯彻落实广西中小学(中职)教师培训“十三五”规划,广西将分批对54个贫困县开展“学前教育帮扶工程”,今年实施的12个县分两批进行。  为此,广西将对12个贫困县开展“入园指导”“送教下乡”培训活动,帮扶这些学前教育薄弱地区打造一批优质幼儿园、培养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幼儿教师队伍。在“入园指导”培训中,每个项目县遴选推荐两所积极性高、办学条件良好的幼儿园作为受指導园,优先推荐近期拟参加自治区级(
期刊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民间自古就有以“吃糕”代替“登高”的传统。虽然重阳节刚刚过去了,但是美味的重阳糕依然令人回味无穷。今天,宝宝和奶奶一起亲手做一做吧!  食材:糯米粉、黏米粉、糖、牛奶、红枣、葡萄干等。  1.将红枣、葡萄干洗净切条,铺在模具底部。  2.将米粉、糖搅拌均匀,再加入牛奶,搅拌成半干半湿状态。  3.将米粉过筛,铺进模具中。  4.将模具放入锅中蒸15分钟,出锅装盘。  
期刊
近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召开并提到,今年,北京市将通过新建、改建、扩建158所幼儿园的方式,完成新增3万个学位的任务。  北京市副市长王宁在会上表示,截至4月底,涉及158所幼儿园中,已有9所幼兒园开班招生,涉及学位2110个。27所幼儿园已完成装修改造,具备招生条件;48所幼儿园正在施工;74所幼儿园正在前期协调。  目前,北京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落实建设一支幼儿园专职管理队伍的相关
期刊
我是幼儿园教师。我的人生在这里开启新志。  孩子兮孩子,青春兮支持。  浑然乐哉里,花开终有时。  我是幼儿园教师.我的专业在这里长出嫩枝。  研究兮天地,伟大兮小事。  观察发现里,惊讶终有时。  我是幼儿园教师,我的理想在这里展开双翅。  游戏兮课程,成熟兮幼稚。  悄悄童语里,幸福终有时。  我是幼儿园教师。我的事业在这里登高远视。  自然兮法则,自由兮天使。  平凡琐碎里,圣化终有时。——
期刊
“要多渠道增加幼儿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有效缓解目前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强调。  会议部署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这一内容也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理在常务会上强调,发展学前教育要坚持“多条腿走路”。  当天会议要求: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按照规范要求建立普惠性幼儿园和托幼机构,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供给。强化幼儿安全防护
期刊
《幼教365》:青年教师该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肖晓敏:一份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除了目标明确、时间节点清晰外,还一定建立在对以下五个问题深刻分析的基础上。  我是谁——应该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优点、缺点和特点,都应该一列出来。  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价值观、兴趣等主观心理趋向的检查。  我能干什么——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
期刊
编者按  芬兰,这个仅有540万人口的北欧小国,却是被世界公认的、教育体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在幼儿教育方面,国家和地方财政会承担幼儿的基本教育费用。幼儿园虽然不属于全民免费教育体制内的机构,但幼儿学费非常低。此外,芬兰的准父母们享有长达11个月的带薪休假。芬兰提倡“个人本位”,奉行教育公平,以人性化思维去营造“无竞争”的教育氛围。《芬兰教育法》对学前教育行业设置了严格的入职条件,教师不仅需要拥有硕
期刊
吴敏而台湾教育研究院教授,提倡儿童阅读的有效性、高效阅读及提升儿童自主阅读能力等。  内容简介:鼓励儿童阅读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而不是认字。吴敏而教授从“捺”字讲起,指出儿童阅读的过程,也是发展的过程,认字只是诸多发展中的一项。  吴敏而教授还指出,当前儿童阅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家长或老师在陪伴孩子阅讀时,常常不自觉地陷入追问的泥坑,将儿童逼到墙角,阅读变成了知识的积累、答案的寻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