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64层螺旋CT (64-MSCT)冠状动脉显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 方法 华西医院2004年4月至2010年12月行SCA检查并同期行64-MSCT检查患者共93例,其中男74例,女19例;年龄(58.2±8.5)岁,全部患者为窦性心律,心率≥90次/分患者使用倍他乐克控制心律,选取管腔内径≥2mm的可显像冠状动脉节段,管腔内径狭窄≥50%确定为冠状动脉节段狭窄.根据节段显示情况及是否存在伪影将图像质量分为Ⅰ~Ⅳ级,Ⅰ~Ⅲ级符合影像学评价要求.以SCA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64-MSCT显像成象质量及检测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病变的准确性. 结果 SCA能清晰显像的冠状动脉节段(100%,1 238/1 238),造影图象质量均符合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方法中可评价图象要求(Ⅰ~Ⅲ级);64-MSCT评价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 (427/481)、91.7%(694/757)、87.1% (427/490)和92.8%(694/748).64-MSCT造影对左回旋支近段和第一钝缘支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其他节段低:左回旋支近段的敏感度68.3% (41/60),特异度60.6% (20/33),阳性预测值75.9% (41/54),阴性预测值51.3% (20/39);第一钝缘支的敏感度58.8%(10/17),特异度93.5% (58/62),阳性预测值71.4% (10/14),阴性预测值89.2% (58/65).影响冠状动脉狭窄判断和图象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冠状动脉钙化和心脏活动伪影. 结论 64-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具体评价与病变检测受解剖部位和血管大小的影响,对左回旋支近段及第一钝缘支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低.
其他文献
目的 运用PACS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教学.方法 50名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按PACS入门培训、练习后处理显示脑动脉狭窄及动脉瘤、按疾病名称检索及浏览教学图片库的方法来学习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内容.结果 学生能高效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并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结论 PACS在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目的 分析氟达拉滨联合马利兰(FB)预处理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龄或耐受性欠佳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开展的14例FB方案减低剂量预处理的异基因造
不合理的手术观念、方式、技法增加了胆肠吻合术后出现并发症、疾病复发及再手术的风险;统一认识,规范手术过程,对胆道外科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胆肠吻合术的演变、适应
目的 探索并选定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预防性脑照射目标人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14例LA-NSCLC患者资料,选择其中相关病例分析脑转移高危因素及相关特点.结果 2年脑转移率31.58%(36/114),脑转移首发的发生率为20.18%(23/114).孤立脑转移的发生率为9.65%(11/114).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变量
以种草为基础,沼气为纽带,果业、畜牧业为主体,设计出草-牧-沼-果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模式.寻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探讨了侵蚀地生态重建的思路与实施方案,最后对示范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ormulated fertilizer synergist on the drought tolerance in rice,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
【关键词】结膜吸吮线虫病;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05-02  结膜吸吮线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眼病[1]。 2010年10月26日至10月30日,我院门诊相继接诊了2例结膜吸吮线虫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病例1  患者,男,23岁,因自行发现左眼内有白色线状虫体2周于2010年10月26日来
目的 探讨新的内眦赘皮矫正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方法 将新的内眦点设计在需要矫正原内眦外2mm处,使原内眦直接缝合在新建内眦点的位置上,去除重睑线内侧三角形皮瓣,矫正内眦
脂肪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脂肪组织中,能够自我更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成许多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系,具有一般干细胞的特点,可作为组织工程
血栓形成是许多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血小板受刺激时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由细胞膜内侧翻转到外侧,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乳粘素及膜连蛋白V与磷脂酰丝氨酸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