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习惯奥秘,学习掌控习惯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背景]rn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此时习惯养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掌握科学易行的习惯培养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rn[活动理念]rn习惯形成需要四步:提示→渴求→反应→奖励.提示触发渴求,渴求激发反应,而反应提供满足渴求的奖励,并最终与提示相关联.这四个步骤一起形成了一个神经反馈回路,并最终让人自然而然地养成习惯,由此构成完整的习惯循环.美国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根据习惯形成的四个步骤,总结了相应的培养习惯的“四大定律”:(1)让它显而易见;(2)让它有吸引力;(3)让它简便易行;(4)让它令人愉悦.同时利用这4大定律的反面戒除不良的习惯.
其他文献
[活动理念]rn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青春期(12~18岁)的发展危机是自我同一性混乱.高一学生渴望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寻找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在高中生同伴交往过程中,因性格不同而导致的人际冲突时有发生,学生生活学习中诸多因素的变化推动着事件的阶段性进展,这考验着个体在冲突应对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求助资源的选择.00后学生习惯使用单一应对策略,可能导致事态发展恶化,从而厌学或自我封闭.
分组讨论是中职心理课上心理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它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小组讨论仅仅流于形式,甚至沦为组员间的闲聊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从合理设置分组、精心设计问题、丰富分享形式、巧妙进行互动四个方面入手,探索如何提升分组讨论在心理课堂中的实效性.
为了解中学生对教师实施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中学生校园暴力教育提供参考,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某区选取中学生1851人参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对教师实施语言、情感和躯体暴力的发生率分别为25.7%、12.9%、1.3%,高中生语言和情感暴力的发生率(34.0%、19.1%)明显比初中生(17.9%、7.1%)多.(2)男生躯体暴力的发生率(2.4%)明显比女生(0.3%)多,女生语言暴力的发生率(29.3%)明显比男生(21.6%)多;城市学生语言、情感暴力的发生率(3
心理课堂上目前最常用的提问法是4F法则,其中“你的感受是什么”是最常用的活动后提问.但是问询这一问题,在现实课堂中很难得到具体的回答,容易使课堂陷入尴尬之中,不利于促进学生表达和拓展课堂的深度.我们可以根据现场活动情景灵活变通使用,结合实际情景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句,具体化、情境化的提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让心理课的氛围更加自然和温暖.
[活动背景]rn新生命教育是朱永新教授 [1]提出的,指新教育视野下的生命教育,它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理念,提出了三重生命的概念: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生命教育在小学高年级学段的主要目标是: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使学生产生对充满生机的世界的热爱 [2].高年级段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时期,逐渐产生“我是谁,我为何而活”的思考.个别不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学生,容易因为生活挫折而降低自我价值感,甚至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鉴于上述原因,本节课我们尝试将自我意识的探索与生命教育过程相
从小我就是一个习惯担心的小孩儿,rn我担心老祖母有一天会离开我们,rn我担心妈妈和爸爸吵着吵着就真的分开,rn我担心小树在冬天会被冻死,rn我担心窗外的花园明年会荒芜,rn我担心我在五年级的时候不再聪明rn……rn我的世界被“担心”塞满了,rn谁可以把它们碾成碎末?
期刊
[活动理念]rn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压力,压力就像隐形老虎一样潜伏在我们的生活里.高中阶段的学生也会被这些“老虎”围绕,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形式相对特殊,不仅有来自学业的压力,还有来自同伴、亲子关系及自身成长困惑的压力.
为探讨中学生手机依赖对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视觉表象清晰度问卷、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社会情绪能力量表对152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依赖显著负向预测社会情绪能力、视觉表象清晰度和自我价值感,视觉表象清晰度、自我价值感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情绪能力,视觉表象清晰度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我价值感;(2)视觉表象与自我价值感在中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情绪能力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中学生手机依赖通过视觉表象、自我价值感,以及视觉表象—自我价值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对社会情绪能力产生
学习科学作为一个跨学科新兴研究领域,综合集聚诸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又深刻影响着诸多学科的发展趋势,是学习理念、学习文化、学习形式与内容的全新变革.海南省第七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比大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科学相结合,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堂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结合此次大赛,分析了学习科学视域下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内容和活动特点,指出当前心理辅导活动课存在的四大主题偏向,进一步明晰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取向与要求,提出课堂活动的调整策略,以鼓励更多心理教师参与到学习科学视域下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堂教学创新探索当
[活动理念]rn语境行为科学指出,每个人都有大脑声音.大脑声音还可称为想法、建议者、内心声音、思维.两岁后,思维出现,人类有了和动物不一样的问题解决方式.人类可以通过思维而不必事事亲验,以获得能力和经验的提升.对青少年来说,大脑声音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避免失误,增强信心,提高效率,但也可能导致自我否定、墨守成规,不敢尝试或者过度幻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