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ccxx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项政策能否成功,并非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一厢情愿的事情,也并不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所能够单独决定的事情,目标群体是否认可和接收政策也是政策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接受传统文化的挑战,尤其是宗教等传统文化对于公众的吸引力大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关注。在接受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必然会同少数民族地区固有的传统的不谋而合,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冲突。
  关键词:公共政策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一、相关概念
  1、公共政策
   西方行政学的创始人、美國著名政治学家和行政学家伍德罗·威尔逊( Woodrow Wilson)就认为:“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的人)制定,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每一个民族在其群体生活中所传承、所奉行、所遵从、所热爱的由本民族创造,或虽非本民族创造,但被本民族所接受并融入本民族原本文化之中的一切文化因素和成分。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积极影响部分
   (1)习惯法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政府的一般职责。1958年大跃进中大办钢铁的乱砍滥伐和今天的一些地方政府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都是明证。
   与之相反,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很早就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西部各少数民族逐渐形成了一些大大有益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社会规则、禁律,因而产生了一整套保护自然生态的习惯法,以此制约着人们对待自然界的行为。
   (2)保护野生动物的习惯法
   我国西部许多少数民族都禁忌捕杀对人类有益的鸟兽和动物,其中最重要的习惯法就是对打猎、捕鱼的季节性禁忌。这反映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呵护,不过分盘剥和榨取,并间接地保护了野生动物。
   例如:藏族大部分以游牧为生。他们视牲畜、动物及自然生态为生命,加之佛教禁杀生的禁忌,所以上至全藏区政教合一的政府,下到地方土司都有相关的规定,保护野生动物。
   2、消极影响部分——以西藏为例加以说明
   西藏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西藏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意识淡薄
   在主要信仰藏传佛教的西藏,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意识就更加淡薄了。
   由于当地公众自身素质的局限和对咨询信息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现实中公众参与能力较低。例如,当公众遇到困难时首先求助的对象是寺庙、家人和朋友。而求助政府的意识就非常薄弱。
  
  
  从上表可以看出,求助家人和寺庙所占的比重最大,而求助政府所占比例仅占调查总人数的 1%。
  表 4-2 西藏不同政治面貌的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情况
  
  
   从表 4-1 和表 4-2 可以看出,宗教信仰和政治面貌的不同使得公众参与的程度和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
   政治面貌方面,党员的参与意识是最强的,群众的参与意识最弱。
   (2)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
   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发展基础的限制,消极观念、落后习俗的影响,对西藏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事业的发展有一定制约。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这个地区的人民难以产生充分的民主观念和政治要求,政治参与的动机必然会受到局限。
   (3)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
   社会调查表明,当人民遇到困难和纠纷时,当人们对社会上某些事情有意见或不满时,都有一定数量和比例的人表示愿意找熟人、亲戚、朋友,或者找喇嘛、活佛帮助解决,甚至表示愿意忍让。这些情况表明,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众多的西藏公众心中尚未真正确立,法律仍只是被当作次一级的社会规范体系和调节手段。
   三、政府如何对待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出现的传统文化梗阻
   社会的发展必须向传统文化的消极成份提出挑战,大胆实施改革,才能摆脱传统的落后观念和思维方式与现实政策的矛盾冲突。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宽容性原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实践证明,当政府部门与少数民族之间彼此的需求和观点出现不一致的时候,双方都应该修正各自的立场,这样才能妥协出一个双方皆可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
   2、选择性原则
   辩证地分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因素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推动我国公共政策在这些地区执行的前提之一。
   首先,我们应该从社会政治和经济角度,全面考察传统文化因素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作用。其次,对不同政策的实施,要采取具体分析的方法,从文化的角度预测并在实践中洞察其可能遇到的阻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消除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公众的影响,最终构建新的文化体系。
   3、渐进性原则
   为了避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过大起与大落的现象,我们应该遵循稳步推进的方针。
   四、结语
   由于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还有一种文化上的认同和感受。一般说来,文化越一致,涉及的人数越少,政策执行就越容易,越有效,反之,文化越多样,涉及的人数越多,政策执行的难度越大,所以,对中国这样一个民族文化多元,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公共政策执行的难度可想而知。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西部少数民族和其他民族成员一样,与政府保持着高度的文化一致性,他们的行为乃至思想都纳入到政府既定政策之中,所以,政府制定和公布的政策多数都能得顺利的推行而不会遇到太多的阻滞,但是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他们与政府的关系则呈现出分歧与一致相并存的特性,这就造成相同的政策,不同的效果。我国在公共政策在西部民族地区执行过程中存在文化梗阻有其客观必然性。
  
  参考文献:
  [1](美) 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孟德斯鸡.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孙远东.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结构分析[J].理论探讨,1998,(2):60一62
  [3]朱晓明.当代西藏前沿问题研究[M].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研究所丛书,2011.5
  [4]伍启元.公共政策[M].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1989.
  [5]南文渊.论藏区自然禁忌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J].西北民族研究,2001(3).
  [6]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中科院民研所编.西藏社会历史藏文档案资料文献集[M].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版.
其他文献
2000年5月,以《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国民研究员为团长的中国地震局《在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学术交流代表团一行8人赴美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代表团在美国期间,先
回顾了建国50多年来山西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与利用的历史和现状,并对山西玉米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子粒类型、生态区分布等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了一批单一
“无为”的思想是庄子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庄子的"无为"思想一方面体现在他的人生观上,一方面体现在他的治国观上,并且两方面具有重要的内在联系,对后人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启发。
根据海南省医药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特色专业三位一体建设,培养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为办学指导思想,制定合理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教师队伍的
英语教科书反映了英语教育的水平。尽管新的高中英语教科书不断推出,但对于在中国使用的高中英语教科书的相关研究仍然不够深入,且定量性研究不多,尤其是与非英语为母语国家的英语教科书相关的研究。尽管中国和日本都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但两个国家及地区使用的英语教科书类型却有很大差异。本文主要定量研究了这两个国家使用的高中英语教科书的异同。本研究试图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比较和分析两版指定的英语教科书系列的文本
段运平 男,出生于1961年,农学博士,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和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玉米遗传育种与栽培。
为给油用牡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凤丹牡丹为研究对象,连续4年定点观测了平原露地栽培、林下间作和旱薄山地露地栽培3种栽培条件下油用牡丹产量的变化情况,同时研究了不同郁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作业设计对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在学校教学中,家庭
目的:构建靶向EGFRvⅢ的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及靶向EpCAM嵌合共刺激受体(chimeric co-stimulatory receptor,CCR)的慢病毒重组质粒,在体外对Jurk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