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敢为人先说苏南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lwz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南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在改革开放历史洪流中,苏南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主动创新、大胆实践,成为中国发展乡镇企业经济、开放型经济的开路先锋。面对土地、生态瓶颈和产业调整“阵痛”,苏南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掀起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新高潮,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南实践靓丽篇章。

“起飞”早:开启农村工业化


  苏南人民通过“农转工”,不断抢抓工农“剪刀差”和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发展梯度所带来的机遇,获得了大量工业化红利,并通过乡镇企业特有的资本积累机制,展示出资本的循环累积特征。制度变革在工业化中起着关键作用,有着工商基因的苏南人民敏锐地感知到制度变革的重要性。厂长选聘制、浮动工资制、合同用工制等一系列制度改革,极大地激活了苏南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让苏南资本积累进程更加稳健,让苏南乡镇企业经济不断壮大,让苏南农村工业化持续推进。因相对较早经历工业文明洗礼,遵纪守法、文明程度高成为苏南人的典型特征。如此一来,从城市到农村,苏南人民坚决拥护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遵守防止了起飞阶段经济增长可能导致的人口大增倾向,从而避免了经济增长而人均收入不增加的“低水平均衡陷阱”。苏南农民也是充满智慧的,深知比较优势、拾遗补缺和与国有企业配套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当时苏南乡镇选择产业发展的标准,于是,机械、纺织、化工、冶金等一批符合主导产业选择标准的产业成为苏南经济“起飞”的快速发展部门。乡镇企业的发展,率先打开了所有制多元化和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的局面,开辟了一条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大量转移的通道,冲破“农村农业、城市工业”的传统分工格局,“以工兴农”“以工建镇”,开启了苏南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立潮头: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大浪潮、浦东开发开放大机遇、国际产业基地大转移和自身工业化进程阶段大转换,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鼓舞下,苏南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适时推进乡镇企业、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不断发展壮大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虽然上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经济发展,让苏南人民成为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的开拓者、率先建成总体小康社会的领跑者,但作为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传统的乡镇企业经济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例如集体经济为主与所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之间的矛盾、政企不分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矛盾等。面对矛盾和挑战,苏南人民迎难而上,成功实现了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开放型经济转型,乡镇企业经济、集体经济向民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园区经济转型,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多元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型,小城镇化向大城市化转型,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苏南的创新实践。
  苏南人民积极呼应浦东开发开放进而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以全面实行对外开放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开放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坚持“以资源换技术、以市场换资本”,鼓励乡镇企业以合资合作形式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和利用外资,使苏南经济直接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实现对外开放。苏南各地加速由早期的合资合作向外商独资、由小型分散向规模集中的转变,园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苏州新加坡工业园、无锡高新区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开放园区脱颖而出。苏南对外出口总额在这一时期不断攀升,外向型经济引领了区域经济的腾飞,率先完成省定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指标,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外促内、内外互动的中国特色开放式发展道路。

促转型:探索创新发展之路


  随着苏南工业化由中期向后期阶段过渡,面临资源和环境双重制约、全球和区域竞争双重压力、创新能力不足和产业低端锁定双重风险,苏南亟需找到一条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之路。这一阶段,苏南各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部署,围绕形成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先发优势、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高效农业的规模优势,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走上了探索创新型经济发展之路。
  创新理念引领实践行动,苏南各地不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培育创新创业企业,不断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建设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使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例如,无锡把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主要措施,把创新创业创意载体作为主要依托,把政产学研结合作为主要途径,瞄准国际科技最前沿,率先抢占物联网与新能源两大“制高点”。如今,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级传感网专业孵化器等一批“国字号”物联网项目在此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逐步改变了苏南既有产业结构,微电子、新能源、软件与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了苏南产业层次和整体竞争力。2012年苏南五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就已达85%以上。

树标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从三项重点任务到推动“五个迈上新台阶”的要求、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再到坚守实体经济、推动创新发展、深化國有企业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赋予了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时代使命。苏南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殷切希望,勇做爬坡过坎的探路者。近年来,苏南各地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步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进程。2018年,苏州、南京、无锡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均超万亿元,苏南五市以全国0.3%的土地、2.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6%的经济总量,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为破解苏南发展瓶颈,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准支持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全国创新的“试验田”,2018年,苏南自创区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8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4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主要科技指标达到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水平,涌现出一大批从事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为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18年底,苏南五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8%,占全省的64.09%,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和支撑的发展模式正在苏南大地不断深化。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何乐
其他文献
求是杂志社江苏省委联合调研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盛赞江苏美景。  夏日的江苏,山明水秀,树绿花艳。调研组盘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的发展变化,由衷感慨: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5.8%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2018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9.26万亿元,
期刊
时代因奋斗而常新,城市因梦想而远行。进入新时代,素有“黄海明珠”之称的盐城,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员、江苏沿海中心枢纽城市,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盐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持续改善。1978年,盐城地区生产总值18.6亿元,2017年跃上5000亿元台阶,比改革开放初增长273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期刊
指乡村治理中出现的“狠人用狠招”的现象。据《半月谈》报道,在一些利益复杂的村庄,一旦正常途径、正当办法“走不通”“搞不定”,村干部可能诉诸“狠”字,对一些特殊对象采取狠招的情況时有发生。也有少数村干部为了达到目的,明知违法违规,还是不择手段,采取打折腿、点燃车等暴力方式。这凸显了乡村治理法治化、规范化的现实难题。
期刊
这是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上的补充和整合,即以社区为载体,通过竞争机制在社区内嵌入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机构,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便利化的养老服务。日本积极探索这一模式,逐步构建了覆盖城乡社区的服务体系。近年来,在成都、太原、武漢等地出现相关实践。
期刊
“颜值”用来评价人物容貌,表示人靓丽的数值,常有“颜值高”等说法。“颜值经济”,指以颜值为切入点的商品与商业模式催生的产业形态。这在“90后”人群中表现明显,已形成极为可观的消费市场。除了护肤品、彩妆、医美、健身等产品服务,在社交网络推动下,图片视频美化工具类应用软件迅速滲透,带动相关智能硬件蓬勃发展。
期刊
凤舞江海潮涌时,幸福花开品质城。  改革开放给拥有2100多年历史的泰州城带来了新生机。1996年,建地级市给跨世纪的泰州赢来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州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大力加强苏中支点城市建设。当前,泰州上下齐心,正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不断提升品质意识,努力提交让群众满意的新时代新作为的优异答卷。  花开凤城,泰州幸福多  望海楼下,凤城河畔,光荣老区,枕江听
期刊
这是广东省最早探索设立的特殊的地方合作区域,旨在以先富带动后富解决个别市发展滞后的问题,类似于“飞地”模式。其典型代表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和汕尾将在这里通力合作建设一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2019年1月,江苏有报道明確提及,南京要“在句容、溧阳、仪征等毗邻地区探索设立特别合作区,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引发广泛关注。
期刊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个热门词。5G时代正在到来,伴随5G而来的不仅是智能手机高速体验的提升,更是物联网、智慧城市、车联网、虚拟现实等更多应用场景的普及。江苏5G试点先行,发展进入快车道,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江苏5G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政府积极引导,多方协同推进。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发展5G工作作为网络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
期刊
“板扎”是吴方言中的一个词,意思是“实”,有“结实”“扎实”“实在”“踏实”之意。2019年2月,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讲话要求干部做事要“板扎”,對定下来的事情,雷厉风行、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更不能推诿扯皮,确保说到做到、做就做好。
期刊
东方风来满眼春,南国花开第一枝。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始终位居全国前列,表现出强劲的竞争优势。日前全国党刊研究会组织党刊记者前往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采访调研,本刊记者在南粤大地实地感受创新活力。  激发动力 抢占发展制高点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要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广东不断激发内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