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奶对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骆驼奶对小鼠肠道黏膜固有层细胞的影响。

方法

单次实验中将6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骆驼奶实验组、双蒸水(DDW)对照组。构建小鼠模型,收集肠黏膜固有层细胞(LP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对小鼠肠黏膜固有层组织中免疫细胞数量比例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LP细胞培养上清中IL-4、IL-10、IL-17、IFN-γ的含量。

结果

与双蒸水对照组相比,骆驼奶实验组小鼠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中CD4 T细胞比例和细胞绝对数均增高,产生IFN-γ的CD4 T细胞比例和细胞绝对数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蒸水对照组相比,骆驼奶组IFN-γ分泌量增加,IL-4分泌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骆驼奶可以促进CD4 T细胞增殖和IFN-γ产生。提示骆驼奶对正常小鼠肠道黏膜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调节细胞因子分泌的免疫功能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B细胞过度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抑制抗体产生可控制SLE病情,研究B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可为治疗提供新方向。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是B细胞产生抗体的主要辅助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总结Tfh细胞中重要调控作用分子及
为了解旋毛虫感染过程中血清和膈肌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将旋毛虫ISS534株经口服感染90只大鼠,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各取6只大鼠收集血清和膈肌,采用荧
我国高校现行的单纯辅导员班主任模式与学生工作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也难以适应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需要.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生思想引导及最大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方面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从中国HIV-1感染者中分离和鉴定能够中和二级难中和(Tier 2)病毒的单克隆中和抗体。方法单个B细胞流式分选和单克隆抗体表达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免疫遗传学数据库分析抗体可变区基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抗体的结合能力,TZM-bl/假病毒中和试验测定抗体的中和能力。结果从一个HIV-1 B亚型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到了E11和H2两个能够中和2株Tier 2病毒的单克隆中和抗体;E11和H2抗体的
基于目前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着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以及人事政策通道等问题,本文试图从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构建的对策上提出几点思考.以形成“事能得其人,人能当其事”
使人得到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
目的体外获得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临床病毒株UL148 RNA及探讨其基因功能。方法将感染HCMV的新生儿尿液接种人胚肺细胞,分离HCMV临床病毒株,并经多重PCR鉴定。扩增UL148基因,经双酶切后克隆入pGEM-T-Easy质粒,构建重组质粒,并置于T7启动子下游,经重组质粒、PCR产物、双酶切产物电泳鉴定及序列测定。克隆成功的质粒以32P标记,
为了解类NADC30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我国新的流行特点,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美国2012年提交的PRRSV NADC30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8对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对本
Internet迅速发展,网络教学是Internet应用的一个热门话题.网络教学中的教与学都和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有很大的差别,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有不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