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是高血压病最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高血压的治疗及逆转左室重构提供了一个新的很有前景的方向.我们对68例高血压病患者口服厄贝沙坦进行为期4个月的治疗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生气吞服、误服及喷散农药防护不当,有机磷中毒时有发生.传统治疗有机磷中毒都是用阿托品.由于阿托品本身副作用较大,治疗的不利因素较多.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山莨菪碱(654-2)替代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88例,疗效很好,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分析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并对其生长和蔓延方式进行分型.方法 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患者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行MRI检查.结果 本组病例中,绝大多数表皮样囊肿呈高于脑脊液、低于脑实质信号的均质性肿瘤,生长和蔓延方式多样.结论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并可根据MRI表现进行分型诊断。
目的 探讨糖尿痛两种急性并发症合并昏迷的诱因及抢救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3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DC)患者采用消化道及静脉通道大量补液,1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并昏迷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二者均加强抗感染治疗,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糖尿病两种急性并发症并昏迷进行临床分析,分析其诱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23例HNDC病死率17.39%,19例DKA并昏迷全部抢救成功
我院1995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脑外伤后颅内血肿致脑疝患者576例,其中创伤性颅内血肿致对侧瞳孔散大、同侧肢体瘫痪11例,占同期脑疝病人的1.5%,现报告如下。
期刊
临床上为迅速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症状及控制溃疡出血,常常单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奥美拉唑,而此类患者往往需要进一步接受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1-3]。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近期内使用奥美拉唑对抗Hp治疗的影响。
期刊
癌性发热的治疗主要常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地塞米松及抗生素等治疗,但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特别是晚期患者应用常引起患者的消化道反应、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菌群失调等,易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癌性发热在临床治疗上一直是个难题,作者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40例,经近期观察疗效比较显著,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肝外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9例肝外伤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非手术疗法治疗的5例全部痊愈,手术治疗的24例中痊愈22例,死亡2例.结论 肝外伤的诊断依据创伤部位、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全面探查后一般可以明确诊断;治疗方面以抢救生命为首要,轻症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重症选用合适手术方式,可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
目的 探讨在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加用氯吡格雷300 mg,以后每日75 mg口服,连用14 d.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
目的 总结胆囊息肉样变与胆囊癌发生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将193例胆囊息肉样变进行分组对比并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息肉样变良性率占88%,胆囊息肉样变恶变率占12%.结论 胆囊息肉样变有否恶变与发生部位、息肉直径大小、个数、是否伴有结石及年龄具有相关性。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预防和治疗小儿热性惊厥(FC)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97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单纯FC(SFC)与复杂FC(CFC)分开用药.治疗组一旦发热对症治疗并SFC给苯巴比妥6mg/kg,立即口服,再每次3 mg/kg、每6~8小时一次维持,自退温后停药.结果 CFC长期(1年)规律服苯巴比妥2.5 mg/kg,睡前一次服,复发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苯巴比妥预防和治疗热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