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香港戏曲史:戏园、火船、留声机(1860-1911)

来源 :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诠释香港在晚清中国戏曲史的的位置?如何从中国近代史的脉络,论述香港戏曲的性质?乃至如何书写清末民初香港戏曲史,是笔者近年思考的问题.本文是笔者书稿《晚清香港戏曲史(1860-1911):戏园、火船、留声机》的“导论”初稿.也是过去的一段时间,笔者尝试从“物质文化”“地理空间”和“体制组织”探讨香港戏曲史的一次概念整理.下文将从“戏曲载体”和“地理网络”两组观念切入,探讨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香港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位置所在.重点在于论证蒸汽船、火车、电报等近代发明,以及资本主义主导的生产模式、重整全球海洋商贸空间格局,推动香港成为华南地区除广州以外的另一个戏曲汇聚城市.十九世纪末留声机工业兴起,新科技将戏曲曲艺转化为音乐媒体,也将香港并入一个全球留声机唱片事业版图,为顾曲周郎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聆听经验.
其他文献
通过考察澳门社会在明清时期的中葡相处之道,分析其多元社会文化生态结构,可以发现在澳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总体上是以地方民众日常生活为基础,在中葡两国政治关系的框架下不断磨合,并逐渐趋于经济领域的安居乐业、政治领域的高度自治,呈现出社会礼俗交融的文化景观.作为中西方两大文明交汇之地,居澳葡人与华人长期存有“中礼西俗”和“西礼中俗”的文化差异与生活隔阂,但却能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花分两朵,各表一枝”,这种化民族之异为礼俗之别、化政治之争为文化之融、化经济之壑为生活之常的文化政治智慧值得关注.
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全球视域下新时代中华武德的构建迫在眉睫.秉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取向内在一致,具有适度超越性和强大感召力,具有世界意义、反映历史进步方向,以及突出武术特征、言简意赅、易记易传等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为参照,从中国武术历史发展与当代实践的具体实际出发,对中国武术在历史中形成的各种伦理道德观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贯通“人际、身心、天人”的三重维度,融技术修习与
High-silica SSZ-13 zeolite membranes are promising in industrial separations of light gases and continuous membranes are highly demanded for better separation performances.Herein,pure-phase,continuous and thin SSZ-13 zeolite membranes were synthesized usi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将淮扬菜作为美食推广大使是中国美食走向世界、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最佳路径之一.分析淮扬菜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发现,淮扬菜对外交流现存在发展区域化严重,品牌形象定位不清,外宣力度不够三大制约因素.依托打造淮扬菜美食品牌、甄选特色“硬食力”菜品、搭建淮扬菜智力基地、扩大淮扬菜外宣规模四大传播途径,推动淮扬菜美食与世界共享,深化淮扬菜对外开放交流水平,更好向世界多维度地展示中国文化.
八风为来自八个地理方位之风,而八风舞源自殷商及其之前的与农业相关的风祭仪式,始为祈求农业丰产的祭祀八方风神仪式,于春秋时期发生了分化:一是祭祀之舞,一是世俗之舞.这种分化的结果直到明清时期仍然存在.其形态自黄帝至尧舜时期,是规模宏大而以祈年为目的的图腾祭祀舞蹈;到春秋时期,用于“行八风”目的的舞蹈有佾舞(含羽舞即文舞、万舞即武舞),是广义上的八风舞——或祈年或观政;魏晋南北朝时期,此舞被视为《承云》乐,为佾舞,既用于道教祭祀仪式中——这是一个新变化,也用于世俗宴飨;至唐,出现了《八风》乐,由专职部门太乐署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functional porous air cathode materials with superior catalytic activity is still the key point for non-aqueous lithium-oxygen(Li-O2) batteries.Herein,inspired by the self-standing three-dimensional(3D) structure of the natural s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本质上是借助国家话语,通过将各种权益与代表性传承人身份绑定而构建的身份认同.这种制度设计,并没有将非遗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有效内化在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认同之中,不利于解决当下非遗认同的困境.面对国际社会中的文化霸权和由文化“位势差”可能导致的文化涵化现象,应当发掘非遗蕴含的中国文化特点,通过区分非遗的传承空间、生产空间、表演空间,建构非遗的新体系和新价值,确保非遗自身的活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的设计,应该从激活少数人的“身份认同”,转向调动多数人积极性的“文化认同”.
有机/聚合物光探测器因其具有响应光谱大范围可调、可制备柔性化器件以及可溶液加工等优势,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有机/聚合物光电材料体系的迅速发展,有机/聚合物光探测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已经可以与商业化硅基光探测器媲美,甚至在短波红外光区的响应性能已经超越硅基光探测器,这使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具有轻、薄、柔性等优势的有机/聚合物光探测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新型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能.本文围绕有机/聚合物光探测器,综述了近年来有机/聚合物光探测器在医疗健康
韩国流行文化风靡全世界,越来越多的韩国流行艺人被世界人民所熟知.他们在向全世界输出韩流文化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输出了属于韩国自己的传统文化.该文主要介绍了韩流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韩国男子组合防弹少年团在歌曲中对于韩国传统民族元素的运用和成功的文化输出.
互联网快速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信息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新闻事件传播越来越便利,传媒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传媒专业大学生肩负重任,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不但需要扎实的传媒专业技能,还需要了解中国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具备充分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大国形象.该文从传媒类学生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视角出发,立足传媒类学生外国文化理解不深、母语文化传播不良、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探讨,并提出实用策略和方法,以便改善传媒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