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一,蝗虫为何“齐步走”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200610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蝗灾”至今仍肆虐。上个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由200亿只蝗虫组成的蝗群犹如一片会飞的乌云,密密麻麻地覆盖住400平方公里的田野,每天吞食的食物数以万吨计!
  蝗虫最为可怕的地方,莫过于它们的集体行动。一只两只或者几十只蝗虫对人类、庄稼、植物都构成不了威胁,但如果有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咀嚼所经地方的植物、庄稼,就会造成满目疮痍,赤地一片,甚至攻城略地,这便成了“蝗灾”。
  “蝗災”每一次都造成巨大损失。2004年西部非洲也曾发生蝗灾,造成25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损失,当时仅控制蝗灾这一件事,就投入了六千多万美元。2006年6月,澳大利亚曾遭遇75年来最严重的蝗虫灾害。蝗虫吞吃了维多利亚全省1/4的农作物,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20亿澳元。当时蝗虫在澳大利亚集体行动,甚至包括统一繁殖,有些地区的蝗虫卵覆盖了成片的土地,绵延长达20公里,面积大如整个西班牙。
  研究发现,蝗虫造成灾害首先要有数量,其次要一致行动。
  多年来,人们对蝗虫的统一行动很不理解,因为蝗虫没有语言,也没有统一的思维,更没有统一的指挥,它们为何能统一行动,并且争先恐后,步调一致,造成深重的灾难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杰罗姆·布尔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研究是什么机制在触发和促使蝗虫统一行动,希望可以找到有效治理蝗灾的新方法。他们在实验室中观察蝗虫幼虫的发育情况,把不同数量的幼虫放置在一个80厘米宽的环形活动场所,并用DV拍摄它们的行动。当蝗虫的幼虫数量较少时,它们只是沿着场地转来转去。而当蝗虫幼虫的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5只时,它们便开始如同一只虫子一样以偶然自发的固定方向沿场地行进。
  这类似于蝗虫在野外的行动。但在野外,它们是约每平方米有50只虫子时才会一致行动。研究人员因此发现了控制蝗虫的一种方法:在每平方米蝗虫密度少于50只时就开始采取灭蝗行动,如喷洒杀虫剂,这样便有可能会以最小的成本来减少蝗虫有规模的攻击和危害。
  有趣的是,当每平方米的蝗虫幼虫达到75只时,它们便不再会各自不自觉地改变方向,而是开始集体一心一意地向一个方向前进。这意味着虫子越多,其前进的方向就越好确定,也表明在一个生物群体太多的情况下,通常它们会别无选择地“随大流”,或丧失主观意识。
  生物群体的一致性行为,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以适者生存的方式保存并遗传下来的。比如,统一行动有利于自己和整个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鸟儿集体飞行有助于相互照顾和飞行顺利,如大雁南飞时会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这种集体行为不仅限于蝗虫,很多动物会像蝗虫这样一致行动,原因都是有利于它们进食、繁育、迁移和避免被食肉动物猎杀。例如非洲草原上的斑马、羚羊等集体大迁徙,就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不被食肉动物吃掉。人类也有类似的集体行动趋向。当人类数量不多时,人们在大街上行走似乎很随意,而人数达到一定密度后,他们就会自然形成一个队列,人们甚至会步调一致地行进。
  对蝗虫来说,情况特殊之处在于,它们既是食草动物,又是会吃掉同类的动物。它们在飞行过程中,如果想要避免被同类吃掉,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平行的统一行动。
  编辑/申冬梅
其他文献
<正>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目前,在很多地方都把教师的看、评课的技能也归类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目的就是促使教师
打击制售假烟网络工作,是烟草专卖行政管理机关履行职责、维护群众利益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2010年3月26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