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边球”也是好球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ung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啥叫擦边球,词典的解释是:打乒乓球时擦着球台边沿的球,后来把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喻以贬义:按规矩办事,禁止打擦边球。
   首先,这比喻风马牛不相及,无性可比。这喻意是有违本意的。物理的擦边球,是竞争中胆识和运气的体现,能赢得褒扬、获得掌声的。不管是篮球擦边球,足球擦边球,乒乓球擦邊球,都是以掌声雷动、呼喊叫绝而收场的。而且,相对于规规矩矩的进球,这跌跌撞撞,歪歪扭扭,连滚带爬进去的擦边球,往往更令球迷惊讶狂喜,它更多体现出一种追求极致和自信的精神。这正是观众看好和欣赏的。
   试想,如果球场上否定擦边球,观众以正中球论英雄,会是什么结果?队员持球,一步三思,投不投,投了中不中,中了会不会擦边,擦了边得分还是丟分,恐怕持球途中,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别说正中,连擦边也无望了。
   物理的擦边球,判之有线,断之有边,衡之有界,界限分明,一目了然。擦边了,只要进球,就是好球。足球、乒乓球仍是它的一分,篮球仍是它的二分或三分,没人会减它半分,更没人宣布擦边球无效。有人会因它的悬乎勉强,小瞧它,藐视它吗?没有。一样的掌声送给它,甚或更烈。
   喻出来的擦边球就不一样了。一旦被指为擦边球,指责、训斥、谴责、藐视、禁止都来了,而且是不容质辩的。你想弄清哪儿擦边了,他会说你狡辩抵赖;你想弄明白啥时擦边的,他会说你强词夺理。总之,擦边球这事,只可受之,不可辩之。说你擦边了你就擦边了,没擦边也擦边了。因为本就没边没界,全凭嘴说呢,你岂敢跟他较真。
   被比喻为打擦边球的人有多少呢?大凡制度、规章、法律、条文、规定、规范、章程要求人所遵守,或不可违反的,都可能有擦边球出现。凡被戴上擦边球这顶帽子,便成了狡猾的人、偷机的人、钻空子的人。他那擦边球,便被疑出花花肠子,析出各种动机,他便成了所在范围危险的人,不得不防之,交往谨慎之。
   赛场上众目睽睽之下的进球谁也不敢否定,胆敢有人判擦边球无效,观众都不答应。喻出来的擦边球,猛一听似乎并没有否定,但就怕有人从动机上慢慢否定,如说动机不纯呀,个人主义呀,缺乏大局呀!你说这擦边球还是个好球吗?
   这样一来谁高兴呢?当然是那些打球不沾边的人,欲进球而无胆识的人,甚或不打球而炫耀球技的人,他们可有了讽刺挖苦的噱头,哈哈!擦边球,有水平!那些跃跃欲试者,那些冲攻猛打者,那些自信满满者,那些勇往直前者,无不警而戒之,教训铭记。
   擦边球打错了吗?他们应该如此被否定吗?如此对待他们,公平吗?首先在逻辑上讲不通。否定打了擦边球的人是以正中球来作范的,意思你不应打擦边球,应打正中球。猛一听似乎没错,但否定擦边球,其实是一种形进实退的做法,后果是危险的。
   假如生活中有一个治者所盼、民众所向的圈,我们称之为文明圈,圈内的人享受着各种荣誉称号,圈外的人被以批评、教育、训斥、指责、处罚,甚或各种手段强其入圈。那入了圈的擦边人,该享受哪种呢?是享受尊崇呢,还是被训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前者,而不应是后者。因为他们是圈内人,尽管被视为擦边的圈内人,也终是圈内人。有些人的善意大摡是把他们往圈中赶赶,圈边危险,容易出圈。如果用这种“鞭打快牛”的方法赶,大概赶不到圈中,怕是会赶到圈外去的。
   擦边球是一种贬低、歧视的比喻,喻之于生活更乏恰当。凡入生活文明圈的人,其目标是文明,擦也只是迈向文明的过程,这样的目标不应被怀疑,更不应该被嘲笑。应该用对待物理擦边球的态度和方式,对待生活中的擦边球。相信鼓励的作用会大于嘲讽,而文明期待的是掌声。
其他文献
你会扔垃圾吗?这绝非痴人说梦,也并非幼稚可笑。不要以为三岁小孩都会的事情,怎么还成了问题?然而,现实就是如此,“不会”扔垃圾者并不鲜见。   鄙人住在一小区裙楼平台层,一间卧室开门便是平台花园。多年来楼上住户扔到平台上的各种垃圾一直困扰着家人,如烟头、烟盒、纸屑,有时还有死猫、死狗,甚至用过的卫生纸等。家人常出去打扫,但今天扫了明天又有,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没完没了。尽管物管部门在电梯内
期刊
有一个人开了一家鱼店,并在店门上方挂了块招牌:“新鲜的鱼在此出售。”一个人走过来说,难道有人会买不新鲜的鱼么?店主人觉得有理,就将“新鲜的”三个字去掉了。又一个人来到店中,说,难道你还在别的地方卖鱼么?主人也觉得有理,于是就把“在此”二字取掉了。第三个人走了进来,说,难道你是免费赠鱼么?主人于是又将“出售”二字去掉。第四个人走了进来,说:你卖的难道不是鱼么?再说,这么浓的鱼味儿,人们老远闻都闻到了
期刊
犹如平地一声雷起,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立科主动投案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消息始发于官方网站之后,不少网媒竞相转载,一时引爆网络。媒体披露,王立科案发没有一点征兆和迹象,其投案前两天还高调亮相于官媒报道的公开活动中。从舆论反应看,作为近年来省委政法委书记主动投案第一人,许多人尤其是圈内人深感震惊和意外。   最近一个时期,高官主动投案的事件是明显地多起来了。仅就近年来媒体披露的重要案例看,
期刊
一夜之间,小区里每栋楼前配备的两只垃圾桶,都标上了“其他垃圾”字样。这让我感到意外。   此前,所在的城市推行了垃圾分类,新政新气象,不必赘述。按照规定,每处得配齐四只垃圾桶才行,分别收纳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其他垃圾桶”存在的意义,当然是为所谓不知道该往哪个桶里投的垃圾提供“容身之所”。当“其他垃圾桶”成为一种“万能桶”时,形如旧瓶贴了新标签,偷懒也有了机会。  
期刊
东汉末年,奸宦当道,社会动荡,400年大汉王朝大厦将倾。邦乱民危之际,汝南郡(今河南平舆县)名士许劭(字子将)、许靖(字文休)两兄弟发起的以评时论事、臧否人物为主要内容的谈论活动却成为污浊社会的一股清流涤荡人心,也成为了汉末社会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因为谈论活动固定在每月初一举行,时人称之为“月旦评”。“月旦评”问世之后,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或人或物,一经品题即身价倍增。当时,士子官宦趋之若鹜,
期刊
“汉文帝”应为“汉元帝”  柯季高(安徽合肥)   《匡衡是一面镜子》(《杂文月刊》2021年2月原创版)一文,先后写到:“公元前49年,汉宣帝刘询殁,其子刘奭继位,称汉文帝”,“公元前33年,汉文帝殁,汉成帝刘骜继位后,司隶校尉王尊以匡衡明知多占封地而不退還,犯有欺君之罪为由,向新皇帝举报”。   该文两次写到的“汉文帝”实为“汉元帝”之误。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57年)是西汉
期刊
题目写下,先作解释。“发粟贷盗”,发,发放;粟,粮食;贷,借给;盗,盗贼。意思为发放粮食借给盗贼。如此解释,有点新鲜且令人瞠目结舌,可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穿越到明朝洪武年间。《明史》第一百二十六卷记载:洪武初,(费震)以贤良征,为吉水知州,宽惠得民,擢知汉中。岁凶盗起,发仓粟十余万斛贷民,俾秋成还仓。盗闻,皆来归。令占宅自为保伍,得数千家。帝闻而嘉之。   乖乖哦!怪哉怪哉!“帝闻而嘉之”
期刊
贪天之功,是个成语,解释是:把天的功劳据为己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曰:敢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现在指窃取人民群众的力量或别人的成就,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词典的解释也是:原指窃取上天的功绩,后泛指把不属于自己的功劳归于自己。   贪天之功现象,几乎遍地皆是。靠天吃饭的人,依天生存的民,竟轻松自然顺夺天功。树下尿泡尿,曰我尿树郁;禾根拉堆屎,曰我屎禾壮;起个早,曰我唤醒了太阳;睡得晚,
期刊
行为艺术,非今独有,古已有之。汉代庞仲达访任棠时,任棠就玩过一回。   庞仲达刚当上汉阳太守,听说任棠隐居郡中陋巷授徒,到郡后就先去拜访他。仲达到了任棠家,只见任棠在户屏下摆了一盆清水、一大本薤(似韭之菜),自己卻抱着小孙子趴在户下。同来的主簿跟仲达说:“任棠太倨傲。”这话不免有些煽风点火,估计主簿以为面对一言不发慢待父母官的任棠,上司肯定要火冒三丈。谁知仲达却没有理会主簿的话,沉吟良久后说道:
期刊
小剧种常常不被人重视,甚至不被某些文化部门的领导所重视。他们无非是认为小剧种舞台小、观众少、形象土、难登大雅之堂。诸多偏见和误解造成小剧种式微,剧目逐渐消失,演员后继无人,许多小剧种被观众忘却。   其实,只要抛弃偏见和误解,文化部门和地方领导重视起来,辅之以有力的扶持和推动措施,小剧种都可以红红火火地演起来,小剧种可以形成大舞台。   小剧种和大剧种相辅相成,都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