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xq1357130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应当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化学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基于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种种优势,笔者在教学中做了相应的探索。
  关键词:化学教学;多媒体应用;优势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96-1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世纪20年代,英国帕尔默(H.E.palmer)、洪贝(A.S.Homby)等人提出了情景教学法。该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过程,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从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时播放,丰富了表达方式,同时让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或危险操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避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倾向,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课还有许多微观知识,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在以前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可能实现的。例如,《分子》一课中,教师讲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通过微机操作,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到由电子显微镜将水放大几十万倍所拍摄下的闪烁星点的水分子,它是构成水的一个最小微粒,并且演示了一滴水的质量及水分子的个数。这时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讲解,使学生总结出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等基本性质,这样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点理解得非常深刻透彻。教师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中巧妙地选用多媒体课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影视图像实现难点的突破,使学生轻松地建立微观物质运动的概念,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质运动的不同点,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加强直观教学,丰富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样。但化学学科对理性要求比较高,因此,长期以来,学生普遍认为化学难学,对化学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如果我们能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变微观为宏观、变虚为实、变远为近、变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等方法来表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顺利实现认知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讲述初中的“化学价”时,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机理往往很难用语言描述,即使用实物也看不清内部结构。如果我们采用动画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就能很直观地看到钠原子和氯原予怎样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阴、阳离子,然后,阴、阳离子又如何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整个过程一目了然。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中学阶段,由于学校的实验环境和实验仪器等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只能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有些甚至无法完成;有些实验有毒不易控制,具有危险性,易造成伤害或出现错误,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连贯性,破坏了知识的完整性,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浓硫酸的稀释实验中,如果实验演示错误,操作和后果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出水倒入浓硫酸时的沸腾和四溅现象,会加深学生对这一操作的认识。
  还有许多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后排学生很难看清楚,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可视度。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是如何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这一问题时,可以设计下列四组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A.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B.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C.用试管又有导管但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D.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不同的装置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动画来显示反应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规律、突破教学难点上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资源支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化学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这样,学生在双向交流中使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