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60例,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乙组62例,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丙组64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对比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丙组在诱导期间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影响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对各项生命体征的影响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术后患者苏醒期质量上,丙组显著低于甲组、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与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苏醒期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上,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科麻醉诱导期生命体征最为平稳,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可有效的提高术后苏醒期质量。因瑞芬太尼药物半衰期时间、作用时间较短,所以术后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发生疼痛情况,因此对术后应注意进行镇痛处理。
  【关键词】术后苏醒期;异丙酚;芬太尼;瑞芬太尼;诱导期;麻醉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72—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86例,其中男97例,女89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0.5±6.5)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获得明确诊断。均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等情况。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1.2.1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
  甲组60例,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以异丙酚1.5-2mg/kg、芬太尼2μg/kg和顺苯阿曲库铵 0.1mg/kg静脉注射,诱导时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μg/ml,然后进行气管插管。
  1.2.2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
  乙组62例,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麻醉方法同甲组,设定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73μg/ml,患者意识消失后,予顺苯阿曲库铵辅助插管。
  1.2.3 静吸复合麻醉
  丙组64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方法同甲组,术中吸入1%-2%异氟烷,间断静注顺苯阿曲库铵 。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诱导期各项生命体征
  丙组在诱导期间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影响显著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对各项生命体征的影响显著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三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质量和麻醉并发症
  在术中术后患者苏醒期质量上,丙组显著低于甲组、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与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苏醒期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上,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对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提出了诱导迅速,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快,麻醉药物残余作用少的特殊要求[1]。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主要是以异丙酚、芬太尼、异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或全凭静脉麻醉[2]。瑞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超短效镇痛药,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消除快、无蓄积作用 [3]。TCI是静脉麻醉给药方法的重要改进。它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药物血浆或效应室浓度来控制麻醉深度,使静脉麻醉的调控更为方便精确[4]。
  本文中通过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86例,分别进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三种方法,通过对诱导期和术后苏醒期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科麻醉诱导期生命体征最为平稳,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可有效的提高术后苏醒期质量。因瑞芬太尼药物半衰期时间、作用时间较短,所以术后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发生疼痛情况,因此对术后应注意进行镇痛处理[5]。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60.
  [2] 耿志寧,宋琳琳,许幸,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14.
  [3] 沈彦坡,李艳艳,曹红.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8,(9):859-860.
  [4] 张利萍,张芝翠,等.全麻病人静脉注射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1):43-45.
  [5] 易杰,叶铁虎,罗爱伦.两种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3):183-18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工虫草(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金水宝治疗组(治疗组),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Ccr)、血尿酸(UA)、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术;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85—02  胃癌病人术前就处于高消耗状态,加上介入化疗措施,加剧了病人的营养不良。因此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治疗措施。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肠内营养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给机体提供营养素,纠正机体紊乱状态,而且还可以增加应激状态下胃肠
【摘 要】目的:对雾化吸入治療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儿,对对照组患儿行一般护理,在此护理基础上对对观察组患儿行整体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9例患者治疗显效,12例患
【摘 要】目的:探索QC方法在规范手术间物品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QC方法对手术间物品摆放进行实践探讨,由6人组成QC小组,分析手术间物品摆放凌乱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QC活动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及手术医生对手术间物品摆放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QC方法应用到手术间物品摆放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改善了工作环境,方便物品的取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充分发挥出护理人
【摘 要】目的:通过对护士长夜查房制和护理总值班制度对护理质量督查后的情况分析,了解两组方式对夜间、节假日护理质量的督促、改进情况。结果:通过实行护理总值班制度,医院夜间、节假日等薄弱环节的护理质量如病房管理、危重病人管理、护理技术操作、危机应对和紧急情况处理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护理总值班制度有利于加强护理安全,保障节假日、夜班时段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总值班;护理质量;改善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