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性特征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gang8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促进人的超越性存在,推动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切近而又高远的实践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在理论逻辑、结构层次和建构过程上具有鲜明的超越性特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性,需要遵循时代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研究,建构“层次鲜明、结构合理、生成有序、张弛有力”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内容;超越性
  [作者简介]路雪(1992-),女,贵州六枝特区人,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邓纯余(1973-),男,江苏泗阳人,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隐性课程视角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HB14009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7-0045-03
  思想政治教育是启发、引导和帮助人们建构美好未来并赋之于实践行动的特殊教育活动。正如列宁指出的,“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改变世界”①,促进人的超越性存在,推动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切近而又高远的实践主题。由于“人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深深地植根于人类自己的存在方式——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之中”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在理论逻辑、结构层次和建构过程上具有了鲜明的超越性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性根源于人的超越性存在方式
  超越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实践本质。人们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打破环境和现实的束缚,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社会的超越发展。德国社会学家舍勒深刻地指出,使人不再是“病态的动物”并马上变得美好、伟大、至尊的正是精神的超越性本质。人是超越的意向和姿态,“永远在想方设法打破他的此时——此地——以此方式的存在和他的周圍世界的樊篱,其中也包括他自己当时的自身现实。”③美国神学哲学家赫舍尔在阐释“人是谁”的命题时也指出,“对于动物来说,世界就是它现在的样子;对人来说,这是一个正在被创造的世界,而做人就意味着处在旅途中,意味着奋斗、等待、盼望”。④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生成了超越发展的永恒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实然”与“应然”、“现实”与“理想”的不断转化中实现着对现存状态的超越。
  人的超越性存在方式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超越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性是对人的超越性存在方式的理论反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依据人与社会发展的未来要求,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系统的有效运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与社会的向前发展。在实践生存论的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通过转变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提升其思想境界,规范其实践行为,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及其社会超越发展的特殊实践活动。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思想境界,规范实践行为,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适应和超越现实社会、现存状态的能力和智慧,引导他们形成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动力和实践自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由自我到社会、由现实到理想、由他律到自律、由自发到自觉等不同维度的发展,不仅具有生命超越的实践意蕴,也是实现人类社会超越发展的主体性条件。一方面,超越发展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实践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内核,贯穿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纪教育等不同的内容体系当中;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必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反映人与社会面向未来发展的超越性特征,形成与受教育者及其社会发展保持适度张力的问题情境和目标要求,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理论先导、价值引导和实践指导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逻辑具有面向未来的超越性向度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向受教育者传递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结构丛林”中,无论是社会意识形态教育,还是理想信念教育、政治道德人格培育,其内容的主题在理论逻辑上都展现着面向未来的超越性向度。
  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文化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同政治结构一起构成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整体。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意识形态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作为社会观念的综合,意识形态从总体上表达了全社会对人性的看法、对人类行为的批评、对应然问题的阐释,以及对如何正确安排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意见。意识形态通过观念的力量、社会改造方案、行动计划提供了人们社会治理的理想模式。作为“一种具有行动意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⑤,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理想化成分、社会超越发展的反思与建构、社会超越的乌托邦精神,都体现出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在内容上的超越性。
  理想信念是人的价值意识的最高形态,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表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价值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理想教育最终体现为受教育者是否能够以前瞻和预见的方式洞察自我与社会的未来发展。信念教育通过生命价值观念的传授、理解、认同和践行,成为激发生命潜能,实现主体生命意志超越的特殊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建构理想自我、理想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实践活动,它以培养受教育者稳固的心理和情感倾向为特征,以形成受教育者面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性思维和超越精神为目标,本质上是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确立理想信念的超越性生长过程。
  道德人格是个体生命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健康的人格能够促进个体不断地开发潜能,实现人生更高的价值目标,没有人格、丧失人格的个体不可能确立超越发展的生命意识,更不可能获得生命境界的提升。道德人格培育通过教育和指导受教育者理解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理想、道德人生的完整内涵,最终使道德人格成为个人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德性力量。正如研究者指出的,道德“所反映的不是实是而是应是。它不是人们现实行为的写照,而是把这种现实行为放到可能的、应是的、理想的世界中去加以审视,用应是、理想的标准来对它作出善、恶的评价,并以此来引导人的行为”⑥,道德人格培育绝对不仅仅是为了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而是为了发挥道德理想和高尚人格的训育和解放功能,引导个体实现对现实生命状态的不断超越。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层次具有边界拓展的超越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为主要手段和实现形式的特殊的政治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为特定阶级、集团的利益和需要服务,以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为实践逻辑,在“文化化育”中探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方法路径。政治教化、人文引领和生活涵育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目标层次和价值序列。这些不同层次和序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结构的边际和圈层。不同边际、圈层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互生成、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结构层次上拓展边界的超越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结构层次上具有逐级上升的超越性特征。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纪教育等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其中,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规范性教育,重在内省、养成和自律;法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保障性教育,重在强化、自制和他律;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自励性教育,重在劝导、激励和体验;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认知性教育,重在启发、说理和引导;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信仰性教育,重在灌输、主导和控制。⑦不同内容形态的地位和作用表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纪教育处于基础层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思想教育处于中间层次,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经常、最普遍的教育内容,通过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政治教育是最高层次、最为艰巨、最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内容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由“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拓展性内容”构成的体系,“政治教化、人文引领和生活涵育”的统一决定了内容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转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廉洁教育、心理教育、生态教育的内容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自存”,而是指涉世界观、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存在”,任何一个方面内容的选择和建构都必然会触及到内容结构体系之中的其他部分。即便是同一层次和序列的内容也并不是单一的层次结构,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内容集合体。如,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理想有着不同的内涵、性质和作用,形成了政治观教育内容的结构层次。此外,受教育者及其群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发展环节也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结构层次上的超越性要求。随着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条件的变化,居于同一目标层次和价值序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上也必然有著不同的要求。
  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过程坚持实然超越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其现实性上,是对不同所有制、不同社会条件之上耸立着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描述和阐释;在其实践性上,是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改造受教育者的主观世界并创造客观世界的理论诉求和行动指南。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稳定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在“稳定与变革、实然与应然、封闭与开放”的相互统一中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描绘出人们的社会生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超越性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对受教育者及其社会生活的总体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按照一定的观念意图去设计自我与社会的未来,总会以其理想性的世界图景和目的追求对自我与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批判性反思和超前性引导。相对于人们不断产生的新的需要和诉求,现实总是处于不理想、不完善的状态之中。只有根据变动不居的实际情况,在理论创新、话语创新、实践创新中建构“静有其位、动有其规、协调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思想理论的先导作用,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广阔空间和无限生机,将人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引向更高的层次、水平和境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就是要抓住“主观与客观、现实与理想、实然与应然”之间的矛盾,从人与社会发展的“应然状态”和“理想目标”出发,努力建构与受教育者的思想现状及社会发展的现实境况保持适度张力的内容体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能够“踏着人生的实际说话”,又能够把握住受教育者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五、遵循时代逻辑,加强前瞻性研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性
  超越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应然品性,规范着思想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创新。科学地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系统的有效运行,也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超越性本质的实现。遵循时代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研究,是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超越性的关键。
  时代逻辑规定并规范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体系建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这一时代的实践逻辑。作为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超越发展的丰厚意蕴,兼具着思想超越、实践超越的真理品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性,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视角去观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根据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性,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动权,分析当前人们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以受教育者的视野、眼光、触角了解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在人们思想行为发展的前面,引导人们在不断地认识和解决自身的思想行为问题基础上超越发展。
  加强前瞻性研究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超越性的根本要求。前瞻性研究是对预设的研究对象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持续地追踪研究的科研方法。前瞻性研究注重把握研究对象的关联性、潜在性和可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始终受到社会发展与个人进步的双重规约,只有及时关注人与社会发展的潜在变化,科学地分析与预测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未来趋势,才能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成变化的规律,不断地充实、调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结构体系。也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主观愿望及其超越发展的社会事实,引起人们思想行为的不断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工作者在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自我扬弃的同时,更要自觉地提高超越自我、超越现实的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建构“层次鲜明、结构合理、生成有序、张弛有力”的内容体系,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实践体系,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超越发展、创新发展的态势和活力。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②孙正聿.属人的世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36.
  ③(美)A.J.赫舍尔.隗仁莲,等译.人是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1.
  ④(德)马克斯·舍勒.李伯杰译.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28.
  ⑤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3.
  ⑥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C].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0.
  ⑦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5.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采用RS-422A接口实现的PC机通信接口电路,给出具体线路及部分通信软件的描述。
<正>AD7710是一种∑—△信号调节型的模数转换器.它以串行方式输出数据,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简称AD公司)最近推出的一个新产品,是AD7710~AD7713系列中的一种.由于它具有优异的
目的 针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实施肺炎育苗联合流感疫苗,对其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方法 本研究涉及到的对象为我院呼吸内科老年患者100例,对其展开平均分组,分组的原则为随机分组
目的本实验探讨不同配比的丹酚酸A/B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离体心脏采用Langendorff装置,预灌30 min,夹闭30 min,复灌40 min。期间实时检测
[摘要]文章通过四个部分对比,探讨邓子恢与毛泽东对“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思想异同,即在农业合作化终极目标、对群众社会主义积极性的评估、农业合作化速度、农业合作化规模上的思想异同。  [关键词]邓子恢;毛泽东;农业合作化  邓子恢和毛泽东的深厚情谊可追溯到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邓子恢开创性地创建和巩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深得毛泽东的赞赏。建国后,邓子恢担任中央农业工作部部长,负责农业合作化运动。但二者
目的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实施尿道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94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对照
介绍一种新颖的亚音静噪系统,该系统利用DTMF双音多频专用发码和解码集成块,使其工作频率比标准频率降低7-8倍,从而解决了无线转讯网的入网识别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党建工作信息化已经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学习型执政党,提高执政党整体素质;有利于加强主流意识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党员干部在学习雷锋常态化进程中的动力机制和重要作用。研究认为,学雷锋常态化转型是我国政治——文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党员干部是社会政治运动与文化发展规律协动的关键,是学雷锋常态化转型形成历史合力的保证;党员干部是政府精神文明建设高度的代表,是衡量信仰体系先进性的尺度,是加快当下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环境和感召。  [关键词]雷锋精神;常态化;
MAX703-709/813L是美国MAXIM公司最近推出的微处理器/单片机系统监控电路产品,它们具有系统复位、备份电池切换,看门狗定时输出、电源电压监测系统多种功能,其价格低廉,可靠性高。文中介绍了这些芯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