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活跃出击产业化并购重组迎来黄金时代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as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资本市场或许正迎来并购重组的黄金时代,目前,一批产业资本出身的私募机构正在上海、浙江、北京一带积极寻找并购重组的项目,而重组并购后的赢利预期则给投资机构无限的想象空间。
  
  日前,备受关注的“金至尊收购案”,最终以明丰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联合香港海域化工集团共斥资5亿元,成功中标而尘埃落定。随后不久,贵州省最大的电力集团金元集团也因中电投出资50亿元持有金元集团公司60%的股权,而更名为中电投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而鹏欣集团则拟以2.96亿元控股中科合臣34.24%的股份,目前,正等待证监会认可通过。
  “中国资本市场或许正迎来并购重组的黄金时代,2009年也注定将是并购重组兴起的一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资产和资源价格不断缩水的同时,国家多个部委也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并购重组的政策,尤其是并购贷款和产业基金的放开,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并购重组高潮的来临。”IDG全球高级副总裁熊晓鸽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此,专门做并购投资的东方高圣投资总裁陈明键也有点兴奋地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机构自然不肯错过,据了解,有一批产业资本出身的私募机构正在上海、浙江、北京一带积极寻找并购重组的项目。毕竟并购重组可以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盈利能力,而重组并购后的赢利预期则给投资机构无限的想象空间。”
  
  私募出击
  
  “弱市环境要抓住两种投资机会:一种是大家都已经在谈的非周期性行业如餐饮连锁、医药、教育等,用于避险;另一种则是并购重组类洗牌带来的投资机会。而2009年的经济环境低迷,资本市场不会有行业性的机会,只有把握并购重组题材,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陈明键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
  事实上,并购重组的题材也已经在私募产业资本中活跃起来。“公司最近的并购业务非常繁忙,正打算扩充人手。”隆瑞投资董事长李晓春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如此表示。根据李晓春的说法,公司最近接到并购重组的业务量明显增加,重组方主要来自金融、房地产、矿产资源和基础设施等行业。
  无独有偶,从事并购业务的券商投行、律师以及其他咨询公司都明确感觉到并购业务需求的增加。其中,北京洪范广往律师事务所重点做并购重组的律师张继志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自从2008年9月份以来,就陆续有产业资本意图从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的项目,从2008年11月份以来,这样的项目明显在增加,以新能源、农业、消费类的行业项目居多。”
  “目前风能领域正处于并购重组的跑马圈地阶段,仅内蒙古就有近20家风机设备制造企业落户,他们之间在客户和市场上的互补收购就经常发生,如金风科技的风电场转让等。而在这个领域,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式收购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天威保变就在日前公告,完成了对西藏冠华的收购,其持股比例达到了94.13%;东方电气更是通过1.4亿元增资并购了武汉锅炉集团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政策暖风
  
  “并购重组在2009年将高潮迭起,这也必定会成为最活跃的主题投资之一。面对其中蕴涵的巨大投资机会,国家政策给了各路资本放手一博的底气。”陈明键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
  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已分别与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银行签订了《开展商业银行并购贷款合作协议》,联合推出了总金额达10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并购贷款额度。作为企业并购专项贷款,并购利好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接下来更大规模的推动将陆续进行,证监会、国资委、商务部都会有所“表示”。
  “对于推动并购,各个部委目前还处于概念阶段或正在研究阶段,但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氛围,这个推动作用可能比单纯的政策更重要。”陈明键透露,政策暖风出现后,已经陆续有企业家咨询并购事宜,有些以前非常排斥并购的老板也开始松动了。
  反观国资委对并购的主要贡献在并购基金、产业基金上。实际上,国资委已经推动成立了渤海产业基金等,并在积极酝酿新的产业基金,而商务部要给跨国并购打开通道。“全球化时代,应该鼓励跨国并购,只有经历国际化的历练,企业才能真正强大起来。要国际化的途径就是并购外资或被外资并购。”
  李晓春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历史经验表明,并购重组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高涨和低迷两个极端的阶段。2009年的经济必然处在低迷阶段,有些企业只需要2亿~3亿资金就可以在二级市场完成收购,成本很低。我们打算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在并购重组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争取多做几个项目。”
  
  ■记者观察:探寻潜在资本集群
  2009年,大多数公司将进入全流通时代,大股东退出、回购换股以及吸收合并的案例将增多,再加上经济危机导致的需求回落,产能过剩压力的释放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并构重组在所难免。
  然而,目前有可能发生并购重组的行业很多,包括钢铁、医药、房地产、电力、煤炭等,哪些公司才是值得投资的目标?
  申万巴黎基金研究院总监吕晓峰指出,如果企业在营销管理和市场开发能力方面有问题,则不会妨碍其被收购重组,恰恰是这样的企业才具有投资价值。通过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可以了解哪些行业可能出现并购重组,进而寻找出那些具有潜在的重组可能的资产,以便实现提前布局。
  对此,有多年产业资本并购重组经验的和君咨询财务顾问孙孝立的看法是,投资者可以用排除法先剔除掉一些不太可能成为并购整合目标的上市公司,例如大蓝筹、ST公司和垃圾股。而第一大股东持股超过30%的公司也不是合适并购得目标,因为收购超过30%股权将触发全面要约收购,极大地增加收购所需的资金量和不确定性。
  相比较来讲,总市值较小,股权高度分散,收购方所需支付的资金量并不大的个股,更有想象空间。例如,中炬高新(600872.SH)大股东持股比例仅为8.76%,成为大股东只需2.04亿元。
  对此种种,IDG全球高级副总裁熊晓鸽表示赞同:“并购计划的施行要研究市场需求,看具体的情况,有现金管理能力的投资机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值得警惕的是,并购重组很容易沦为资本家的工具,这点要好好把好关。”
  (张志亮)
其他文献
关税措施  尽管2006年印度政府降低了相当一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但印度的整体关税水平仍然较高,尤其是农产品的关税高峰现象较为突出。此外,印度政府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1%的海关处理费用。不论进口产品还是国产产品在印度境内流通均须交纳2%的教育基金税。政府在进口产品计征关税的税基上为进口产品的价格加上额外费用。这一计税方法将削弱进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外国产品进入印度市场。    技术壁垒  印度对生
期刊
近年来,我国与印度的双边经贸往来迅速升温。2004年~2006年三年间,中印双边贸易规模持续突破1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大关。  2007年双边贸易额为38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5%。目前,中国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据印度商业信息及统计署与印度商务部的统计,2008年1~3月,中印双边贸易额为109.3亿美元,增长47.6%,高出印度货物贸易平均增幅4个百分点
期刊
“我们计划,到2008年年底将中国的店铺数增加到5900家,2010年增加到7200家。”阿迪达斯全球CEO海纳雄心勃勃。  中国欧盟商会近日在北京发布年度报告称,越来越多的欧盟企业选择来中国拓展业务,这些企业看好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对利润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   一份名为《商业信心调查2008》的报告指出,欧盟中小企业因为看好中国市场潜力而进入中国。他们并非仅仅为了制造或采购较为低价的产品,
期刊
自《责任胜于能力》出版以来,引发众多企业大规模团购,图书累计销量逼近50万册。它所倡导的责任理念和责任精神,充分挖掘了责任背后所蕴涵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观,受到企业界、知识界、培训界的广泛好评。同时,很多企业组织员工进行《责任胜于能力》的培训,很多培训公司主办的《责任胜于能力》公开课场场爆满,在国内图书界掀起一轮冲击波。  12月6日,记者在清华大学参加了《责任胜于能力》的培训课程,并采访了该书作者、
期刊
可转债的募集资金投向有利于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且融资规模合理,发行可转债后对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财务结构短期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投资者发现,相比于发达国家企业而言,中国企业具有更高的成长性。  然而,PE(境外私募基金)不再轻易做出股权投资的决定,而是以结构性融资、可转债的投资形式保证资金安全,或直接在香港买入被低估的内房股。 
期刊
国际风云突变,全球经济低迷。今天的国际舞台上,一面是欧美经济体正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创伤;另一面是中国和印度主导全球经济大局的角色更加凸显。  印度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同时又是当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受当前大环境的影响如何?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和进驻该市场后随之而来的投资壁垒、恐怖袭击等问题,中国企业应从哪些方面把握?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小雪从事印度经济研究多
期刊
对于红筹股的回归,普华永道审计合伙人孙宝源认为,2009年上半年,红筹股回归情况不被看好,而整年中红筹股回归出现的机会比较微小,市场还是会给一些新上市的公司以机会,来增加他们的竞争力。  普华永道北京主管合伙人封和平解释道,2007年H股回归A股的企业是最多的,但2008年这种情况就非常少了。因为2007年上海市场比香港、美国一些股市更为活跃。股市活跃以后,自然会有很多、很好的上市挂牌的企业回归到
期刊
近日,商务部财务司司长李荣灿挂任广州市副市长、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副局长顾春芳挂任东莞市副市长。长三角其他地市的一些外贸重镇,也将会陆续迎来商务部官员的挂职交流活动。  由于海外订单直线下滑和坏账风险激增,中国的出口企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来自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也是不断出现资金断链,裁员,停产甚至倒闭的消息。日前,广东已经提前出现“返乡潮”。  深圳市福田企业协会会刊责任编辑林燕在接受《
期刊
目前珠三角企业可谓雪上加霜。但需要澄清的一个误区是,目前这些企业遭遇的困难,并非都是由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而是多项因素叠加导致的。可以这么说,那些本身就缺乏资金、技术、订单的企业,原本就可能会倒掉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一来,只是加速了这一趋势而已。  虽然许多企业喊“冷”,珠三角企业的情况并非想像中那么悲观。根据广东省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9月,广东全省关闭企业5.6万家,新开业则达9.2万家,新
期刊
国际经济的寒风有多劲?对外型经济为主导的珠三角最清楚。当然,金融海啸下,虽有“危”却也有“机”。探求在困局下如何把握机遇及时“求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资料显示,今年头十个月,广东省GDP、工业增加值、投资、出口、消费品零售额、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昔日是广东发展“引擎”,现在却面临拉低全省经济增长的“窘况”。形势已经让珠三角不得不转型。那么,转型如何进行呢?  记者认为,政府应该在资金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