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茶座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顾左右而言他
  【成语故事】
  有一次,孟子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便把老婆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朋友使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你说这该怎么办?”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齐宣王说:“撤他的职!”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齐宣王望着两旁站立的随从,然后把话题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出自《孟子·梁惠王》)
  【成语解释】王:齐宣王;顾:指回头看,这里指环顾;他:其他,指岔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强作解人
  【成语故事】
  年轻的谢安请阮裕講解《白马论》。《白马论》是先秦名家学派公孙龙的代表作,言语晦涩,很不容易被人理解。为了使谢安能明白,阮裕把自己的见解写成文章给谢安看,谢安更是不懂了。阮裕感叹道:“不仅可以交流的人找不到,哪怕是能听的人也找不到。”
  (出自《世说新语》)
  【成语解释】强:勉强;解人:理解文章主旨或了解事情的人。比喻不懂装懂。
  风起云飞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经过连年的征战,刘邦后来居上,战胜了项羽,赢得了天下。可是不久,淮南王英布造反,军事极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在得胜回朝途中,刘邦顺路回了趟故乡沛县,和昔日的朋友、邻里叙旧畅饮了十几天。一天在热闹的酒席上,刘邦想起天下的安危,伤感地唱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家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成语解释】比喻天下大乱,有时也指触景伤情。
其他文献
杂记文看起来有些“杂”,其实是形散神聚的。这里的“杂”,可看作所记的事情有些零杂。材料虽然零杂,但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一般来说,杂记文在材料选置上采用零散或零星“配置”形制,化散为整,然后聚焦,映出观点。因此,阅读古代杂记文,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辨明色调。所谓“色调”,就是杂记文所选置材料的品色。杂记文的一个重要性状就是材料的不“成套”与不严整,初读下来往往给人一种支离破
期刊
记得当年宿舍里几个姑娘立志考研,约定好早上六点一起去图书馆占座,李莹的动作总比我们慢十分钟,我们都准备要出门了,她才舍得从床上爬起来穿衣洗漱。每天早上她自己定的闹钟都会重复播放无数遍,我们几个也会轮番喊她的名字,试图把她喊醒。可她就是无动于衷,上一秒嘴里吆喝着“又起晚了”,下一秒迅速回到梦中。  有些时候她还会埋怨我们不把她叫醒,或者会责怪我们几个拉帮结派,让她自己一个人。听到这些话,我和其他几个
期刊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要不发生歧义,就可以省去句子的某些成分。这些省去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  文言文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经常被省略,而其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都是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要比现代汉语广得多,如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省略、分句省略等等。  一、主语省略  1.承前省  ①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
期刊
冯山人为予言:“吾甚爱雪竹,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或以书,日月一至。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是以旷岁而不答也。  山人少喜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一江。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问寺中所往来者,僧曰:“地僻,绝无人。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江来,独
期刊
一遍遍地细品《流浪的二胡》,心里慢慢也有了些缥缈朦胧的念想。那些念想,剪不断,理不顺,固执地盘踞在心间。  江南,这在齿间缓缓流泻而出的字眼,软软糯糯地含在舌尖。每当行云流水般写下这两个正楷小字,指尖总会微微发热,直暖到心底。眼前浮现的,是轻软飘逸的蓝印花布,淡淡的茶烟氤氲,唱晚摇曳的轻舟碧波,还有江南女子静好的眉眼。“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波光流转间,沉溺过客寂寥的心绪。很美,的确。这样的地
期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时间一天天过去,  好像什么都没变,  但当你某天回首,  却发现一切怎么都不同了。  ——《生活大爆炸》  读了上面的一段文字,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触,请围绕社会事件,进行思考分析,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思路点拨:  这是一段充满哲理的文字,要深入思考重点词语“时间”“过去”“没变”“不同”所代表的含义,以便更好地进行审题立
期刊
【考点阐释】  《考试说明》中关于“写作”部分“发展等级”的第二项要求就是“丰富”,包括材料丰富、论据充实等四个能力考查点。这是对文章内容方面的要求,也是对考生素材积累与整合、语言提炼与加工等整体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要使自己的高考作文“丰富”,就必须做到材料丰富、论据充实。  【技法点拨】  所谓“材料丰富”,就是文章信息量要大,内容具体充实,不单薄,不无病呻吟。  所谓“论据充实”,主要是针对议
期刊
【选文】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③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④。权既宿服仰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
期刊
一、审辨式思维,避免片面化  许多看法,都是局部的真理;许多观点,并不是非黑即白。我们必须避免不是真理就是谬误的思维,学会审辨式思维。  让学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新说”为题作文,有的同学全盘肯定,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古到今的人们都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在新的时代要赋予其新的含义;有的同学则全盘否定,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过时了,新时代的人们应该摒弃这种行为准则。这两种看法都是片
期刊
时光这只青鸟,掠过一季氤氲晨夕,殷勤探看的,只有羽翼渐丰的韶华,而悄然消融的,是那渐行渐远的童年。  幼年的我嗜好甜食,最爱之物不过于糖果。每次得到了父母的夸赞和认可,我便能吃一颗糖。我努力地踮起脚尖,将双臂尽可能地伸长,伸到足已够着五斗橱的顶格,触及到那一只装着糖果的玻璃罐子,再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将它取下。  玻璃罐做得十分精致,漆成淡奶油色,烫金的标签熠熠发光。对我来说,这个玻璃罐仿佛是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