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目击证人取证过程的玩偶辅助研究

来源 :心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ajun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目击证人取证是司法实践的难题之一,警方的取证策略和方式被批评对儿童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从而影响儿童证词的准确性。本项研究考察了玩偶辅助的取证模式对学龄前儿童目击证人的影响。实验显示在目击成人与儿童冲突的事件中使用玩偶辅助取证模式显著优于传统的警方提问取证模式,并且不会给学龄前儿童造成严重的误导。 Child witness evidence collection is one of the problems in judicial practice. Police ’s forensic strategies and methods have been criticized as having certain implications for children, thu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child testimon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doll-assisted forensics on pre-school child eyewitness accounts.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the doll-assisted forensics model i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police questioning and evidence-gathering model in witnessing adult-child conflicts and does not cause serious misleading preschool-age children.
其他文献
不同产地矿渣微粉品性存在明显差异。试验选用各地区具代表性的大型钢铁厂所生产矿渣微粉特性和其所制备的无机聚合物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市场上几大钢厂提供的高炉
先秦礼学的历史轨迹商国君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诸子思潮汹涌而起。在百家争鸣的社会思潮中,儒家以“礼”为旗帜,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从春秋后期到战国后期,礼学经过孔
期刊
荀子的礼学思想是荀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反映出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荀子提出“礼三本”学说,将礼的内容置于天人、父子、君臣这三对基本关系之上,为每个人在以血缘宗法关系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定向发展、年龄差异、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但在研究对象的拓展、情境的设置以及归因对象的完善等
先秦礼学的有序性是其获得生命力的支点。“仁”是礼学有序性的高度概括,“中和”精神是礼学有序的集中表现。故先秦礼学有序性奠定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