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均与藏文化有关”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1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访拉萨市政府党组成员、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管委会第一副主任朱梅品
  来青藏高原之前,作为“中国招商引资十大专家”、“2011中国西部年度人物”,作为知名的招商引资和城市营销专家,朱梅品在云南多年的履职中积累起了丰富的城市运营和项目开发经验。然而,来到西藏后,迎接他的不再是四季如春,不再是风花雪月,雪域高原圣洁却脆弱的图景现实地摆在他的面前。
  他几乎需要白手起家。
  根据西藏自治区和拉萨地方政府的擘画,拉萨河南岸这片叫做慈觉林的地方被赋予了众望。这里承载着西藏文化传承的重任,也肩负起雪域高原牵手现代产业、创意文化的希望。
  这注定是西藏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西藏旅游腾飞正当时
  《西藏人文地理》:当前,推进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开发的契机是什么?
  朱梅品:往大了说,国家在推进文化强国战略;从实际出发,西藏具备在国际上独一无二的丰厚文化资源,如果不好好利用、挖掘、开发就是一大浪费。
  自2008年以来,西藏游客增长迅速,已经成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西藏旅游市场已日趋成熟。加上近年来西藏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明显,青藏铁路、拉日铁路、拉林高速度等的建成,大大方便了游客进出西藏。这为西藏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开发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同时,拉萨市委市政府切合高原实际,明确提出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怎么去发展?这就需要有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作为抓手,建设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就是这样一个大手笔。通过文创园建设可以将分散在西藏各个地方的、零散的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打造能够承载藏区优势文化资源的航空母舰。
  可以说,今后整个西藏文化旅游产业的标杆、窗口就是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
  《西藏人文地理》:作为西藏首个文化旅游创意园,选址在慈觉林的优势在哪里?
  朱梅品:第一是区位优势。慈觉林距离拉萨市区仅10分钟车程,这样的区位便是把游客分流过来的最大优势。
  第二,慈觉林的每块土地都可以直面布达拉宫。布宫是全世界人们景仰的神圣地方,在慈觉林站着、坐着都可以看到布达拉宫,这是拉萨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三,浓厚的文化底蕴。文成公主进藏时就曾在慈觉林落脚,流传下来很多的故事、传说,甚至带过来的很多工匠当时都留在这里。
  此外,慈觉林本身的生态环境也是拉萨周边最好的,不仅有三块林卡,还有一条水系,这在拉萨周边绝无仅有。
  神秘感是最大挑战
  《西藏人文地理》:在西藏推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朱梅品:不管是园区建设还是拉萨文化旅游业发展,首先面对的是高原环境的挑战,某种程度上这是对人体极限的挑战。包括我本人在内,大多数人进藏之前都害怕高原反应、害怕感冒、害怕肺气肿,不敢进藏,其实这更多是一种心理恐惧。很多人对西藏的认识是既有神秘感,又有恐惧感,所以关键在于处理好人们心中的神秘感和恐惧感的关系。
  其次是培育游客市场的挑战。西藏全区人口只有300多万,绝大部分人不会成为游客,西藏发展旅游依托的都是外来游客,这是跟内地发展旅游业最大的区别。因此要大力投入做好宣传营销,制订培育市场的优惠政策,不断改善交通条件等等,有效促进西藏旅游产业的发展。
  再次是冬季旅游的挑战,西藏目前的旅游旺季集中在夏季,季节性太强,如何开发冬季旅游,是今后一段时期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西藏人文地理》:就你说到的市场挑战,我们知道文创园需要产业支撑,这里将集中发展西藏本土的文化产业,还是着力向内地去招商引资?
  朱梅品:园区是开放的、包容的,而且也是兼收并蓄的。无论本地的还是外来的投资商,只要项目本身和园区的产业定位是吻合的,我们都欢迎进驻。
  但我们还是有选择的。第一,在文化内涵上,必须紧紧围绕全国五大藏区文化。当然,藏文化又是开放的,全国五大藏区乃至南亚等国家的优秀文化我们都可以接纳。
  第二,在理念上,要做到创意的、现代的元素和传统的文化元素相融合。像已经落地的藏文化创意孵化中心,它的建筑设计从外表到内饰无不透露着藏文化的基因,充分做到了传统和现代,藏文化和时尚、创意相结合,这才是体现创意园的特色。
  《西藏人文地理》:相对于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对西藏而言,怎么把当前国内最前沿的文化创意理念、手段吸引进来?
  朱梅品:我有三句话,“以科技表达创意,以创意诠释文化,以文化促进旅游。”这就是我们的办园理念。第一个关键词是科技,所以我们会引入很多高科技的的手段,比如《文成公主》的演出很多场景都是高科技的,目前《文成公主》已经投了7.5亿元的资金,很多都是用于高科技投入的。
  第二个关键词是创意,用全世界最先进的创意理念来诠释文化,比如藏医药文化创意园,就会用创意的表现方式、高科技表现手段来展示藏医药文化。再比如,我们策划的“诺亚方舟”未来世界主题公园项目,将用美国电影大片《2012》的创意情景,融入高科技的手法,来向世人展示未来生态的世界。
  《西藏人文地理》:西藏经济不是特别发达,地方财政也不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打造一个文创园区,那么融资的问题怎么解决?
  朱梅品:去年底,市委常委会刚刚开会研究决定,要组建一个文旅创投公司作为我们的投融资平台,用这个公司进行融资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另外,目前已有很多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向我们抛来绣球,有意向参与到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这一点,拉萨也不能落后于内地城市。
  开发与保护并不难处理
  《西藏人文地理》:怎么看待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很多人认为西藏就应该保持宗教、文化的原生态,不应该进行过多的开发,你怎么看?
  朱梅品:其实这个关系也不难处理。西藏的自然遗产、人文景观都要保护好,不要在这些区域进行深度开发,仅仅建一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方便游客,进行一些轻度的开发就够了。同时,在进入的游客数量等方面也要进行限制,比如布宫每天都要控制游客数目,这种做法我就觉得挺好。
  同时,西藏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如此大规模的地域,都不进行深度开发,也挺可惜。我们现在打造一个园区,其实就是一种深度开发的模式,不在那些景区周边进行开发,而是特别选址一个地方进行集聚开发。比如,目前园区引进的一个项目叫“喜马拉雅精品文化走廊”,其中就有“畅游西藏”,把整个西藏经典的旅游景点运用5D手段来展现,坐在5D影院就可以把全西藏的景点游一个遍。用这种办法来处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就不会破坏资源。
  《西藏人文地理》:开发必然会涉及到利益的重新调整。在内地,类似园区建设往往涉及到敏感的征地、拆迁等矛盾。西藏文创园建设在保护当地农牧民利益上是怎么处理的?
  朱梅品: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是做得很好的。在开发过程中,原住民原则上一户都不搬迁,反倒我们会把他们的房子装饰整修的更加漂亮,市政设施建设的更加完善,他们甚至可以比以往更加舒适地住在里边。
  寺庙、林卡也都会保护的很好,哪怕进行开发也是进行一些低密度的开发,容积率控制在0.5以内,这样就不会大面积地去破坏既有的生态环境。藏戏、传统民俗、宗教活动这些人文的资源也会保留下来,谨慎地进行一些嵌入式的开发。所建设的项目基本都是选择在村与村之间、林卡与林卡之间,利用这些空地、荒地、坡地进行规划建设,最大可能避免破坏整个慈觉林地区的人文、生态环境。
  引入的开发项目也都是体现藏文化的精品项目,投资商也都是有信仰、有实力、有理念,热爱西藏热爱藏文化的企业家,一些开发项目甚至都没有明确的利润回报点。比如藏经博物馆项目,纯粹是藏经文化的一个展示点,即便进行商业化运营,内容也是藏文化产品。
  《西藏人文地理》:慈觉林有1000名左右村民,文创园建设对本地产生的效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朱梅品:一个《文成公主》实景剧项目600多号群众演员,每个演员月工资3000多块钱,白天还可以自己去赚钱,这样给村民带来的效益有多大?文创园建成后,所有的村民都会变成居民,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些项目从规划、建设、落成全过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人工、运输等大多是本地村民提供的,所以给村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显而易见。
  园区建成运营后,慈觉林村家家户户都可以变成茶馆、酒吧、客栈,所以我才经常说,慈觉林的村民是最有福气的!
其他文献
朱哲琴:让世界听见  朱哲琴的名字和西藏总是有份情缘在,她自称是个对生命的本原有着强烈好奇的人,而西藏具有这样的一个环境,使你得以回到本原的状态,在其中你可以回忆起最久远的过去,思考最遥远的将来。 2011年3月31日到4月1日,在全球业界享有高度权威性、被誉为“音乐界诺贝尔奖”的第九届古尔德国际音乐大奖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本届评委会主席盛邀中国音乐人朱哲琴担任首席评委。这是该奖项首次邀请华人音乐
去年夏天,歌唱家殷秀梅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商定,把冯小宁担任导演和编剧的电影《红河谷》搬上歌剧的舞台,并担当起该剧的主演和策划人之一。历经一年多创排,歌剧《红河谷》今年8月在保利剧院首演,同时为2011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拉开序幕。该剧总导演,编剧陈蔚为此长舒了一口气,“一年多来的辛苦、努力有了最好的报答。”    “说实话,最初我心里挺忐忑的,因为冯小宁导演的《红河谷》很成功,给观众留下的印象
令人欣喜的是,秋天来了。  这个季节,是人们最喜欢出门郊游远行的季节,而秋季在西藏却有更特殊的韵味,提起西藏的秋天,人们口中只有一个名字——林芝。懂西藏的人,秋天只去林芝;爱秋天的人,在9月总奔赴在去林芝的路上。  人们的印象中,秋季总是金——略凉的微风拂落的,是满天满地的金色树叶;干燥的树叶被丛林里小鹿疾驰而踏,咔嚓碎裂,轰然弹出金色细屑;金色果实挂满枝头,连自带的芳香也散发出金色的暖意,一不小
【摘 要】利用思维导图设计小学英语作业,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提升作业效率。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字母的发音规律,进行词汇的联想与拓展,让学生有意识地围绕自己所绘的词汇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思路的梳理。  【关键词】英语作业;思维导图;语音;词汇;写作  作业一直被视为巩固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当前英语作业多以读背单词和完成习题为主,不少教师甚至直接使用
简介 这是一部全面生动的,关于西藏阿里史地人文、世系源流与历史演变的精彩读本。具有一定的史学背景、藏学基础,还带有浓厚的探秘与科学考察性质。作为行政区域上的“阿里”,指的是中国西藏自治区西部的一个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作为特定称谓的“阿里”,出现于公元9世纪中叶,则意为“属地、领地、领土”等,其隐形的含义为,吐蕃政权灭亡后,赞普的后裔来到了藏西那块原属象雄十八部的统治区域,享有了其实际管
吐蕃十二邦国时期,所有的邦国都归藏普管辖,但由于林芝地区的工布一族首领与藏普为一母同胞,因此地位尤其特殊,且因为林芝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以至于当吐蕃王朝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时,工布王和这片土地上的子民们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直到公元二十世纪初,一直留存于林芝地区的吐蕃王室血脉才最终湮灭,此时距离吐蕃王朝消亡,已经过去了1100年之久。林芝工布藏族的民俗也因不间断的系统传承而成为高原上民
林芝云杉(学名:Picea likiangensis var. linzhiensis)为松科云杉属丽江云杉的变种。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2900米至3700米的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概述  乔木,高达50米,胸径达2.6米;树皮深灰色或暗褐灰色,深裂成不规则的厚块片,枝条平展,树冠塔形,小枝常有疏生短柔毛,稀几无毛,一年生枝淡黄色、或淡褐黄色,二三年生枝灰色
我出生在金沙江边,我的家是在一个半山坡上,门前有一个大石包,与路面相齐,下端是一个陡壁。石包上有一对明显的脚印,右脚脚面很深,十分清晰。左脚脚髁深陷,形同石臼,不见脚面和脚趾。藏族群众一看就明白:站在这里的人的所摆的姿势是正在用抛石器(藏语叫“乌朵”)抛石头。右脚脚面约有三四尺长,左脚脚髁有半尺多深。我从懂事的时候起就知道,那双脚印是英雄格萨尔留下的。我的家乡属于康巴地区,是《格萨尔》广泛流传的一
个性化教育的本质  《课程教学研究》2012年第12期刊发铜仁学院基础教育中心王中华副教授的《论个性化教育的误区及其正解》,提出要理解个性化教育的本质,摘编如下。理解个性化教育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去认识:第一,充分认识到个性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思想,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或者教育形态。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和一种教育原则,即强调尊重人和人的个性,提倡个性潜能的发掘
藏族土司佩刀是藏族古代军事文明的重要标志,不仅是藏族古代金属工艺水平的重要代表,也是藏族古代艺术品的重要标本。  藏族佩刀文化  藏族是一个勇猛彪悍的民族,佩刀是千百年来保持的风俗,藏族长刀不仅是战争中的重要兵器,也是个人身份和阶层的代表。藏刀在藏语中被称为 “直(止)”。藏刀在西藏已有千年历史,早在一千六七百年前,吐蕃部落就掌握了铜、铁、银的冶炼技术并开始锻打腰刀。  成书于明代永乐时期的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