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游族

来源 :篮球俱乐部·全明星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86914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但凡是NBA的球迷,没有人不知道达拉斯小牛的名字,一点不错,这就是达拉斯的本土球队,由于富豪库班从不吝啬美元,达拉斯小牛也是福利最好的球队之一,更衣室非常漂亮,赛场设备豪华,球员们能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享受训练与比赛。
  
  中国的历史地理逻辑中,有着“自古燕赵出豪杰”的说法,大致意思是燕赵之地民风彪悍,侠义勇猛之徒诸多,建功立业者不在少数云云;以某一地域作为某特殊人群出产地的逻辑推论,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陆也同样存在,承办2010年NBA全明星周末的达拉斯便是如此,这座城市被看作牛仔文化的代名词,更有甚于,人们提到“达拉斯”这个词汇,脑海中第一浮现出的场景就是跃马扬鞭的德州牛仔。
  
  不吃烤肉枉牛仔
  
  在《城事》系列中,笔者不止一次提到过餐饮与美食,说实话,在北美城市文化的文献中扯到“美食”这一类词汇着实有点乏味——美国根本没有本土文化的食品,在美国,想吃任何美食,基本都得找欧洲馆子或者亚洲食堂,带有美国烙印的本土食品也不是没有,譬如汉堡包与炸鸡块,会有人将这一类高热量垃圾食品看作美食么?这压根儿就只是果腹之物,将其命名为“食”固然不会有异议,强行要冠以“美”就有点强人所难。
  可美国真的没有原汁原味的食物么?万事无绝对,德州城市达拉斯就有着名闻一方的烤肉,在很多人心目中,烧烤差不多就是达拉斯的特产,也是这座城市最拿得出手的标志性美食——不过,很多事情不太能细究,若仔细去挖掘达拉斯烧烤的底蕴,最后还是会发现该食品起源有很强的墨西哥美食元素在内。除了达拉斯标志性的烤肉,这座城市还有着大量的正宗墨西哥餐馆以及混合德州风味与墨西哥风味的餐馆,可以肯定的是,达拉斯从来不缺少墨西哥菜,这有一点像在中国任何城市都能寻找到川菜湘菜一样,达拉斯的任何街区都可以寻找到墨西哥饭店招牌,而且根正苗红,味道很棒。
  德克萨斯是传统意义的草原州,而在地球上任何一片大面积草原周边的餐饮谱系中,都可以寻觅到烧烤食品的痕迹,此特征源于传承,所有放牧业都有地大物稀的特点,在数百年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年头,放牧者不可能随时随地寻找到一家餐馆吃饭,身为游牧人群,自然而然会衍生出相应的生存方式。不难想象,对游牧者而言,身边最不缺的就是成群牛羊,现杀现宰洗剥干净,随后采取最简单的烹饪方式—烤—来完成从生到熟的做饭过程。
  地球上,所有的游牧民族最初产生烧烤这一烹饪模式的本源,基本都是如此,由于每一处草原座落地的海拔温度湿度差异,顺其自然地催生出不同游牧民族对待烧烤食品的口味辅料等产生不同理解力的差异。所以,每一个风格的烧烤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在后默默默支撑,达拉斯的烧烤也不例外,建立在德州多年前的草原游牧生存状态基础上,而今达拉斯已经不依赖放牧养活生计,百年前的烧烤遗风泯然不灭,还在诸多饕餮的不停改善中变得越来越美味,越来越吸引各地游客的舌头。
  还得回过头说说美国餐饮文化,由于历史与文化底蕴不足的弱势使然,美国真没有本土意味的美食餐饮,高热量食品,油炸食品占据高比例的饮食结构,令美国餐饮缺少“美味”的理念,很多时候想要改善下口味,还真得不辞辛劳去法国餐馆意大利餐馆或者任何其它欧洲国家餐馆。
  考虑到美国本土餐饮文化着实有点不堪入目,达拉斯的烧烤可以被看作一道特色,尽管同时也得承认,这只是矮子里面拔长子的举措,任何人都不会连续三顿吃烤肉,烹饪手段单一化是妨碍烤肉成为主流餐饮的最致命障碍。
  
  城市起源
  
  美国的国家历史不过两百多年,因此,当读者们回顾美国城市历史时,会清晰发现很多城市最初起源于美洲大陆被发现后的五十年内,这主要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开发美洲大陆拓展计划所致,在欧洲的拓荒者看来,必须建立一些要塞作为商业,运输,中转,或者屯兵的枢纽,伴随要塞逐步发展壮大引发居民数量暴涨,不可避免地会相应地导致相关城市化产业蓬勃,帮助原有要塞完成单一功能性的进化,形成多功能性的“城市”。基于此城市进展主线索,美国的很多城市都留有殖民地痕迹,在城市历史馆藏中,能找到若干年前殖民者的残暴,以及抵抗者的英姿—可这所有一切,都不适用于描述达拉斯。
  达拉斯建立于1841年,换句话说,这座城市完全是独立战争后设立的新生代功能城市,不同于殖民地时代的功能性自然进化,达拉斯从开挖第一铲地基开始,就有着明晰的建设方向,就是作为河道运输的中转枢纽,其职能就是利用城市原始规划中的河道港口优势,完成河道贸易运输的使命。自然,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历史告诉我们,地球上已经不存在单一功能的城市(少数军管城市例外),绝大多数城市都会在原有功能性上衍生出诸多相关产业,最合理的解释是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不可能沿用原模式处理日益膨胀的生活需求,接踵而来就会顺水推舟,从房地产,到服务业、娱乐业、汽车业、轻工业、金融业以及快速消费品业,都会与城市同步成长,最终成为巨大都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达拉斯也是如此,原始的“贸易港”设定无法阻挡这座城市功能多样化,而今的达拉斯在接近170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演化为一座兼容金融、服务、轻工、科研、保险业诸多元素的城市。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军工产业的兴起,上文提到过,达拉斯成立于1841年,这座城市没有经历过美国独立战争的洗礼,可在战火蔓延地球大多数角落的两次世界大战后,达拉斯在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空战装备的运作思路下,很快发展起发达的航空机械设计生产流程;在美苏两大阵营冷战时期,达拉斯也是重要的军装要塞,源源不断为美国政府提供高新科技装备。多年后的视角审视冷战历史,人们会很清楚阅读到这无非是两大军事巨头砸钱听响的闹剧,因而,当苏联的经济命脉再也承载不起军备竞赛所需的压力而崩溃时,美国政府一夜间发现自己站在地球最高端,手头有着足够把整个地球炸几回都绰绰有余的军备却找不到发泄的对手,此刻,几乎所有美国本土境内的军装产业都面临转型,达拉斯也不例外,结束冷战后的达拉斯处在两难境地,一则已经云集了大量的技术工人,二则军工需求量锐减,生产力高于需求量的矛盾顿生,作为应变措施,达拉斯在日后的10年内雨后春笋般建立大量高新科技企业,优秀技术工人有了饭碗,也解决了产业格局变化的棘手问题。
  
  牛仔之城
  
  人们所知道的德克萨斯似乎是一个广袤无垠的草原,东边放牛,西边牧马,带毡帽的牛仔套索与枪法精准,浪漫与激情并重,一派天地豪情胸怀的味道。其实,达拉斯与草原以及牛仔文化挂钩的说法并不完全是实情。
  达拉斯的本初状态的大批草原空旷地带有着丰富的棉花种植业,其余农作物的种植业也同样发达。在此硬件环境下,草原文化的确存在,却远远没有到人们想象中那般统治力的级别,那“牛仔之城”的称谓从何而来?在建立初期的达拉斯,的确有着相当规模的畜牧业存在,该产业的发展并非因为地貌,而是更多源于达拉斯运输枢纽的地位——且让人们先回顾一下而今的运输业,人们会清楚知道,当代的运输业已经很难看到大批牛羊牲畜的批量货运业务,可在一百多年前不同,那年头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牛羊等畜牧产业很大程度依赖放牧而非机械化养殖,基于此,大批牛羊常常得在固定的庞大牧场养殖后,再长途货运到其他城市完成屠宰加工。
  早在本文初就提到过,达拉斯有着河运的优势赖以为生,鉴于河运成本低,虽然速度不快,可牛羊类毕竟不同于海鲜类容易变质腐败,所以很多畜牧业企业都乐意使用河运完成大批牛羊的远距离迁移,所以,达拉斯就理所当然会发展出一项较为特别的产业:畜牧运输以及暂养业。
  畜牧运输过程中,会涉及到大群牲畜的交通工具变化,譬如从陆地到船,或者从船到陆地,这就需要大批娴熟的牛仔们做套牛工作,也需要大批的优秀畜牧工作者维系运输过渡过程中的暂养。举例来说,在某些运输高峰时段,没可能一群牲口赶到码头就直接装船发往其他港口,也许会在达拉斯待几天或者几周时间等待船期,此刻,显然需要体系化的暂养业来伺候这群牲口的吃喝拉撒等工作。
  达拉斯“牛仔之城”的说法,最本源的出处就在于此,牛仔们会阶段性放牧,在草原驰骋,迎风而立,仰天长啸,鞭影重重,道不尽荡气回肠,可人们听闻牛仔传奇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赫赫有名的达拉斯牛仔们,绝大多数赶的牲口是别人家的买卖,英姿勃发的牛仔们是打工者,而非小业主。
  纠正一个观点:牛仔裤,其实与达拉斯毫无关系——牛仔裤最早起源于1853年的加利福尼亚,是淘金者们喜好的裤子,因为其耐磨耐脏而受到推崇。某些西部电影,将牛仔裤与西部牛仔密切挂钩,只是理解误区而已。
  
  惨烈一击
  
  众所周知,美国法律允许成年人合法拥有枪支,尚武精神不能说是十恶不赦之罪,但客观带来社会不安定因素。读者们不妨回忆一下,国家首脑被刺杀的勾当,通常会出现在什么国家?没错,一般来说,国家首脑被人一枪爆头的事儿,绝大多数都在战局动荡的非洲小国或者南美某岛屿,绝少见到超级大国元首会有此厄运,问题是美国总统却因为民间枪支存在的缘故,常常面临生命的威胁。
  话题回到达拉斯,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惨案发生地就在达拉斯,当时凶手藏身于一栋六层楼的顶层,从窗户完成对肯尼迪的狙击。迄今为止,这桩案件还有着诸多疑云以及不同版本的记载,对于凶手的认定问题,也有不少史学家认为存在不确定线索,可总而言之,一个大国的首脑在自己国家被刺客狙杀,总是摆不上台面的悲剧。
  而今,这一栋当年凶手藏身的六层小楼,已经被改建为一家博物馆,名字就叫做“第六层”,里面陈述的文献与物件,均与肯尼迪总统遇刺事件相关。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是刺客奥斯瓦尔德个人完成整个刺杀行动,可很多史学家都认定,背后有着太多政府不希望民众了解的内幕,该调查报告问世的那一天起,就受到无穷无尽的证据拷问,在美国民众心目中,这个事件的影响力达到何种地步?1993年,好莱坞导演奥利弗·斯通将其改编为电影《肯尼迪》,描述的就是这一桩疑案。
  时间跨度过去接近五十载,昔日的鲜血与悲恸均称过眼云烟,摒弃任何种族或者政治或者宗教或者肤色的冲突因素来解构,人们最可以肯定的是任何矛盾都不应该使用枪来说话,达拉斯第六层博物馆静静地陈列,不做评价,只是陈列,目的也是提醒世人:鲜血找不回世间公理。
  遗憾的是,作为肯尼迪总统刺杀事件的最大受害人美国政府本身,常常忘记这一信则,除了将总统身边的贴身特工保卫级别不停提升以外,美国依旧枪械横行,是不是能经常听闻到校园枪击之类的惨剧发生。
  枪没有罪,持枪者却可能在头脑发热时作出任何不理智行为,达拉斯不希望硝烟,因此,有时候在肯尼迪总统遇刺周年时,会看到博物馆门口有安静的示威人群,他们抵触的未必是社会,只是枪,是不该让孩子们接触到的枪。
  
  职业篮球
  
  但凡是NBA的球迷,没有人不知道达拉斯小牛的名字,一点不错,这就是达拉斯的本土球队,由于富豪库班从不吝啬美元,达拉斯小牛也是最拥有福利的球队之一,更衣室非常漂亮,赛场设施豪华,球员们能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享受训练与比赛。
  达拉斯并不是篮球传统城市,小牛队成立于1980-81赛季,在NBA的球队资历中,最多只能算中等资历的球队(NBA历史扩张,除1948—49赛季吞并NBL以及1976-77赛季吞并ABA之外,最大的一轮扩张浪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及70年代初,包括中国球迷熟悉的公牛,火箭,超音速,雄鹿等球队均为此阶段进入NBA)。而在小牛不算太长的球队历史上,80年代中期一度爆发出相当不错的战斗力,有过连续赛季超过50胜的战绩出现。请注意,此时此刻,距离达拉斯小牛成立只不过六七年而已,而在NBA的漫长历史上,新军能迅速突破50胜的情况并不多见,通常新兴球队需要更长时间的培养才能逐步进入正轨。
  提到20世纪80年代的小牛,两个名字必须提及,尽管中国球迷对这两位猛人知之甚少:其一,马克·阿奎尔;其二,罗兰多·布莱克曼。这两大炮手,联手支撑80年代小牛的天空,每场球并肩作战轰下五十分以上绝非罕见。如果把新世纪初的小牛排除在外,仅仅以之前小牛作为历史参照物的话,马克·阿奎尔与罗兰多·布莱克曼几乎可以被誉为球队历史最强大火力组合,他们都是摧枯拉朽的攻击手,一球在手就敢单枪匹马叫板任何对手,愣是要说阿奎尔与布莱克曼在NBA历史地位如何高如何高倒也不至于,他们都有几分乱拳打死老拳师的套路,自然,谁都不会喜欢对手阵营中有这样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儿,更何况80年代小牛一搜集还就是俩,让对手头痛也在情理之中。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小牛“达拉斯3J”名动一时,指的是杰森·基德,杰玛尔·马什本,杰米·杰克逊,不论是基德指东打西的阵地战指挥能力,还是马什本与杰米·杰克逊相当卓越的得分力,都让小牛球迷看到球队冉冉上升的希望。谁料想最后“达拉斯3J”情场争风吃醋,球队分崩离析,令“3J”的称谓空有历史口碑却拿不出什么实质性战绩,未免多了几分遗憾。话得说回来,为美女大打出手争风吃醋的勾当,倒是蛮符合人们心目中拓荒时代美国中西部小酒吧中牛仔们的品味。
  新世纪初,尼尔森主帅为小牛队敲上狂轰滥炸的烙印,这支球队不停提速,不停快攻,不停攻守转换,不知疲劳,不会防守(或者说,也压根儿没打算防守),以水银泻地的攻势缔造联盟第一火炮营的形象。虽无总冠军面相且在老板库班的率领下带有稍许暴发户气质,却奠定球迷人气,视觉欣赏性极强的球风当道,俨然西部劲旅行列中的一路诸侯。
  而今的小牛,仍然是西部冠军有力争夺者,中生代球员们还能维系若干赛季的续航能力,球队上上下下都在谋求一个瞬间涅磐的机会,因此,某年某月某一天,当你看到达拉斯小牛再度站在NBA总冠军赛场,请千万别觉得惊讶,算起来,小牛等待这一天也着实有些年份,也该轮到牛仔们出人头地一把!
其他文献
国籍:法国  出生:1955年6月21日  位置:前腰  国家队数据:72场/41球    大师难改命运安排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开始前,全世界媒体都在猜测31岁的普拉蒂尼能否登顶世界巅峰,因为他已经史无前例地连续三年荣膺欧洲金球奖,并且率领法国夺得1984年欧洲杯冠军。这位球迷心目中的绿茵主宰确实没有让人失望,在他的穿针引线下,法国队多点开花,小组赛阶段击败加拿大和匈牙利,战平强大的苏联
期刊
国籍:德国  出生:1961年3月21日  位置:中场  国家队数据:150场/23球    为国出场150次、打入23球的马特乌斯是德国足球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其辉煌国脚生涯的顶点,当然是1990年7月的罗马奥林匹克球场,作为队长和场上灵魂,他率领西德队历史上第三次登上了世界之巅。而他所留下的五次参加世界杯并出场25次的纪录,至今没人打破。    三次挑战,四个进球,终登圣殿    意大利之夏,2
期刊
国籍:巴西  出生:1966年1月29日  位置:前锋  国家队数据:70场/55球    扬威美利坚    “罗马里奥所有的活都是在一块明信片大小的区域里完成的。”1994年率领巴西勇夺世界杯冠军的队长邓加如是说。跑动不多,作风懒散,这就是罗马里奥在美利坚之夏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可一旦他杀入禁区,立刻就会在瞬间变成冷酷无情的刺客。  1994年世界杯巴西队的首场比赛,罗马里奥就迅速进入了状态,他
期刊
国籍:巴西  出生:1964年2月16日  位置:前锋  国家队数据:75场/39球    独狼的最佳拍档    一个是满场飞奔的勤奋射手,一个是绝对的禁区之王。在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上,贝贝托与罗马里奥这对搭档用天衣无缝的配合、赏心悦目的进球征服了全世界的球迷,两人也成为了巴西队第四次问鼎世界杯的最大功臣,而贝贝托那一段源远流长的“摇篮舞”更是成为了黑白江湖中永恒的经典。  1964年出生的贝
期刊
第14届世界杯    举办时间:  1990.06.08~1990.07.08  地点:意大利  球队排名:   名次球队    1西德   2阿根廷   3意大利   4英格兰   5南斯拉夫   6捷克斯洛伐克   7喀麦隆   8爱尔兰   9巴西  10西班牙  11比利时  12罗马尼亚  13哥斯达黎加  14哥伦比亚  15荷兰   16乌拉圭  17苏联  18奥地利  18苏格兰
期刊
国籍:保加利亚  出生:1966年2月8日  位置:前腰  国家队数据:83场/37球    力压群英揽金靴    谈到保加利亚和1994年世界杯,大多数球迷不知不觉就会联想到“奇迹”这个词汇,从预选赛最后时刻绝杀法国,再到决赛阶段闯入四强,这支东欧球队的表现令人啧啧称奇。作为球队当仁不让的第一球星,有着“霹雳火”之称的斯托伊奇科夫在美利坚的绿茵场上“熊熊燃烧”,除了将保加利亚带到世界杯第四名的高
期刊
国籍:罗马尼亚  出生:1965年2月5日  位置:前腰  国家队数据:125场/35球    玫瑰碗的长虹    由于在上世纪整个90年代都表现出色,球迷将“黄玫瑰”这一美称送给了来自东欧的罗马尼亚队,而在罗马尼亚的“玫瑰丛中”,身披10号球衣的哈吉无疑是最耀眼的一朵。哈吉有着出神入化的左脚技术,在1994年的美利坚之夏,这位“喀尔巴阡山的马拉多纳”和他的球队甚至取得了比马拉多纳领衔的阿根廷队更
期刊
国籍:荷兰  出生:1969年5月10日  位置:影子前锋  国家队数据:79场/37球    荷兰球员大多以“飞翔”的姿态著称于世,如永远的“飞人”克鲁伊夫、十年前的 “小飞侠”奥维马斯以及今日的“小飞侠”罗本等,但也有“不会飞”的荷兰人同样让人铭记,他就是博格坎普。  “冰王子”博格坎普退役后远离足球圈,专业造“冰山”(他经营的一个服饰品牌),但江湖上还流传着关于他的传说——两粒经典入球,不论
期刊
国籍:意大利  出生:1960年4月28日  位置:门将  国家队数据:出场58次    最牢固的铁闸    “球门好比是我的家,如果比赛中被对手攻入一球,我就觉得好像是家被掠夺了一回”,意大利门神曾加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在1990年本土举办的世界杯上,意大利队将防守上升到了另一种境界,巴雷西和贝尔戈米等人组成的防线密不透风,而即便他俩偶有闪失,身后还有一道从不失手的“铁闸”曾加,他创造的前无古人
期刊
知道美国男篮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的表现吗?每场比赛的得分都超过100分,每场比赛的失分都在85分以下,八场比赛场均净胜对手43.8分,以不败战绩夺得金牌,这就是美国男篮在那届奥运会上做的事情。震撼的表现以及巨星云集的阵容,让他们在赛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后来人们称那支美国男篮为“梦一队”。是他们让全世界的球迷真正看到美国篮球的强大,而他们对全世界球迷的震撼以及对世界篮球的影响,也是用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