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师与教材的有效关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s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生的,能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理解、把握教材是关键!
  于永正老师说过:“把握教材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目前我们多数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对文本浅尝辄止,缺少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往往过分依赖教参,查阅现成的教案或教学实录,把别人的设计依葫芦画瓢搬上课堂,对文本缺少个性解读。无法让自己的课堂发出光彩,更无法与学生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
  小学语文教师把握教材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甲说:“应有‘细嚼慢咽’之素养,了解文本中的深层含义,知道本学科各年段、各单元的重难点,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法,根据课中学生的反馈结果,及时完善自己的教学。”乙说:“需要有‘崇文’的素养,语文教学,他是一个知识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掌握丰富的知识,这样才有助于帮助我们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确立教学中心目标。”
  那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具备哪些把握教材的素养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一、“真心喜爱”是前提
  把握教材时“真心喜爱”的素养你们拥有吗?为什么在钻研教材上首先要拥有一份喜爱呢?其实答案非常简单,这是我们爱语文的表现,在钻研教材上,不把爱放进去,大概地看看,必然会产生一般的效果。如果我们喜爱了,必然收获着钻研教材的快乐,在这一方面不是一句空话。我曾在《美国中小学教学技巧2000则——美国教师教学法》一书读到这样一段话:“无论工作的哪个方面,你都要喜爱它;这种情绪将给你身边的人带来正面影响。孩子们对消极的气氛往往非常敏感,也常常因之而产生不佳的反应。”让我读到这些话时,心里好像没有多少愉悦感,原因很简单,我从教5年,是第一次看到,将“喜爱”写于钻研教材的。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种以“喜爱”为前提,必然会收获另一半的成功。 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从钻研教材一开始就要有着大爱:一爱教材,二爱学生。
  二、“人文情怀”是纽带
  从长期的钻研教材中我们体会到,语文的熏陶作用,既来自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也来自语文教师自身所闪烁的“人文情怀”。
  “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是否想过:把握教材时要使学生有感悟,首先自己就要有感悟;要使学生去体验,自己要先去体验。小学语文教材涉及各种体裁,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视野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较宽的阅读面和较大的阅读量更是必不可少。在我们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地思考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了教师的思考,才会有学生的思考。 “人文情怀”是搭建文本与生本一座桥梁。
  三、“理性融合”是关键
  我们第三种把握教材的素养就是需要“理性融合”。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语文本身就是一种“融合”。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春联》一课的教材研究,过去老师们教这课,往往只文本的角度来钻研,把此课研究成了春联知识教学课,因此整个课堂就把春联的作用、春联的内容分类、春联的特点作为重点,学生也围绕着这一切读、背、积累。事实上,从这样的课堂,就可以看出老师对春联认识的肤浅。有人会说,对四年级的孩子没有必要认识的那么深刻?我认为,作为一名母语老师,教这一内容,必须认识深刻,尤其要从中国特有的文化角度来思考研究,只有这样钻研,才能有“融合性的课堂”,学生才能感受到“春联”是中国人憧憬美好生活的一个标志。我曾经以“你知道中国人是怎么贴春联吗?”“家家是不是每年都贴春联?”、“春联是不是都写在红纸上?”等问过一些老师,很少有人能够讲明白。讲不明白,学生就很难体会到中国这一文化的魅力。春联要在年三十那天贴(当然一些店、企业等往往因为放假提前两三天贴),这天贴是对一年的美好总结,这一贴预示着明天早起(正月初一)在第一缕阳光下看到美好的开端。如果那一年,家中有人离世,春联就不贴了,看到别人家的春联,想着亲人,这里还有一番对亲人的思念,第二年年终,不能因为人的离开就不工作了,这一年的成功、收获还是要总结一番的,春联便贴上了大门,因为亲人才离开一年多时间,不能在红纸上写春联,应写在蓝色的纸上,亲人去世第三年,春联就是红色的了。讲述这样的历史,春联的人文味儿不也在其中吗?钻研教材达到这一步,课堂上,孩子们听着身边的事,想着对联上的每个字,那种汉语的特有的美不就像涓涓溪水流入心间了吗?
  “融合”不是属于哪一篇课文,而是属于整个语文世界,因为再好的语文教材也不可能把整个语文世界囊括,有了这种“理性融合”的素养,我们才能让学生领略语文世界是无穷的。
  四、“再造素材”显匠心
  偶然间,看到薛法根老师的一篇文章《不妨做个“教书匠”》,这篇文章让我对把握语文教材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理解。从古至今,教书匠”是对“教师”的贬称,或者说谑称。但我知道,如果对教材没有一点“匠”的心思,对教学没有一点“匠”的技艺,却是难以上出一堂好课。
  在把握一篇教材时,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是作者行文思路的机械重复,而是以作者的行文思路为依据,进行大胆的再造素材。
  当我拿出我校所研究的省级课题《规范与有效: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实践研究》再来看自己设计的教案时,发现在研读方面有这样一条规范:“认真研读教参,亮出个性观点。”那么如何才能创新,怎样将整篇课文的教学都围绕课题进行再造与突破呢?
  在第一次备课过程中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说“看到‘诗情’你会想到哪个四字词语?”这样一个问题抛下去后,自己并不明确设计意图是什么,和后面的教学也勾连不上,于是,在高校长的点拨下想到:“诗情”则是一首诗表达的一种情感,那么《田园诗情》是什么诗,又是表达的什么情呢?想到这里再看文章,突然发现,一幅幅荷兰风光图不就像一首首小诗吗?将这一首首小诗所表达的情感体悟出来不就是匠心所在吗?
  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思路并非作者行文思路的“复印件”,而是经历了一个“理性融合”和“再造素材”的过程。
  一堂普通的小学语文课,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把握教材的重要。“映阶碧草自春色”——台阶上的小草虽然不起眼,但诗人用心灵发现了它的生命价值,发现了每一个生命独特的春情、春意。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像这位诗人一样,用自己的慧眼,拥有一种独特的素养去捕捉文本中的每一朵浪花,每一抹亮色,那么我们的课堂必定在生成中绽放生命的旋律,萌发个性化的气息。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时时精彩的!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泉水叮咚响,一段生命一段歌,我应当拨动我生命的琴弦,哪怕再轻微,也应当发出属于自己的音响."这是大荔县水务局干部马建民的人生道白.1992年,马建民患胃贲门癌,县上某名医断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将"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列为"十五"和"十一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一.
石泉县是一个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典型旱作农业县.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18万石泉人民经过27年的艰苦创业,靠勤劳的双手,终于在1998年实现了人均1亩基本农田的目标.
期刊
湖南省永州市除江华瑶族自治县外,祁阳、新田等7县21个乡镇为少数民族地区,249个村,总人口161 562人.如何加强少数民族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建设,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接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课题组通知,经中文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专家组评审,本刊已评为中文医药卫生核心期刊。此研究结果表明,本刊在文献被引量、影响因子、即时被引系数等
期刊
为减少人工流产术中疼痛和术后副反应的发生,笔者尝试人工流产术前直肠置入双氯芬酸钠栓联合利多卡因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04年3月15日,甘肃省委宣传部、省人口计生委、卫生厅、公安厅、司法厅、文化厅、旅游局、妇联、共青团、计生协会10个部门和兰州市政府联合召开甘肃省拓展国际合作艾滋病防
宫颈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临床发病率低,常被误诊而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需要切除子宫才能挽救生命。应用甲氨喋呤(MTX)+明胶海绵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宫颈妊娠(简称介入治疗)是目
摘 要:成熟资源型城市作为国家能源资源的核心保障区,绿色转型任务不可轻视,为促进其绿色转型政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同时为转型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研究基础,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设计了能源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技术5个子系统的成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调整政府、产业、企业3大转型主体的政策参数,模拟了各政策情境下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增加投资型环境规制政策的力度比费用型环境规制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