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豆肥料及高产施肥技术

来源 :中国农业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inc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栽培大豆所需的肥料进行深入展开分析入手,阐述了大豆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与大豆需肥之间的关系,大豆对N、P、K等主要营养元素需求的分析以及需肥特性和主要放入途径。并结合上述问题的阐述介绍了黑河地区春大豆的施肥技术要点。综合介绍了基肥、种肥、叶肥和微肥的施用技术。
   【关键词】肥料 栽培 高产 施肥
  
   一、大豆肥料
   大豆是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的油料作物,因此需要吸收大量N、P、K等多种营养元素。大豆本身在生育期内又有固定氮素的能力,所以不能依据测定的大豆植株所含N素的量施用N肥,否则会抑制大豆生长影响固氮能力。但是仅靠大豆本身的固氮能力又不能满足大豆丰产的要求,因此,在苗期和生殖生长期施一定量的N肥,可显著增加大豆的产量、改善品质。磷素营养有利于大豆结瘤固氮、促进氮代谢、合成蛋白质,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合成油脂等。磷又是作物体内DNA、RNA的组成部分。所以磷肥的施用是大豆施肥的重要一环。另外,K肥和微肥中的钼、硼、锌、锰等对大豆生长有良好反应。那么在给大豆选用施入肥料时,应综合考虑。
   1.大豆的需肥规律
   豆在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内需要: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氯(Cl)、铁(Fe)、锌(Zn)、锰(Mn)、铜(Cu)、钼(MO)、硼(B)等16种元素。其中C、H、O、N、P、K是大量营养元素,Ca、Mg、S、Cl、Fe是中量营养元素,Z n、MN、B、MO、CU是微量元素。N肥在大豆苗期的吸收量占整个生育的28%,分枝期占12%,開花期占 26.8%,成熟期占2.1%。P肥在大豆苗期到初花期占17%,初花期到鼓粒期占70%,鼓粒到成熟期占13%。K肥在大豆结荚期吸收量最大。钙肥需要量最多的是在鼓粒期。钼肥是根瘤固氮酶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大豆的需肥规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大豆的“氮素饥饿期”。大豆本身在生育期间具有固定大气中氮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由弱及强的,大豆出苗后主要靠子叶中贮存的养分生长,到第一复叶期子叶中的养分消耗快尽,但是这时大豆的根瘤刚刚形成,固氮能力很弱,此时根系又不发达,吸收养分的能力差,叶色开始转淡,植株会出现暂时的缺氮现象。
   2.土壤的供肥能力与大豆的需肥关系
   选择大豆的施用肥料当然不能与土壤结构脱离关系。在土壤中也含有前面提到的大豆的生长发育所需的16种营养元素,其中C、H、O主要来源于大气和水,其余13种来自于土壤。
   2.1土壤供肥力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土壤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土壤的供肥能力越强,特别是P素营养,在干旱的土壤里施入P肥往往没有什么效果,而在湿润的土壤条件下则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夏季雨后大豆呈快速生长状态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2.2大豆需肥高峰期与土壤供肥之间的关系
  大豆固氮高峰期早于植株需氮的高峰期。春大豆幼苗期地温较低,养分释放缓慢,随着大豆不断的吸收和消耗,土壤水解氧分不断下降,到盛花期降到最低水平,鼓粒期以后地温逐渐升高,土壤养分分解快,逐渐恢复地力。所以,大豆的供肥高峰并非需肥高峰期。土壤的供肥力是限制大豆生长的因素。
   3.大豆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分析
   大豆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与各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大豆的品种特性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大豆栽培面积广,生长条件极不相同,再加上农业技术措施的影响,就更使之复杂化了,因此,各地大豆对主要营养元素的需要量自然是不同的。所以,为了满足大豆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就必须深入了解大豆的需肥特性,并且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大豆丰产。
   4.大豆的需肥特性及施用途径
   大豆形成与和谷类作物相同的总产量需要大量的肥料。每生产百粒大豆籽粒需施纯氮肥6.6~7.2千克;五氧化二磷1.35千克;氯化钾1.8~2.5千克。(该组数据引自.杨佑明.科学施肥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此外,在形成大豆总产量的同时,钼肥等微量元素也是不可缺少的。大豆形成大量的蛋白质、脂肪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交替进行,在养分的分配上把握如何使营养生长健壮的同时,又能充分保证生殖生长的需要,才是提高大豆产、质量的关键。
   4.1大豆的N素营养
   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很高,N素是构成籽粒内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细胞核、细胞质和酶的组成成分。大豆N素营养的特点就是根部长有根瘤,根瘤菌通过固氮酶的作用将空气中的N转化为可供大豆吸收的铵态氮。这表明大豆的N素营养并不完全来自于土壤肥料。另外,大豆属于深根系作物,可吸收利用深层土壤的养分,在比较贫瘠的土壤上也能得到一定量的收成。
   4.2大豆的P素营养
   大豆是高油作物,其中种子富含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大量的P直接或间接的参与。P参与大豆籽粒中核蛋白的组成,同时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甘油脂主要代谢中间产物的形成和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形成有突出贡献。大豆施P往往比施N的增产效果更明显,既有利于营养生长,又能有效的增加根瘤固氮酶的活性。
   4.3大豆的K素营养
   钾参与大豆的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糖的运转。缺K会导致光合作用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光合产物由叶片向外运输受到抑制。K还可促进维管束发育,使植株坚挺。因而具有抗倒伏的机能。K在细胞内有调节水分,维持适当的膨压,增强抗早霜和抗旱性,K是保证大豆健康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K具有促进根瘤形成的作用,可提高根瘤固氮酶的活性,能增加根瘤菌的数量。K素营养还能改善大豆的品质,据大量试验证明:使用K肥可以减少种子发霉和皱缩率,增加粒重,提高芽率和含油量,所以我们说大豆有嗜K的营养特性,在整个生育期的需K仅次于N而高于P。
   4.4大豆的Ca素营养
   钙对大豆的生长发育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营养作用,二是调节土壤PH值的作用。大豆是相对需钙量最多的作物,钙有利于细胞的结合,为细胞分裂素所必需。钙是若干酶系统的活化剂,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钙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产生的草酸作用,形成草酸钙沉淀,可免除草酸过多产生的毒害作用。在缺钙的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有显著的增产效果。钙肥可做基肥、也可在初花期追肥。
   4.5大豆的Mg素营养
   大豆植株体内含镁量通常比禾本科作物多2~3倍,有时甚至还要多。镁与大豆的N素营养有关,有增加大豆根瘤菌固定N素的作用。镁与磷的关系较为密切,缺镁并不妨碍大豆对磷的吸收,但会限制P素营养从营养器官向籽粒中转移,因为P多半是以磷酸镁的形态在植株体内运转的,一般来说,土壤中的镁素并不缺乏,但是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中需要大量镁素营养,可通过施用钙镁磷肥来补充。
   二、结论
   综上所述,深入了解大豆的需肥规律、需肥特性,合理选择施用肥料,采用正确的、合理的施肥方法,是提高大豆产量的一项关键性措施。这项措施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以大豆的品种特性,种植区的土壤供肥情况,年积温和栽培技术为依据,与其紧密结合,因此,栽培大豆在肥料的选择和施用上要谨慎行事,因地置疑。
  参考文献:
  [1]金为民.土壤肥料.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浙江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中国农业出版社.
  [3]黄照愿.科学施肥.金盾出版社.
其他文献
在生产轻型纸过程中,通过优化双盘磨磨浆工艺和选择适宜的磨片齿型,降低了磨浆电耗,提高了浆得率,保持了纤维湿重,提高了成纸物理性能。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light
河南瑞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系国家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2003年11月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具备承揽高度200米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或高度240米
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 Maxim)是忍冬科忍冬属的落叶灌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金银木耐旱、耐贫瘠土壤,是优秀的观花观果树种。近年来,金银木在分车带中以绿篱形式种植,表现、观赏价值较好,在银川市道路绿化带中应用较多,但金银木徒长现象十分严重,表现为营养生长阶段株型扩散,生殖生长阶段花葶细长,花期后期花葶倒伏现象严重等,大大影响其观赏品质。   应用植物生长抑制剂控制植物
一、整地    1.地块的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结构良好、土体上虚下实,耕层疏松通气,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的地块。   2.整地   前作收获后立即灭茬,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早秋耕。耕翻深度16~20cm,接着进行耙压。耕、耙、压作业后,地表要平整,土壤要细碎,无大坷垃,土壤疏松、干净。之后起垄、镇压。垄距60cm,垄要直,50米垄长直线误差要小于5cm。   二、播种  
【摘 要】从备耕,选种,播种;地膜覆盖,破膜出苗;及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对地膜花生种植技术进行总结。采用此技术可以使山区花生提早播种,增加积温使花生获得高产,节约劳力,并可确保二季晚稻安全孕穗。   【关键词】花生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在赣南早花生——晚水稻栽种十分普遍,特别是我县地处山区,耕作地也都是早花生——晚水稻为耕作模式。山区气温比平原总是慢半拍,许
做为管理者必须明白这样一点--我们的工作是要满足客户的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并不是什么“艺术”,而是必备的能力.既要满足客户的商业需求又要保持团队的创造
农作物种子在发芽前要经过浸泡,使其吸水后从休眠状态进入萌动状态。浸种对作物的发芽、成秧以及栽种后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作物收成起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浸种是在清水中进行。为了防治病害,有时也在清水中加入少量农药。沼液浸种,是农民群众在沼气综合利用的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浸种方法,它同清水浸种相比,不仅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成秧率,促进种子生理代谢,提高秧苗素质,而且可增强秧苗抗寒、抗病、抗
【摘 要】番茄是河南省栽培最普遍的果菜之一,在各地市种植较为普遍,且种植范围和面积仍在继续扩大。本文论述了番茄高产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为番茄种植提供了技术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番茄 高产 病虫害防治 田间管理     番茄是河南省重要的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番茄是喜温作物,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0~25℃。气温低于15℃或高于30℃則影响正常开花授粉,昼夜持续高温,空气湿度
介绍多通道烘缸的结构及原理,通过实验证明多通道烘缸节能效果显著,并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通道内热流、通道表面温度分布、冷凝传热系数、通道高与宽的最佳比例等方面进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