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教学在我国不同的高等教育院校中有着不同的模式,单科目的音乐学院、艺术类院校、师范类综合大学与综合性大学等都有着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决定了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基于此本文对各种钢琴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作出分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 钢琴教学模式
不同的高等教育院校对应着不同的钢琴教学模式,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这些异同点是我们分析并认清目前钢琴教学模式的关键。
一、教材选择的差异。单科类音乐学院的教材乐曲中包括奏鸣曲、复调作品与中国作品。教材中所选取的练习曲数量较多,如车尔尼的《钢琴练习曲849》、《钢琴练习曲299》、《钢琴练习曲740》,莱蒙《练习曲》,杜佛诺依作品《钢琴练习120》,克拉莫《钢琴练习曲》等,尤其到了七八级的学生需要有着一定的音乐表达能力与手指技巧,重点是开拓学生的视野与理解能力,同时在钢琴教学中注重对基本功的练习,通过基本功的训练对钢琴弹奏方法及时巩固与调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综合类大学的钢琴教学没有基本技巧练习,但是对于基本规格的示范性与师范性却高度重视,在掌握正确规范的钢琴技巧与方法的同时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上练习曲调与复调曲。师范类综合大学的教材注重基本功练习,练习曲多是复调类、小品等,钢琴教材具有实用性与师范性,此种模式下的学生具有着较高的教学潜力。
二、在教学内容上的区别。单科类音乐学院对每一级别的教材内容要求比较详细,将技能训练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最终将技能训练发展为既有技能训练又有理论学习,既有感情表演又可以渗透音乐美学教育,既可以注重钢琴演奏又能够编配即兴伴奏,既可以学会弹好钢琴又能够学会怎么样教琴,最终在实践中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也就是满足对钢琴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实现课程的整体宏观性。综合类大学的钢琴教学将技能训练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钢琴课与即兴伴奏课的相互补充。师范类院校钢琴教学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编排,在传授钢琴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将相关学科知识如《钢琴艺术史》、《钢琴教材分析》、《钢琴伴奏艺术》等进行讲授,如此,钢琴教学内容可以涉及到基本功练习、练习曲、复调乐曲、大型乐曲等,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所涉猎,对钢琴固有学科内容进行调整补充。
三、教学方法上的不同。钢琴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等,其中讨论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能力,可以实现对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贯彻。单科类音乐学院注重示范练习法,其中钢琴教学练习应该是合理有效有计划进行的。综合类大学的钢琴教学注重按照每个学生特点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通过对代表性曲目的讲授,提高演奏者的技巧与音乐表现力,教师通过自身的示范演奏与形象语言来揭示音乐内涵,调动学生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师范类综合大学的钢琴教学注重课堂教授与示范相融合,可以有条件的听名家演奏录音,在运用讲授法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等,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启发他们的思维与想象。
四、教学形式的差异。单科类音乐学院为保证教学质量与满足教学大纲,通常是“一对一”专业授课,并通过与小组课、集体课、公开课等形式相结合。定期的举行演奏会、独奏会、综合音乐会等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艺术“表演实践”锻炼与观摩交流。综合类大学的钢琴教育是按照每届新生入学时的基本素质来严格考核,采取“一对一”、“一对二”与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授课形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集体课不能取代个别课,理想的教学形式应该是集体课、小组课与个别课的结合,集体讲授可以传授共性知识,个别辅导能够解决技术上的细节问题,如此双管齐下,便可达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同步提高。师范类综合大学的钢琴教学是按照学生的实际程度来划分教学形式,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形式有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公开课与研究课,研究课通常有着一个明确具体的研究目标,按照需要采取几个教师对一位学生进行授课,此种形式可以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与才能来提高教学质量。
结论
通过以上对各种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教材内容应该一目了然,曲调注重实用性、代表性与典范性,通过一定数量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与处理能力,增加对钢琴作品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学习与提高钢琴的即兴伴奏能力,同时,钢琴教材加强对音乐听觉、音乐记忆、创造能力等的全方位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中,断奏音阶、连奏双音、八度和弦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这是学生学习钢琴演奏与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同时还要加强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通过开设伴奏课程,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分析各种伴奏手法,为以后的即兴伴奏储备大量的感性材料,钢琴教学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全面寻找到适合音乐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实用之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大学时期的学生已经进入成年期,虽然错过了早期钢琴技能开发的最佳时机,但是只要发挥成年人理解力强与肯努力坚持的特长,来扬长避短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选择需要结合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与学生的实际状况来选择。
总之,在钢琴教学中无论采取什么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都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来决定,在实际运用中将几种形式方法等相结合渗透,创造出适合于自我实际的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施红莲.理想的“无模式”境界离我们有多远——论教学模式观对新时期音乐教师成长的影响[J].中国音乐教育,2004,(04).
[2]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孙鸣.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之我见[J].钢琴艺术,2002,(06).
作者简介:
白云(1980.05―),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现工作于德州学院音乐系,中国近现代音乐,讲师,研究方向:视唱练耳教学与理论研究。
关键词:高等教育 钢琴教学模式
不同的高等教育院校对应着不同的钢琴教学模式,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这些异同点是我们分析并认清目前钢琴教学模式的关键。
一、教材选择的差异。单科类音乐学院的教材乐曲中包括奏鸣曲、复调作品与中国作品。教材中所选取的练习曲数量较多,如车尔尼的《钢琴练习曲849》、《钢琴练习曲299》、《钢琴练习曲740》,莱蒙《练习曲》,杜佛诺依作品《钢琴练习120》,克拉莫《钢琴练习曲》等,尤其到了七八级的学生需要有着一定的音乐表达能力与手指技巧,重点是开拓学生的视野与理解能力,同时在钢琴教学中注重对基本功的练习,通过基本功的训练对钢琴弹奏方法及时巩固与调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综合类大学的钢琴教学没有基本技巧练习,但是对于基本规格的示范性与师范性却高度重视,在掌握正确规范的钢琴技巧与方法的同时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上练习曲调与复调曲。师范类综合大学的教材注重基本功练习,练习曲多是复调类、小品等,钢琴教材具有实用性与师范性,此种模式下的学生具有着较高的教学潜力。
二、在教学内容上的区别。单科类音乐学院对每一级别的教材内容要求比较详细,将技能训练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最终将技能训练发展为既有技能训练又有理论学习,既有感情表演又可以渗透音乐美学教育,既可以注重钢琴演奏又能够编配即兴伴奏,既可以学会弹好钢琴又能够学会怎么样教琴,最终在实践中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也就是满足对钢琴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实现课程的整体宏观性。综合类大学的钢琴教学将技能训练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钢琴课与即兴伴奏课的相互补充。师范类院校钢琴教学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编排,在传授钢琴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将相关学科知识如《钢琴艺术史》、《钢琴教材分析》、《钢琴伴奏艺术》等进行讲授,如此,钢琴教学内容可以涉及到基本功练习、练习曲、复调乐曲、大型乐曲等,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所涉猎,对钢琴固有学科内容进行调整补充。
三、教学方法上的不同。钢琴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等,其中讨论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能力,可以实现对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贯彻。单科类音乐学院注重示范练习法,其中钢琴教学练习应该是合理有效有计划进行的。综合类大学的钢琴教学注重按照每个学生特点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通过对代表性曲目的讲授,提高演奏者的技巧与音乐表现力,教师通过自身的示范演奏与形象语言来揭示音乐内涵,调动学生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师范类综合大学的钢琴教学注重课堂教授与示范相融合,可以有条件的听名家演奏录音,在运用讲授法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等,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启发他们的思维与想象。
四、教学形式的差异。单科类音乐学院为保证教学质量与满足教学大纲,通常是“一对一”专业授课,并通过与小组课、集体课、公开课等形式相结合。定期的举行演奏会、独奏会、综合音乐会等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艺术“表演实践”锻炼与观摩交流。综合类大学的钢琴教育是按照每届新生入学时的基本素质来严格考核,采取“一对一”、“一对二”与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授课形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集体课不能取代个别课,理想的教学形式应该是集体课、小组课与个别课的结合,集体讲授可以传授共性知识,个别辅导能够解决技术上的细节问题,如此双管齐下,便可达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同步提高。师范类综合大学的钢琴教学是按照学生的实际程度来划分教学形式,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形式有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公开课与研究课,研究课通常有着一个明确具体的研究目标,按照需要采取几个教师对一位学生进行授课,此种形式可以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与才能来提高教学质量。
结论
通过以上对各种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教材内容应该一目了然,曲调注重实用性、代表性与典范性,通过一定数量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与处理能力,增加对钢琴作品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学习与提高钢琴的即兴伴奏能力,同时,钢琴教材加强对音乐听觉、音乐记忆、创造能力等的全方位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中,断奏音阶、连奏双音、八度和弦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这是学生学习钢琴演奏与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同时还要加强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通过开设伴奏课程,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分析各种伴奏手法,为以后的即兴伴奏储备大量的感性材料,钢琴教学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全面寻找到适合音乐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实用之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大学时期的学生已经进入成年期,虽然错过了早期钢琴技能开发的最佳时机,但是只要发挥成年人理解力强与肯努力坚持的特长,来扬长避短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选择需要结合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与学生的实际状况来选择。
总之,在钢琴教学中无论采取什么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都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来决定,在实际运用中将几种形式方法等相结合渗透,创造出适合于自我实际的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施红莲.理想的“无模式”境界离我们有多远——论教学模式观对新时期音乐教师成长的影响[J].中国音乐教育,2004,(04).
[2]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孙鸣.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之我见[J].钢琴艺术,2002,(06).
作者简介:
白云(1980.05―),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现工作于德州学院音乐系,中国近现代音乐,讲师,研究方向:视唱练耳教学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