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二胡演奏艺术的影响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waiyu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迄今为止,二胡自诞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又名“奚琴”,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二胡体现的是韵味、意境以及旋律美,这与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所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本文利用例证法及论述法分析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二胡演奏艺术中的表现,并且指出了传统美学思想对今后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二胡艺术演奏;影响
  前言
  二胡演奏注重抒发人的感情以及对美的追求,着重将感情与音乐融合为一体,只有当二胡需要演奏家与行为指导思想有着强烈的共鸣的时候,才能使二胡演奏达到最高的境界。二胡演奏作为传统演奏乐器之一,它的发展与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是生生相息的,只有不断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将二胡发展的更加有韵味、有深意、有情感,推动我国二胡演奏艺术往更长远的方向发展。
  一、中国传统美学音乐思想概述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是对美学与音乐学的统一概括,也是对美学与艺术哲学的最高度概括。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一直都没有停下对美的追求的脚步,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就是我们的祖先在不断积累经验及展现音乐魅力结合催生的一种思想。这种思想不断深入到艺术发展及人类认识中去,不断积累对艺术创作者以及欣赏者形成影响,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不仅对我国过去及现在的艺术文化起主导性作用,也为今后艺术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美学音乐思想在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二胡演奏诞生之前就已萌芽,从古至今为推动二胡演奏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最初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这是推动我国音乐思想发展的最开始的一次大论坛,尤其是老庄学派提出的以“自然之乐”为主的音乐思想成了当时乃至后续文化艺术发展中的精髓理论,不过后来由于其过于保守,发展速度越来越慢。但是,在今后的传统艺术发展过程中,也不乏一些对乐器演奏起启发性意义的思想和理论,如《溪山琴况》等,这都推动了演奏艺术的发展。
  (一)道家学派美学音乐思想对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当时学术思想上可谓引起了极大的风波,推动艺术哲学、音乐美学迅速发展,成了我国传统美学音乐思想的鼎盛发展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形成了一股与儒家学派抗衡的思想流派。
  在道家学派所创《老子》一书中,共5000余字,直接涉及到音乐美学方面的仅仅20余字,文字简短,意境却极为深远,思想精髓即为“自然之乐”,注重自然原始美,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大音希声”和“音声相和”是道家学派音乐美学思想中最具代表的两个方面。
  1.大音希声
  “大音希声”最初之意并非用于音乐的言论,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被后人为音乐所用。“大音”根据老子的原因可概括为比声音要先到的声音,后人用“天籁之声”来概述实则是最好的。“希声”可概括为听不到声音,但是这有并非代表没有声音。道家学派认为,希声才是音乐最好的表现,它具有永恒性,有声的艺术演奏终是会停止的,根据这句话,后人作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于生活当中。二胡演奏就经常将“大音希声”的思想融入到演奏当中,将自然、最符合哲学抽象以及美学的音乐艺术境界展示出来,在演奏过程中会通过速度、节奏、润腔等的調整来突出演奏中情感的变化及情调性格的不一等等,对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音声相合
  “音声相合”中“音”指的是通过艺术加工过的声音,“声”指的是未经雕琢的声音,人们普遍认为前者是美,后者是丑,道家学派老子认为,两者并无美丑之分并且可以相互转化,使之相互协调,从而创造出更美的音乐,相互协调也就印证了“和”,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将“和”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这些思想对二胡演奏艺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二胡演奏中时常会出现音短音长,音调音律不齐等现象,但是任何一个音都缺一不可,也没有哪个是丑的,只有通过协调音色,使之“和”才能演奏出更美的二胡音乐,这也是指导二胡演奏艺术的一个重要理论,二胡演奏才能更加没有顾忌,从而演奏过程如鱼得水。
  (二)《溪山琴况》对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的影响
  《溪山琴况》是明清时期注明琴家徐上瀛所著,结合儒道两家的思想,是当时重要的音乐文献。书中对演奏艺术的指导思想方面作了十分详尽的叙述,将当时的琴技演奏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对我国传统乐器的演奏艺术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溪山琴况》一书中指出的“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的思想成了传统乐器演奏遵循的标准之一,书中所提出的琴乐演奏技巧以及琴乐欣赏思想等都对我国各类乐器的演奏及教学有极大的指导性作用。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从中也受益匪浅,是演奏者更好的捕捉到演奏灵感,使演奏灵活化、生动化。
  三、中国传统美学音乐思想对二胡演奏艺术今后发展的影响
  对于二胡的演奏,是对演奏者内心真实的情感、演奏曲目的动情表述及对演奏中身体的协调三者结合的追求,这恰恰符合了传统美学音乐思想对乐器演奏艺术的要求,极其重视演奏的情感抒发与表达,不断追寻“和”的思想根源是指导二胡演奏艺术更加协调发展的根基。从中国传统美学音乐思想中的“和”,不难看出,对二胡演奏的要求是追溯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最自然的声音,只有将情感完完全全投入到其中,并且通过艺术的手段将音乐的生命表述出来,才能真正的焕发出乐器的魅力,从而实现与传统美学音乐思想的统一。这也是二胡演奏者需要透过传统美学音乐思想去表达出来的,是在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中人们自身的理解,最终实现二者的统一协调发展,从而让二胡演奏给人们带来更加美感的享受。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不管是对过去、现在亦或是将来的二胡演奏艺术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它所起到的作用并不仅仅是表面的知道技巧的作用,更是深层次的对二胡整个演奏艺术所起的颠覆性的影响。在二胡演奏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性,要从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将二胡发展的更加有韵味、有深意、有情感,推动我国二胡演奏艺术往更长远、更广阔的道路上发展,不断传承我国传统音乐。
  【参考文献】
  [1]周恋.论中和之美在二胡艺术作品中的体现[D].湖南师范大学,2012.DOI:10.
  [2]张茜.基于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谈二胡演奏艺术发展[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3):103-104
  [3]马凌云.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二胡演奏艺术的影响[D].天津音乐学院,2007.DOI:10
其他文献
所谓戏曲,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传统的戏剧形式的统称。传统戏剧之所以又称“戏曲”,是因为“曲”的演唱在其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从性质上说,中国传统戏曲实际上是一种带舞蹈成分的歌剧。“戏曲”一词始见于宋末元初人刘埙的《水云村稿》,其中《词人吴用章传》断言:“至咸淳,永嘉戏曲出”,这是指南方的民间戏文。元末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又说:“唐有传奇,宋有戏曲”,这里“戏曲”或指宋代杂剧,或指南宋戏文。至近代学者
路翎是1940年代的著名的作家,作为新文学园地里一位积极的文学探索者,路翎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汲取着西方文学的营养。 Luling is a famous writer in the 1940s. As an active
摘要:2016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民是城镇化的主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城镇化改变了城乡地图,同时也改写了中国语言地图,城镇化带来的社会变化对中国的语言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语言的发展变化记录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语言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值得广泛关注。  关键词:城镇化;语言文字;问题;原因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髓核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19世纪中后期美国浪漫义作家的杰出代表,是美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美国文学史上首位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被称为
期刊
建立在线性思维基础上的、单一模式的“发展主义”对人类社会来说是祸而非福。现代化追求与全球化深入的偏颇损害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崇信现代化的中国因历史的负债而不可避免
目的:分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方配合针灸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方并配合针灸疗
淑子女士2009年夏,淑子女士说来就来了.说起来,淑子是萧红的超级粉丝.三十年前,哈尔滨开纪念萧红诞辰七十周年研讨会,淑子来了,一袭长裙,拿着记录的本子在人群里跑来跑去.多
泥土在春天用的是白墨rn四月,春草如在显影剂里刚刚露出一点轮廓,还没形成势力,梨花已经开放.rn梨花以花瓣试探天气,摊开瓷器似的白花瓣.而红花在六月之后才露头,红在炎热里
摘要:因此对外汉语成为留学生来华的必须课,为了让汉语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也为了让我国吸引更多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经济发展资源,重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刻不容缓。本文立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演变过程,对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进行了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加强教学设计、教学实验和口语教学等来全面提升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水平,从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汉语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