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发问】责编 / 杨立华
前不久,郭明义到外地做巡回报告返回沈阳时,在桃仙机场,所有乘客竟无一人认识他。
被誉为新时代雷锋传人,“2010年感动中国”的全国特等劳模,却没被普通百姓认出来并受到明星般礼遇,这是否跟一些主流媒体还在沿袭过去宣传人物的模式有关?也就是说,是否与过去那种用高大全、神化劳模的宣传方式有关?把他们与民生疏离,人为拔高,不仅老百姓学习不了,甚至会避之不及。
《当代工人》2010年曾连续发表《除了捐献,我还能做什么》和《郭明义,有种财富捐不尽》两篇文章,不仅受到读者好评,也得到老郭本人及其工友的首肯。老郭就曾亲口对记者说过,对他的宣传要“顺其自然,不拔高”。
2010年12月在鞍钢集团工会主持召开的一次学习郭明义座谈会上,老郭觉得《当代工人》对他的宣传,“既没把他写好,也没把他写坏,而是把他写对了”。一位工会干部说,老郭读着那些到各地进行宣讲的文字稿时,常常落泪。这个泪很复杂,既有欣慰和幸福,也有因某些连他都不认可的拔高而难过。
郭明义的事迹,比明星更具时代含金量,媒体大力宣传,百姓却不追捧,我们的主流媒体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撰文/勞阳
前不久,郭明义到外地做巡回报告返回沈阳时,在桃仙机场,所有乘客竟无一人认识他。
被誉为新时代雷锋传人,“2010年感动中国”的全国特等劳模,却没被普通百姓认出来并受到明星般礼遇,这是否跟一些主流媒体还在沿袭过去宣传人物的模式有关?也就是说,是否与过去那种用高大全、神化劳模的宣传方式有关?把他们与民生疏离,人为拔高,不仅老百姓学习不了,甚至会避之不及。
《当代工人》2010年曾连续发表《除了捐献,我还能做什么》和《郭明义,有种财富捐不尽》两篇文章,不仅受到读者好评,也得到老郭本人及其工友的首肯。老郭就曾亲口对记者说过,对他的宣传要“顺其自然,不拔高”。
2010年12月在鞍钢集团工会主持召开的一次学习郭明义座谈会上,老郭觉得《当代工人》对他的宣传,“既没把他写好,也没把他写坏,而是把他写对了”。一位工会干部说,老郭读着那些到各地进行宣讲的文字稿时,常常落泪。这个泪很复杂,既有欣慰和幸福,也有因某些连他都不认可的拔高而难过。
郭明义的事迹,比明星更具时代含金量,媒体大力宣传,百姓却不追捧,我们的主流媒体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撰文/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