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选择

来源 :今日印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_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机行业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下滑
  ①销售收入总体下滑,市场表现有冷有热
  销售收入指标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伴随转型工作的进行,各印机企业的收入有高有低、有好有差是正常的,但波浪式的曲线里应当显示出向前、向上的趋势,否则,企业要检讨自身发展规划,加速转型升级。据统计,2013年1~季度印机行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47876万元,同比去年下降6.13%。其中一季度完成123677万元,二季度完成184695万3元,三季度完成139504万元。


  产品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的企业有25家,占全部印机企业的40.3%;较去年同期下降的企业有37家,占全部印机企业的59.7%。
  表2中14家印机企业各主要经济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并形成效益。
  以上1 4家印机企业中,印刷设备制造厂商有3家,占21.4%;配套产品厂商2家,占14.3%;其余9家均为印后产品厂商,占64.3%。由此可以看出近几年印后市场较为活跃,产品种类不断增多,产品水平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可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影响力倍增。另外,有13家民营印机企业的发展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国望、正博、华威和浙江蓝宝几支新生力量,活力四射,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很大。
  在印刷市场需求结构深度变化的过程中,数字印刷机对小幅面胶印机的冲击最大,加之“合版技术”的推出,大幅面产品更受青睐。2013年威海印机、华光精工、威海滨田、中景集团等产品销售收入同比的落差,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反之,大族冠华收购“筱原”大幅面胶印机的收益,弥补了小幅面胶印机的一些损失,再次印证企业转型任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具体情况见表3。
  ②第三季度利润继续下滑,创单季利润最低点
  2013年1~3季度利润总额为2218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3.49%。一季度利润为4546万元,二季度利润为15595万元,其中三季度利润2043万元,创历史单季利润的最低点。
  从62家企业情况分析,利润亏损的为10家,占16%;利润同比下降的为21家,占33.9%,亏损额度达10960万元。特别是北人、上海光华、上海亚华、上海申威达、上海紫光等国有企业的大额亏损,很难有企业弥补这块亏空,是酿成行业利润指标突降。相反,不少民营企业的销售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温州正博(+21.3%)、上海新星(+17.1%)、深圳精密达(+14.3%)、汕头欧格(+14%)、潍坊东航(+9.8%)、瑞安华威(+7.1%)、浙江蓝宝(+6.5%)、天津长荣(+6.1%)等。
  ③国际印机市场需求仍不景气
  2013年1~3季度我国印机产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7.86%,反映出国际市场需求仍不景气。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24%,反映出下一季度以至2014年的生产准备投入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难以取得更佳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高度关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采取积极措施,尽早排除难点。
   2.2013年1~3季度企业运行质量表现不佳
  2013年1~3季度印机企业的运行质量综合指标为66%,较国家规定标准值低34%,这也是历史最低点,影响这个指标走低的主要原因是利润指标严重下滑,致使相关的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都不理想。




   3季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排序


  变化与选择
  所谓“区间管理,企稳有度”,在这个理念下,GDP合理区间设置了上限和下限的概念,这可以给社会和市场更稳定的预期,使“稳”字更富有弹性,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平稳调整。
  “区间管理”的上限是防通胀,CPI控制在3.5%左右;下限是保就业,失业率要低于4.6%。依照“防通胀、保就业”的要求测算出GDP为7.5%左右最合适。
  “区间管理”的核心是以民生保障为底线,不突破通胀和就业的民生指标,GDP可以有度升降。
  针对GDP增速放缓的形势,李克强总理在大连召开的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再次详释了经济治理思路。李克强讲道:“经济下行时,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经济增速推高,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我们权衡利弊,认为这样无助于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因而选择了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策略,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同时,李克强又兴奋地讲道:“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我们愿意也希望更精彩”。
  提质增效要依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平稳增长有机结合;要依靠释放改革最大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内需劲力,保障民生民惠。
  在经济升级的新理念、新思路背景下,企业应当如何发展?变化与选择的新题目,怎样做对、怎样做好,值得我们探索。
   1.经济增速的变化与企业转型升级的选择
  现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终结,经济中速增长阶段已经来临而且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中速增长阶段速度不会太低,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有“底线”,不会失速,同时也不会再回到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状态。中速增长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产能过剩。过去,我们的资源是按照高速增长模式配置的,现在进入中速增长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慢下来,后面“车皮”的速度还很快,这就形成了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转型升级首要的障碍,也是绕不开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企业整合优化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整合就是要去产能化,减少过剩。一方面限制新增、淘汰落后,不能再进行传统意义上注重规模和速度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行业、企业间重组力度,提高行业集中度。解决印机行业“多、散、乱”,即同类产品产量多、厂家散、市场乱的问题。解决简单依靠市场自发的优胜劣汰导致恶性竞争、价格下滑、效益低下、税收减少的无序状态。
  因此,现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最好的改革方案是靠大企业或强企业进行整合,大企业或强企业整合市场,可以减少行业中资源损失,掌控住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行业中一些小型企业应当主动寻找“大企业”和“强企业”,求得重组联合;而一些“大企业”和“强企业”也应当主动寻找小型企业,求得资源整合,壮大发展实力。在整合的同时,还要进行优化,包括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也就是转型升级。
   2.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选择
  对于企业来说,大多数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资本必须有进有退地调整,允许民营资本进入,也就是说,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需要进行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逐步完成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的退出。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独特模式,国有和民营混合能够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国有企业实力、规范管理与民营企业活力、创新精神的有机结合。印机行业中90%的民营企业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如民营企业中天津长荣的迅猛发展;辽宁大族冠华“国改民”后脱胎换骨的变化;浙江蓝宝公司治理机制的科学建立和顺畅运行;300多家温州民营印机企业的市场活力等,都说明完全市场化的印机行业选择混合所有制是必然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充分尊重民营企业,给大家公平竞争的机会,民营企业也要充分尊重国有企业,达到真正的“国民共进”、“国民融合”。
   3.国际竞争新格局和企业“走出去”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受益于国际化和加入WTO组织,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把自己改造成出口导向型的国家。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以及自身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单纯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已难以为继。欧美国家现在实行“再工业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同时由于我们的产品成本走高,发展中国家也在抢夺我们的市场。
  面对国际竞争新格局,我们该如何“走出去”?用兼并收购的方法收购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的成熟产业(大族冠华可谓典范),同时用产能转移的方式进入发展中国家占领市场,也就是要走产业“走出去”的道路。过去我们说“中国是世界的工厂”,今后我们要说“世界是中国的工厂”。我们的产业也要“走出去”,真正融入全球市场。过去我们是贸易人员打头阵,大多数技术人员并不熟悉海外市场情况,而今天,我们的技术人员也要走出去,自己上战场,把工厂建在海外。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包容的文化,我们不能把国内恶性竞争的市场秩序搬到国外,而是要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这些才是我们“走出去”的基础。如果我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走出去”一定会打败仗。所以,“走出去”之前,我们要自己先给自己上一课,我们究竟该怎样创造增量、互利多赢,我们准备好为当地作贡献了吗?
   4.借鉴国外经验和转型的选择
  最近一段时期,国际印刷机械制造商纷纷推出数字化印刷的智能装备和为印刷企业提供增值的解决方案。
  高宝Rota jet76卷筒纸高速喷墨印刷机和节能环保的利必达1450大幅面平张纸胶印机,速度高达1.7万张/时。
  海德堡青浦公司在2005~2012年销售平张纸胶印机900台,主要型号是52型和74型,年供货约130台左右。从2012年起速霸CD-102型五色平张纸胶印机亮相生产。海德堡在推进高品质传统印刷机的同时,又将网络印刷应用于平张纸胶印机上,通过印通网络系统予以解决。
  曼罗兰推出“不卖设备,只有解决方案”的销售新形式,其意是为客户量身定做“质量更好、服务更快、效率更高、应用更实”的增值解决方案,即在提供设备的同时,还提供全面的顾问式服务,包括印刷技术的支持、印刷材料、印刷系统和印刷咨询服务。总之,结合用户生产需要,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印刷增值方案。罗兰大中华区域负责人袁治能认为:“一切从客户出发,只要客户有需要,无论是设备还是解决方案,我们随时都在那里。”
  上述国际知名印机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作出了转型选择,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①将自身设备制造的水平、档次、功能继续完善与提高,注重数字化的应用和环保节能。
  ②将印刷设备与印刷工艺以及新技术紧密结合,为印刷企业制定增值解决方案,实现定制生产。
  ③与网络印刷结合,打造印刷业新的传统模式和生产方式。
  以上经验,值得我国印机企业借鉴,以促进自身转型升级。
  转眼2013年已经过去,面对当前经济和改革的新形势、新动态,我们要围绕“提质增效”这项发展方针,早准备、早规划、早调整、早收益。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印机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同比继续全面下降(见表1)  ①负增长、低运行的趋势  印机行业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和2010年市场见好,产品销售收入回升,2011年达到74亿元高峰值,但万万没预料到进入2012年从74亿元跌到65亿元低谷,下降幅度高达24.3%,展望2013年仍继续下降(见图1)。在全国机械16个小行业中,有11个行业是“增长放缓、增速回落”
期刊
近日,北京国际喷印雕刻标识技术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E馆已圆满闭幕。此次展会以“一切为了销售”为主题,展会集各种类型数码喷印、数码打印、喷墨印刷设备、墨水、技术及器材等于一身。知名国际品牌爱普生携带旗下S系列、F系列、B系列多款打印设备在此次展会上亮相。  爱普生微喷写真机? SCB6080、SC-B7080、SCS30680、SC-S50680 、SC-S70680,微喷印花机? SC-F60
期刊
9月4日,佳能在青岛举办了全新的Océ PlotWave360新品发布会,这款宽幅面打印系统集合了多点触控面板、云端文件处理和新型节能技术等诸多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的新功能,将成为云时代的宽幅面打印利器。  “这个新系统的开发是为了满足设计建筑行业等用户的实际需要,尤其是为打印数据较大、需要异地打印、有云处理需求的用户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Océ PlotWave 360带来更便利的移动和操控技术,使印
期刊
用于打数码样的喷墨打印机和用于制版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机是我们现代印刷中常用的输出设备,同时也是我们印刷数字化的重要组成环节,如图1所示。  这两种设备在用于制版和打样之前,都必须进行线性化校准,因此我们常说的线性化,一个是喷墨打样机的线性化,一个是直接制版机的线性化,但两者线性化的原理不同。许多人在谈到输出设备的线性化时,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本文将对两类设备的线性化校准原理进行深入比较,帮助读者了解
期刊
为了加快印刷行业从传统胶印向数码印刷的转型,佳能——数字影像解决方案的引领者,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2013美国国际印刷展(Print13)上展示了Niagara(项目名)喷墨印刷机——超高容量彩色喷墨生产平台。这套全新的生产型单张纸数码印刷系统整合了黑白、专色以及全彩色工作流程于一身。Niagara喷墨印刷机计划在2014年春季全球上市。  佳能是喷墨技术最早的先锋,在喷头、纸张和墨水技术上有广泛而
期刊
8月21~23日,中国国际彩盒展在东莞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顺利拉开帷幕。本次展会是全年度亚太地区唯一且最大的专业展示彩盒印后设备,耗材,技术与服务的领先商贸平台。在25000平方米的展会现场,国内外彩盒后道重要供应商来此共襄盛会。  太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携新机型SNF-500纸盒机参展,其改变传统制盒加工设备单一的生产工艺,采用大直径连续供纸,是集制盒过程中的印刷、上光、压痕、模切、叠收为一体的
期刊
在当今的包装字典里最热的专业术语就是“可持续性”,模内标签是如何适应这种“可持续性”的呢?  模内贴标同其他贴标方法比较是非常不同的,这种不同在容器形成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在前一个容器成型结束时,仅仅在容器脱离模具之后瞬间,在模具闭合之前,将标签及时地放入模具内。在容器里标签等待通过吹塑或注塑方法形成的热塑料坯料同其接触,最后在容器形成过程中标签成为容器的一部分,标签所代替容器的树脂数量大约为容器重
期刊
在过去8~10年里,可实现按需印刷的彩色喷墨印刷工艺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标签印刷技术之一。21世纪初期,市场上仅有几台彩色喷墨印刷机,而现在市场上的设备供应商和设备型号出现爆炸式的增长,标签加工商现在可以找到大约40种数字喷墨标签印刷机——这些印刷机绝大部分均在近期举办的欧洲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上亮相。  如果观看了展会上的喷墨技术,就能理解标签加工商在决定投资这种最新的、最令人激动的印刷技术时所面临
期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清醒地认识到标准化对企业、行业,乃至对国家和世界的发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印机制造企业积极参与到印机标准化工作中。许多企业通过自身实践证明:中国印机制造企业要真正实现从制造到创造、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关注、参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在此,我们邀请了部分在标准化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与专家共同分享他们参与标准制定与实施的经验以及收获,以推动更多的企业融入标准体系的建
期刊
2013年爆发了涉及大、中、小型印刷企业的倒闭潮(甚至印刷电商企业也不能幸免),也出现了“转型升级没有十年八年恐怕也难见效果”的问题。凡此种种,都加深了我们对印刷行业及其传统经营模式的迷惘。或许是因为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笔者在本文整理了某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从失败到成功的原因,从中可见传统模式缘何“恶性循环”,以及新的模式如何实现跨越。   A公司过去的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