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凉山彝族传统丧葬仪式及音乐探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历史厚重,音乐文化丰富。据传,小凉山彝族是从大凉山经椅子垭口迁徙至此,逐渐发展成现在的马边、峨边、金口河等一带。本文即以四川省乐山市管辖范围内的小凉山彝族为研究区域,根据笔者多年考察的口述史资料,从彝族历史文化出发,研究彝族丧葬仪式及其仪式音乐特征;并与祭祖仪式中亲人哭丧调比较得出:小凉山彝族的亲人哭丧调歌唱音域比较窄,大致在七度或八度之内,即在四度框架上再上扬一个四度。调式特征多限于商、羽或两者调式混合,“角”音和“羽”两音占据要位等形成伤感的音调,与彝族人“怕羞不怕死”的乐观生死观形成明显对比。
  关键词:小凉山彝族 丧葬仪式 丧葬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9-0030-03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境内,居住着一个承载了上千年历史文化,拥有自己语言文字和历史,也拥有着独特的民族信仰和传统风俗的民族——彝族。据传,小凉山彝族是从大凉山经椅子垭口迁徙而来,逐渐发展为现在的马边、峨边以及金口河一代。然而翻阅各地县志并无大小凉山记载,只是从地理上有人将“黄茅埂以西,安宁河以东的地区称为大凉山。把黄茅埂以东至金沙江畔,北至大渡河,包括雷波、马边、峨边三县以及屏山县的一部分地区称为小凉山”[1]。其实小凉山区域内还有金口河、雷波和云南宁蒗等地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六月雷波改隶乐山第5区专员公署,防区制结束。1956年1月雷波县自乐山专区划出改隶凉山彝族自治州。”[2]现在人们习惯认为雷波就是大凉山。所以,从雷波归属地的几经更改可知,小凉山之说可能是为了区分凉山州和其周边彝族而界定。当然,不管何种说辞,小凉山已成为马边、峨边、金口河一带惯用称谓。因此,本文研究范畴以乐山市管辖范围内的小凉山彝族为主,并以彝族历史文化为出发点,研究彝族丧葬仪式及其音乐特征。
  一、小凉山彝族历史文化概述
  彝族族源十分复杂,分布又广,元明清时期已遍布云、贵、川三省。据彝族民间传说和《送魂经》记载:“彝族从滇东北进入凉山的路线,是从云南永善县的大屋基渡过金沙江,沿美姑河而上,到达凉山中心地带的利美莫姑(今美姑县)……一段时间后就分道扬镳,古侯向东,曲涅向西沿着不同的方向在大小凉山定居下来”[3]。彝族祭祖仪式“尼姆撮毕”中的《指路经》,如“……阿卓挖托起,寻路往前赶,来到林木莫姑地面上。林木莫姑起,寻路往前赶,来到罗洪艺尕(美姑大桥)地界上……向前移一站,站在罗洪艺尕地面上寻路往前赶,来到驷艺鲁姑地界上……站在纳甲洁乌地面上,向前移一站,寻路往前赶,来到慕孜伙果地界上……向前移一站,站在莫啰艺曲泉水边,寻路往前赶,来到兹子普乌(云南昭通)地界上…站在天地相接處,向前移一站,寻路往前赶,来到额慕普古祖界上。额慕普古这地方,乃系远祖发祥地,此乃祖妣亡灵栖息处……”[4]等,讲述祖先亡灵归祖路线与上述说法大致吻合[5]。也有人认为义诺土语区彝族与战国时盛极一时的“夜郎国”有一定渊源关系,只是夜郎国存在了三百年即被汉朝所灭,历史文献也无从考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小凉山一代彝族是“古候”“曲湟”的后裔是多人认可的说法。
  二、丧葬仪式程序
  传说,彝族不仅是鹰的后人,神的使者,也是火的民族。彝族自古实行火葬并已经形成一套古老的火葬礼仪。“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境界》记载旧牢(即今)贵州省石阡县) “木耳夷”之丧葬习俗时说:“‘木耳夷’,人黑如漆,以鹿角为器,死者曲而烧之,埋其骨。’明朝天启《滇志》:‘罗婺葬用火化。’乾隆《贵州通志·通志·地理》记载:‘倮倮,……扛尸焚于野,招魂而葬。’”[6]在民國《西昌县志·夷族志》、嘉庆《雷波县志·夷俗》《东川府志》《云南志略》等都有彝族实行火葬的习俗。丧礼根据亡者年龄、生前级别地位、家庭贫富状况等决定其规模。一般情况,有子嗣老年人的葬礼最为隆重。
  (一)丧葬程序概述
  1.遗体整理
  彝族人死亡,一般都要进行遗体整理。当死者即将断气时,由家人或邻居在死者嘴里放上一小块金或银(含义是死者满腹都是钱财,灵魂到天国时不致因无钱而到处游荡索取害人,汉族人去世后也会口含铜钱)。再用白酒或热水给其净身,一般在死者去世前已给其穿好寿衣。突然病故或者出车祸等死者,则给其一身彝族服装即表示净化遗体。如果是过年期间死亡,家人则不得哭,要把遗体整理放好,待过年完毕后再哭。
  2.奔丧
  现在通讯发达,一般不再举行报丧仪式,彝族谚语“亲族再不好,闻哭声就来”。亲友得知后,自动盛装前往吊唁,邻居也成群结队跟随前去。据考察,彝族在过去社会,吊唁队伍临近死者家不远处,就要鸣炮打枪;死者亲属嚎啕大哭,丧家闻声后也立即鸣炮或打枪回应,并派出盛装的迎丧队伍持剑舞刀前往迎接。吊丧队伍入屋开始嚎哭,边哭泣边唱述死者的生平事迹。现在彝族某些地方还保留着集体唱丧歌的传统,往往连续数日(如大凉山越西彝族的“阿古格”[7],是其祭祖和丧葬中常用的哭丧调)。唱丧歌多为青年人组成,分列于屋内两侧,一人领唱众人合,内容主要述说远古历史、万物的产生、人类的由来、追述死亡之源与病因等,唱腔悲凉,声调哀婉,引人幽思。
  3.出丧
  彝族丧葬礼仪特别复杂,出丧时间需请毕摩择吉日吉时。一般选择在清晨,儿女亲友围尸而坐哭泣。待时辰到时,将尸体移至屋外,请毕摩念诵《指路经》,给亡灵指路归祖。然后,毕摩在尸体旁用黄色招魂母鸡给子女们进行招魂仪式,以免子女因思亲太甚灵魂跟着亡者走。完毕,众人齐声嚎哭,由家族中的男人们将尸体抬至火葬地,众人跟随送到目的的,送葬队又一次嚎哭后,留下负责火化人员与部分亲友陪守,其余人员缓步离开返回事主家,开始给前来参加吊唁的人员按宾客为上的规矩分酒、肉食。对于丧葬彝族有一套特别的禁忌与规定,这些规定约束着人们在丧葬中的行为规范,如“死者火葬之日,本村忌下地劳动;死者尸体忌讳被狗、猫触及,否则会变成妖怪害人;还会从尸架起身作乱。忌用烧人木叉乱剁尸体。死者会不安宁。忌讳死者面容瞪目张口和伸腿,要在完全停止呼吸前给以整容、整形”[8]等等。   (二)丧葬音乐与祭祖哭唱调的比较
  彝族不仅哭嫁,也有哭丧。“扯格”[9]一般出现在寿终正寝、子孙满堂、经济富裕家族老人去世的葬礼上。而小凉山彝族目前存在的是《阿莫俄》,即人死之后,奔丧亲人的哭唱。音调悲伤、婉转、悠长,是笔者听过凉山彝族所有仪式音乐中较为悲哀的一种。
  如下谱例1:《阿莫俄》
  歌词:
  阿普越喊越消失,断气混成了一阵风,断肉将成一堆灰,断筋将成一堆碳,内脏将成一堆土。有去再回的只有布谷鸟,前面蛇月走,后年猪月来,有死再生的只有路边草。前年蛇月枯,后年鸡月生……
  (演唱和翻译:娄苟罗铁 录音记谱:路菊芳)
  《阿莫俄》采用音阶调式比较特殊,出现了#sol-do-re-mi-sol五声音列,基本围绕mi-do-#sol、mi-sol的固定进行。由此,《阿莫俄》调式建立在D宫系统内。每句以节拍自由的呼喊性哭腔开始(见第1小节),然后以一个自由拖腔下行结束(见第3小节)。上下乐句起落音和节奏型相互呼应:第一句以mi起腔婉转拖腔,第二句以re音开始,依次循环;且除了第一句落音由#sol滑到sol音結束(见第4小节),其他各句均逐渐下滑落音到#sol(见第8和第12小节),形成一种极不稳定感。重复音型、二度和三度音程多次出现,音域跨度较窄。旋律线的下行进行和#sol的尾音拖腔,烘托了强烈的悲痛情感。
  通过上述分析,再将其与彝族祭祖仪式中亲人哭唱调进行对比,如谱例2《阿普阿玛跌》[10]
  谱例2:
  (记谱比原唱高小三度)
  (哭唱:阿洛阿枝及其妹妹 录音记谱:路菊芳)
  《阿普阿玛跌》基本乐句为七字句,由“一开一合”两个韵节构成,一字一音,只是句尾拖腔(见1-2小节)。旋律进行趋向同于丧葬调《阿莫俄》,均以哭喊性音调开始,只是前者由于是男性哭唱且丧葬场合,音调情感更加直爽、豪放;后者音调相对婉转,且以商-羽环调性框架,先扬后抑的旋律线表达女性特有的悲伤情感。
  总之,彝族人通过自己独有的方式缅怀着先人,强化着族群记忆,并以不同的音乐形式代代相传。丧葬仪式音乐虽不如过去丰富多样,但其保留下来的音声依然具有彝族传统音乐的音律轨迹和结构特征:首先,小凉山彝族的亲人哭丧调歌唱音域都比较窄,大致在七度或八度之内,即在四度框架上再上扬一个四度。调式特征多限于商、羽或两者调式混合,“角”音和“羽”两音音占据要位。其次,音乐结构基本保持以乐句为单位的发展手法形成乐段,句首和句尾基本固定,中间变唱。再次,节奏以前短后长的附点节奏型为主,符合彝族语言习惯;节拍不固定,跟随歌词多寡而有变化。最后,每首歌多以一个呼喊性的语气词起腔,歌词形象、优美,具有很强的诗歌性。综上对比分析,两首不同仪式场域中的亲人哭丧调,却以相似的音乐形态特征烘托人们的悲伤之情。由此观之,彝族人“怕羞不怕死”的乐观生死观和其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掩盖了彝族人情感中隐藏的悲哀。究其缘由,有待笔者后期进一步研究。
  注释:
  [1][3]吉合蔡华,马布都嫫,乌自辉,莫洛依古嫫:《凉山彝族风情》,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13页。
  [2]四川省《雷波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雷波县志》,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和25页。
  [4]吉尔体日,曲木铁西等著:《祖灵的祭礼:彝族“尼木撮毕”大型祭祖仪式及其经籍考察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第626-629页。
  [5]目前学界不能确定慕孜伙果和莫啰艺泉现在的具体位置,但阿余铁日老师认为莫啰艺泉可能是云南昭通一带,额慕普古是成都附近广汉的“玛牧河”,从经书记载可知,额慕普古是灵魂归祖的最终站点。
  [6]朱文旭:《彝族火把节》,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7]路菊芳:《四川越西彝族“尼姆撮畢”信仰、仪式和音声三重关系之探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第136-144页。
  [8]王昌富:《凉山彝族礼俗》,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175页。
  [9]“扯格”是一种丧葬乐舞,现实丧葬仪式中已很少出现,很多传统舞蹈动作已有凉山州长巴莫尔哈改编到《达体舞》中。
  [10]路菊芳:《马边彝族尼姆撮毕祭祖仪式音乐的多声形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第75-90页。
  参考文献:
  [1]四川省《雷波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雷波县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
  [2]曲木铁西等著.祖灵的祭礼:彝族“尼木撮毕”大型祭祖仪式及其经籍考察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Linda和Mary是六学同学兼闺蜜,毕业之后又都在同一家公司做行政助理,只是分在不同的部门。Linda工作很努力,却总有做不完酌事。眼看Mary每天早早下班逛街“血拼”,自己却加班不断
目的:观察小潮气量(VT)通气策略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患儿呼吸力学指标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9月我院治疗的AHRF患儿106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
1.“其他店都是差不多价钱。而且我们保证是原装正品的。”  (无论你走到哪一家都可以得到这样的口头保证。)  2.“这品牌的主板绝对容易出问题,而且不稳定,返修率高,我推荐……”  (推荐的永远不会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而是手上代理的油水最足的品牌。)  3.“你的装机预算是多少?我帮你配个最好用的。”  (看看你带了多少钱,能赚你多少。)  4.“这个价格已经不可能低了,可能晚点有缺货,有涨价的可
摘要:两汉时期人们“事死如生”,因此有较多的陪葬器物,其中有一种根据现实中的建筑按比例缩小烧制而成的陶制明器,我们称之为陶楼。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陶楼的墙体上常有大量的彩绘出现,有些是简单的几何纹饰,有些是复杂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这种装饰手法和表现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甚至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无疑为我们研究两汉时期的绘画风格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民俗等多方面的情况提供了重大的参考价值。  
针对用户访问轨迹的数据特征,提出一种基于EEMD技术的多步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结合极限学习机ELM模型,混合人工鱼群MAFA优化的方式,克服了算法
为助力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全面发展,以“立德树人”思想和“武术教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教学展开研究。由于武术的
摘要: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本文主要通过声乐技术、声乐心理和声乐记忆三个方面谈一谈声乐学习的体会。  关键词:声乐技术 唱法练习 声乐心理 声乐记忆  中图分类号:J61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8-0078-03  有不少爱好歌唱的中青年人士求教学习唱歌,听他们演唱,确实有一部分人唱的不错,真假声运用的还算自如,但还是有一大部分人唱的很吃力,缺乏科学的发声方
目的:观察多模式超前镇痛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疼痛介质、应激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患者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术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效果及对产妇免疫应激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在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360例,随机数字表
办公室的电脑是共用的,而大家习惯的输入法各不相同。什么紫光拼音.搜狗拼音、王码五笔、智能ABC,外带微软拼音。每次要输入,我都要按快捷键“Ctrl+Shift”按到手抽筋……。把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