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民意识 保护生态环境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威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为了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环境保护;意识
  
  近年来,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是因为我们不注重环保环境的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当今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土壤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减少;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水荒制约发展影响生活 ;臭氧层破坏威胁地球生命;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生物资源急剧减少;人口爆炸危及自然生态;有害人工化合物的转移;有害废物的转移贻害世界;残留物质污染环境等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迫切任务。要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下决心依法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严禁新上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广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增产减污。
  第二,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态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第三,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经把环境保护相关技术列入优先领域。要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把饮用水安全作为重点,消除环境隐患,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妥善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
  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公民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树立践行生态环境道德的模范,抵制违背生态环境道德的行为。
  我国是一个有着完整的环境文化体系的民族,为核心的环境文化体系的形成,是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这种文化不仅是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从中找到树立环境意识的根据,而且这种文化总是现实地发挥着作用。中华文明的延伸和发展是与中华民族深厚的环境文化分不开的。因此,必须动员全社会都来重视参与,形成强有力的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
  建立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首先要更新人们的环境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让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其次,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加强新闻宣传,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要逐步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环境部门积极配合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宣传将环境危机感深深植入公众心中,激发公众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使环境意识由教育而强化成为一种习惯,从而使环保参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时精心策划和组织“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境纪念日的活动,开展有创意、有影响、有效应的“环境宣传周”、环境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广泛发展、深入动员,激励公民踊跃参与。营造起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
  再次,通过扩展环境权益来提高环境意识,就是把人的环境意识的提高过程与对人们切身利益的保护和改善联系起来。通过使人们获得更多和更大的环境权益,来增进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关注和行动。才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做好事,做实事。
  总之,从各地实际出发,发动群众共同制定环境行为规范,努力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公民日常生活之中。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其他文献
摘 要:2010年法国工会和法国劳工为了抗议萨科奇政府退休制度改革法案而选择采用罢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呼声与意愿。对他们而言,罢工是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方式。但是,对萨科奇政府而言,改革也是其无奈之举。照此分析,无论是法国劳工还是萨科奇政府,似乎双方所持有的立场都没有错。但是,这场由退休改革法案而引发的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也的确给法国的经济及其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了极大地冲击。此外,这场大罢工也是对
期刊
摘 要: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许多不足,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失落。下面我就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进行探析,并就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影响了语文教育的全局。随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承担高职教育的高职院校内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是育人的关键。高职院校后勤保障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坚持走改革创新的思路。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实现高职院校后勤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高职院校后勤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保障;发展     一、当前高职院校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    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
期刊
我们党一贯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各行各业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符合时代特征的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坚持与时俱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人口计生系统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值得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以房地产业为主体,各种城乡建设工程占据了城市建设工程的大多数。建筑业繁荣发展带来的是经济的发展,同时还有大量的固体废物污染。本文从当前城市建筑固体废物的处理的现状入手,采用资源化防治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为建筑固体废物污染彻底的解决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固体废物;资源化;废物利用     建筑固体废物,一般指在构筑物的新建、改扩建、拆除过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冷血护工”为视角,对民办养老院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根源、温床、现实、制度四个方面对“冷血护工”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应提出了严格护工的职业考核技能、加强养老院管理水平、政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四个杜绝“冷血护工”出现的措施,为清除“冷血护工”这一民办养老院发展中的绊脚石提供了思考建议。  关键词:冷血护工;职业素质;监管力度    引言:  近段时间,一则
期刊
摘 要:县市级广播电视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党委政府的宣传阵地,广大人民群众的舆论喉舌,处于对农宣传的最前沿,起着举足轻重的桥梁纽带和承上启下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办好、办活、办精广播电视对农宣传节目,意义更大,影响更深。县(市)级广播电视台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单位,面对的受众主要是生活在广阔农村天地里的辛勤朴实的农民。立足农村,面向农民办节
期刊
摘 要:阐述了大树移植在园林绿化中的意义,并从移植前准备、移植、栽后管护等方面介绍大树移植技术,以期为大树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园林绿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大树移植;园林绿化;意义分析;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和园林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树移植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地景观、提高城市绿化质量等方面,但由于大树树龄长、主根发达、原生长地与移植地立地条件的差异、在采挖过程中根
期刊
摘 要:当福柯发出“人之死”的预言时,西方近现代以来引以为豪的“主体自恋”开始瓦解。福柯批判长期以来人自身存在的自恋情结,从历史角度解构、剖析在道德、知识、权利控制下的人之主体,试图揭示在“自恋”掩盖下的真实主体,并寻求重构人性的方式。因此,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福柯思想本身所包括的对自恋情结的批判,二是福柯对长期以来对被自恋情结蒙蔽的主体真相的剖析,三是揭示真相的方式探求。  关键词:福柯
期刊
摘要: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投入大量的精力,悉心指导学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培养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师;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    一、教学效能感的概念  教学效能感概念最初在理论上来源于研究者阿莫特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