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渣碳热还原过程中二氧化硅固溶体的形成机理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n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渣是铜火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碳热还原可实现其主要物相铁橄榄石的分解,有利于后续铁的富集.本文利用XRD、SEM和EDS对铜渣碳热还原过程中的反应行为进行研究,借助碱浸实验考察了焙烧产物中二氧化硅(SiO2)固溶体的溶解性,并通过XPS及TEM分析结果探讨SiO2固溶体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铜渣中的主要物相为铁橄榄石和磁铁矿,锌主要赋存于铁橄榄石相.铁橄榄石经碳热还原分解为金属铁和石英固溶体,温度升高促使石英固溶体转变为方石英固溶体,此时锌被挥发至烟气中.焙烧产物中SiO2因铁的掺杂而表现出石英和方石英的晶体结构,但在微观上仍以非晶态形式存在,致使其易溶于110℃氢氧化钠溶液.
其他文献
A series of 3DOM CeMnO3 perovskite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hard-templating-excessive impregnation method a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采用HCCM立式连铸技术制备铝白铜棒坯,并进行不同压下量的轧制变形,研究连铸速度和轧制变形对棒材组织性能的影响。通过拉伸实验分析不同状态下棒材的力学性能变化,利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EBS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EDS)观察棒材的微观组织形貌。结果表明:当金属液温度为(1300±5)℃、热型加热温度为(1250±5)℃、冷却水流量为400L/h、连铸拉坯速度为0.5~2.0mm/s时,可制备出具有连续柱状晶组织和优良力学性能的铝白铜棒坯。随着连铸速度由0.5mm/s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数字化进程已经从政务、民生等领域迅速覆盖到农业农村领域,建设数字乡村意义重大。阐述了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及意义,提出了现存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思路,最后进行总结。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对生态系统的人为破坏正在引发不可逆转的动植物灭绝危机,保护和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被认为是当下城市规划设计,尤其是景观设计重要且紧迫的工作。如何在具体的景观设计项目中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仍缺乏一个可操作的整体思路与设计模式。为此,通过对景观设计经典框架的综述与优化,将设计主导、跨学科分工合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以及评估与监测的全过程融入景观设计框架之中,综合形成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型设计的五大原则,并通过剖析经典案例印证了此框架的合理性与实操性,以期为保护并提升城市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提供
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量化研究能够反映城市中的人地关系,对提升公园公平性和市民福祉至关重要。在生态智慧的引领下对公园绿地供需关系进行思考,认为公园绿地供需关系需要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转向供需匹配,同时需要考虑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测度和供需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多情景规划的供需匹配研究与优化的逻辑框架与实践路径。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对公园绿地供需情况进行了基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和综合协调等导向下的多情景规划模拟和比较分析。最后,综合上述
用拉伸实验研究经600℃时效1~50 h后,时效时间tag和应力-应变循环对Ti-50.8Ni-0.1Zr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SE)的影响。结果表明:600℃时效处理后Ti-50.8Ni-0.1Zr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随tag延长,600℃时效态合金的抗拉强度Rm、断后伸长率A、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临界应力σM和能耗ΔW降低,残余应变εR先上升后下降。随着应力-应变循环次数增加,600℃时效1~50h的合金由部分非线性超弹性逐渐转变为完全线性超弹性,ΔW和εR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要使600℃时
Hierarchical ZSM-5 (HZ) molecular sieves based on fly ash were synthesized using a method combining water heat treatment with step-by-step calcination. The coup
为提高钒电池电解液的能量密度及宽温度区间稳定性,对基于硫酸-盐酸混酸支持电解质体系的电解液进行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优化。对电解液进行钒离子及氯离子稳定性测试,发现在支持电解质配比为硫酸根浓度2.0~3.0 mol/L、氯离子浓度6.0~6.4 mol/L时,电解液钒浓度可达2.4 mol/L且四种价态的电解液均可在-20~50℃稳定存在10 d以上且可以有效避免氯化氢挥发。对稳定性优化后的电解液进行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测试,发现在钒浓度为2.2 mol/L、硫酸根浓度为2.75 mol/L、氯离子浓度为5.8
铜冶炼过程主要采用电收尘烟灰脱砷、污酸脱砷、铜电解液脱砷等方法,砷以砷滤饼或黑铜泥的形式得到分离和富集,以此解决铜冶炼体系中砷的开路问题,得到的砷渣富含铜、铼、铅、锌等有价金属。砷的回收存在砷二次污染、资源浪费等难点,亟待突破。通过论述砷在铜冶炼过程中的分布,研究从含砷物料中砷的存在形态及反应机理入手,系统综述了脱砷技术在烟尘和电解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瓶颈展开探讨。结合近年来砷的稳定性处理技术研究,对未来砷的清洁回收技术进行了展望。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制备氧燃比分别为3.91、4.31、4.62、5.39的NiCrAlY涂层,利用XRD、SEM、EDS、显微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分析表征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对涂层在KCl熔盐环境中热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燃比的升高,涂层中γ/γ′峰向高角度偏移,涂层结构变得致密,未熔化粒子边界减少,涂层结合强度由49 MPa提高到62 MPa,涂层显微硬度变化较小。涂层平均热腐蚀质量增加速率常数Kp由93.37 m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