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ongk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我们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为国育才思想,可见“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首先,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用美育提升学生心灵,培养他们健康、崇高的审美力,为德育教育铸造一把打通心灵的钥匙。
  德育教育是关乎心灵的教育。法国思想家布莱斯·帕斯卡在其《默想录》中这样表述:“心有自己的逻辑,而理智对此却一无所知。”有人说,美能够涤荡人的心灵,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它能唤醒我们对内心的尊重,因而去尊重生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文学的、艺术的范本和学养,培养、提升学生文学的、艺术的感受力和审美力,唤醒他们对内心的尊重,滋养、丰富他们善感、美好而崇高的心灵,从而向真、向善、向美、向爱、向崇高。
  语文课程的美育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我们又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 是语言的美育,用语言的净化来净化学生的思想、心灵。语言的净化,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要净化自己的语言,给学生做好范例。其次是净化学生的语言。净化学生的语言,需要教师用时间和耐心以及巧妙的引导,来让学生逐步意识到这个问题,然后自觉改正。
  第二,是绘画、音乐等艺术的美育。正如诗文中往往寄寓了作家的主观情感和思想道德观念一样,画家也会在客观事物的形象中寄寓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诗文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美育。而借助音乐的美育来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德育这一点,我们语文教师具有十分的优势。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教师可以通过配乐朗诵的形式,使音乐与诗文内容相融合,加深学生对诗文意境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次,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家提倡诗教,把文学作为推行教化的有力工具,这种“文以载道”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德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受业”“解惑”的同时,还承担着“传道”的大任。因而,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文章所载之道,从而对学生的人生理想、精神追求、道德情操、思想价值观念等进行引领和影响。比如,学习巴金的《小狗包弟》、梁实秋的《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等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理想与价值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学习毛泽东、曹操、李煜等人的诗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志向与国家、社會、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关系;学习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等,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忠与孝、亲情与国家、事业(职业)等的关系;学习辛弃疾、陆游、杜甫等的诗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何为爱国情怀……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在美育中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渗透和影响。
其他文献
一、选文依据  古诗文阅读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研究。通过对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研究成果的了解以及培训学习,并结合我校古诗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将课题研究的题目调整为“群文阅读议题选择及教学实际初探——以苏轼诗文为例”。然后按人文主题来分类,将苏轼作品分为“至真”“至美”“至善”“至爱”“至理”“至趣”六个议题。  二、选文来源  眉山一中校本教材《品读东坡》
期刊
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什么叫爱?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  经常听有些教师慨叹:学生越来越不好带。而有多少教师年纪轻轻就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感?恐怕不计其数。那么,怎样让教育轻松起来?爱无疑是一剂良药。当我们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迷茫时,不妨读读下面的文字:  “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
期刊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插有课后补充知识的文章不多,仔细阅读、研究这些课后补充知识,你会发现它里面包含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对学习者解读文本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以金圣叹点评《过秦论》为例,探讨课后补充知识对文本解读的指导作用。  金圣叹点评《过秦论》内容具体如下:“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间“然而”二字一转。未转以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些家校互动育人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家校互动效率,对学校管理和班级立德树人教育起到正面促进作用。  【关键词】家校互动;互联网+;育人模式  一、“互联网+”模式下的家校互动育人新模式  (一)改造以往的家长学校,构建家长学校网络平台  课题组认为在学校层面上构建家长学校网络平台势在必行,在学校层面搭建家长学校网络平台有很多优势。1.可以避免班级各自为政,便于管理。2
期刊
一、新教材修订注释之优  (一)表述更加精确  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课下注解为:“废,残废,伤残倒地。”而许慎《说文解字·广部》:“废,屋顿也。”可见“废”本义为房屋倒塌,引申之,则人因惊惧或伤痛倒地。新教材改为“倒下”是正确的。  (二)注释更加注重人文性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以乱易整,不武”,旧课本注释为:“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武的。”新教材解释为:“用散乱代
期刊
【摘要】现代互联网,让青少年的成长条件已经发生了非常突出的变化,他们在使用互联网和互联网本身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载体、文化的载体和社会媒体,或许对他们的认识能力、概念及认知,对青少年的发展理念,尤其是对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来对小学在校学生扩大课外阅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课外阅读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信息化教
期刊
现行统编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分教读和自读两类课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的做法是教读作为重点多讲一点,自读就少讲一点,差别就是所用时间的多少。  其实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的区分,是有讲究的。教读课主要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而自读课,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中,自己去体会。  统编版教材格外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
期刊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实现古诗的审美化教学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通过读、唱,感知诗歌的音韵美,产生愉悦的审美心境  (一)在有章法的读中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知识。比如,四言二顿,每顿两个音节;五言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停顿知识之后,才能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二)在粤语朗读中感受
期刊
散文阅读既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需要让其“活”起来。  一、丰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源头活起来  缺乏大量的阅读,阅读训练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阅读是个人化的行为,任何人替代不了其思考过程,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只能自己亲身参与完成。  朱永新说过:“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方能走出狭窄的精神洞穴,领略中华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升华。那么,如何在群文阅读中践行生本理念呢?  一、选文  群文阅读的选文就是依据教学需要围绕一个议题或者多个议题选择的一组文本。我认为,选文除了要体现“新课标”要求、紧扣议题之外,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的阅读视角为线索进行组合,要让学生有阅读的欲望。  其次,要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