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与追求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it_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孟佳,曾担任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支部书记,《北京教育丛书》编委会办公室主任,现任北京什刹海书院教务长,长期从事德育和教师教育等研究工作。
  价值观是构成人精神世界的核心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认可、维护和践行的共同价值理想和目标准则。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成功的价值观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的人生方向,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注入理想信念和动力,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奠基。
  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简称“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新的突破口,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管理和教育实践方面,还面临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作为一个区域,如何整体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石景山区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实践,取得了鲜活生动、特色突出、富有实效的教育成果,给我们以启示和引领。
  第一,构建整体的育人环境,形成有效管理机制。
  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学习有关的知识,关键是促进学生的价值观认同,并内化为比较稳定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所以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程,重在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价值引领,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营造整体的健康成长环境。石景山教委在区级层面明确育人目标,把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区域教育总体规划,构建起一套氛围浓厚、执行有力的价值观教育的管理、实施与评价体系,形成了有效的工作保障机制,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全方位地融入到学校教育中,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营造全员育人环境。
  教师群体的日常行为和精神追求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素质和思想意识往往决定了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因素。石景山区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抓好区级管理核心团队和校级教师队伍的建设,全区学校有所侧重地为学生配备导师,古城中学的“三位班主任”的学生导师配备,为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身心成长有机融合提供了鲜活的经验;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依托家校社区三方和谐办学的管理模式,为学生构建了全员育人的成长环境。
  第三,构建具体可操作的核心价值观课程体系,使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应该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明确具体、可操作的价值观培育目标,并转化为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内容,使课堂教学都能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培育成为日常教育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体系。石景山区围绕核心价值观建设学校课程体系,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常规化、系统化、科学化。如京源学校系统设计实施了体现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的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课程体系,实现教育的连续性与系统性,学校的文化类、活动类、学科拓展类等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搭建了有效的实施平台。
  第四,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实践,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很容易成为空洞的“说教”,很难进入学生的内心,所以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效结合,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培育健康人格,才不会流于浅表和形式。石景山区几所学校的经验告诉我们,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策略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中感同身受、潜移默化,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栏目编辑 王雪莉 江泓 王宇华 吴君
其他文献
“办阳光幼儿园,享健康快乐童年”是石景山区实验幼儿园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作为北京市示范园、石景山区窗口园,坚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身心健康、勇敢自信、兴趣多样、主动发展的阳光儿童”是我们努力实现的育人目标。在石景山区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和石景山区构建高端教育体系的推动下,幼儿园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以阳光体育为核心,以愉悦的生活、科学的饮食为基础”的健康特色办园文化;逐渐达成了“促进幼儿身
自实施高中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确定了“以人生规划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总体思路,力求用人生规划教育这条主线贯穿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实现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有效整合。    以职业调查为切入点,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  我们确定的人生规划教育主要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指导学生认识自我,使个人特质具体化。第二,认识职业与社会发展,提升职业信息和生活计划的能力。第三,认识职业与个人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
中关村第一小学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共同成长,六十年的办学历史赋予了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国家课程改革逐渐走向深化,学生、家长、社会对基础教育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改变教育供给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使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回顾中关村一小的课程改革之路,我们经历了被动实施、主动开发、自主整合
在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立体的书”的研究背景下,我校主题研究课已经走过了三年的历程,经历了一个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  主题的确立  我们之所以会想到“校园”这个主题,原因有三:  其一,教师智慧精华的延续。上学期组内教师共同研究,曹翰麟老师制作出了一款“畅游二小”的电脑游戏,将二小百年积淀下来的校园文化逐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合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使其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我们确立主题时的目
摘要_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教育过程和管理过程的质量关注不足,对学生发展的非认知领域重视不够;对具有区(县)特点的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对网络评阅试卷的缺陷认识不足等。研究提出,确立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监控为区(县)教育政策服务的宗旨;明确影响本区(县)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多视角分析和应用监测数据结果;完善区(县)级小学教育质量的监控机制,落实“控”的力度。  关
六十载春华秋实,几代人躬耕树蕙,北京师大二附中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60年的积淀,形成了二附中的文化,她是全校师生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共同创造并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她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二附中人的心灵,必将激励和引领一代又一代二附中人不断前进,创造新的辉煌。二附中文化由文化精神、校训校风、教育理念组成。本文初步探讨二附中的校训校风、教育理念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校训校风塑灵魂  1.校训是学校精神的
主题的提出  学校主题研究课强调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研究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恰切的、有研究价值的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选题。然后组织学生把题目汇总整理,主要分为天文、美食、动漫、校园、北京文化等几类。最后,经过师生的研究讨论,共同确定了本学期的研究主题——大话四合。  主要理由:  四合文化的传承。四合院作为中国文化或者北京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当代
目标导向型培训模式是以培训目标为核心,其他培训要素紧密围绕目标的实现而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本文以中学专家型教师研修项目为例,探讨目标导向型培训模式的结构与运行机制。    ■ 教师培训模式的发展历程  随着历史的发展沿革,教师培训模式经历了以下三种变化。  第一种是经验模式。经验模式又称“学徒”模式,是一种比较早的专业教育模式。它好比是师傅带徒弟,培养的关键在于有经验的指导者。年轻受训者通过模仿“
来信:一名初中学生家长  回信:陈勇  点评:姜南舟    【来信】   我是XX中学的一名家长。我担心孩子心理出问题了。在暑假中,他从不出去玩,不和在学校交的朋友来往,学习上也没什么兴趣。尤其让人难受的是,要开学了,他面对作业发呆,有时候半天也不写一个字。  我儿子读小学低中年级的时候,学习习惯上没有表现出特别突出的问题,只是性格不很活跃,不爱运动,体能不太好,胃口也不开,想了很多办法调理都没有
“立德树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报道 之三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一处、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杂志社共同组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北京市认真领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意见,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一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