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设计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这三个教学理念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最新定位。而核心素养能否被充分重视且作用于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是关键的一步。本文以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中“情感的体验”这一课时为例,探究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该如何落实,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设计;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为音乐学科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标准》指出高中音乐鉴赏课在音乐学科中的重要地位,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培养完整的人的内在要求。结合高中这一特殊学习阶段,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创造,将音乐中的智慧融入生活。
  1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要素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三个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1],这成为高中音乐学科教学设计的新的引领思想。其中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进行音乐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能够形成独立的感受与理解等。
  其中“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特质、表现形式、音乐表现要素等进行聆听、感受及理解,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以引领学生重视情感体验、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等。“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唱、指挥、演奏、编创等音乐实践活动,表达音乐的美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通过自主參与音乐实践的各个环节,提升“艺术表现”的信心和能力。“文化理解”是通过音乐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能够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的音乐人文内涵。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作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核心教学理念,不仅对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指引了方向,更是对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提出了要求。“聆听和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及题材、体裁、音乐风格、表现形式”,“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态度”,“了解学习音乐作品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表现要素在音乐情感表达中的作用”等,这些都是较好的音乐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也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2 “情感的体验”教学设计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句话总被人提起。而音乐正也是它的产物,它的最高属性莫不归于“情”,如果音乐没有了“情”,那么它亦不是乐。本文选取“情感的体验”这一主题进行教学设计,选取《松花江上》和《快乐的女战士》这两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供学生欣赏,探讨高中音乐鉴赏课落实“核心素养”的问题,旨在让学生能够从历史文化的层面出发学习音乐作品,体验不同音乐情感内涵的同时能够进行自我音乐实践。
  第一,教材分析。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的教材内容共安排了七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学会聆听音乐,共四个课时,“情感的体验”在第二课时,安排《松花江上》和《快乐的女战士》两首乐曲[2]。本课选取这两首有代表性的作品供学生欣赏,旨在让学生体验不同音乐的情感内涵。
  张寒晖创作的歌曲《松花江上》,具有叙事性、抒情性的特点,是一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表现了东北同胞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悲痛以及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吴祖强等创作的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中的音乐《快乐的女战士》,是一首轻快活泼的音乐作品。节奏动感十足,其喜悦、欢乐的情感表现了女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二,学情分析。教授对象为高一学生,其文化水平、认知能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具有义务教育阶段里辨别音乐感受能力的学习基础。在高中鉴赏课中要求学生能够从音乐要素、创作技法等方面理解音乐的表现作用,从历史、文化等层面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通过“情感的体验”这一课时中的《松花江上》和《快乐的女战士》两首不同情感体验的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
  第三,教学目标。一是演唱《松花江上》和《快乐的女战士》两首作品,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二是专注聆听《松花江上》和《快乐的女战士》,从音乐表现要素中体会音乐美感,感知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三是了解《松花江上》和《快乐的女战士》两首乐曲的创作背景,探索音乐情感背后的精神文化内涵。
  第四,教学重难点。一是通过音乐要素的聆听分析,精准掌握《松花江上》和《快乐的女战士》两首作品的不同情感体验。二是通过创编音乐作品,体会音乐表现要素在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
  第六,教学过程。一是导入。教师播放两首情感体验差异较大的作品,如《春节序曲》和《流浪者之歌》(片段即可),引导学生讨论这两首作品各带给我们何种情感体验。音乐中基本情感体验有喜悦欢乐、平静安宁和悲愤哀伤[3],在课件中可做成有三个选项的形式供学生选择。回答完问题,改变《春节序曲》和《流浪者之歌》的速度并让同学们聆听这两首作品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是否发生了变化,再次引发学生思考:影响不同情感体验的音乐表现要素有哪些?进而引出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式等音乐表现要素并进入新课的教学主题——“情感的体验”。二是聆听《松花江上》完整版。提问:该首作品带来何种情感体验?三是课前已布置分小组完成的预习任务,分享对《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简介的相关了解。四是对照乐谱欣赏《松花江上》片段并分析歌曲《松花江上》中音乐要素的特点,并结合已讲知识点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见表1)。五是观赏《松花江上》的相关视频,也可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真实图片合集,让学生切身体会《松花江上》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看完视频可趁热打铁,教师进行钢琴伴奏,学生饱含情感地去学唱《松花江上》片段。并设计问题: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该首作品表达了何种情感?六是进入《快乐的女战士》的教学环节。依然先聆听完整版《快乐的女战士》并提问:该首作品带来何种情感体验?七是分小组完成课前布置的任务,分享对《快乐的女战士》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简介的相关了解。八是对照乐谱欣赏《快乐的女战士》片段并分析歌曲《快乐的女战士》中音乐要素的特点,并结合已讲知识点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见表2)。九是再次带领同学观赏《快乐的女战士》芭蕾舞剧视频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思考这首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十是拓展延伸。通过改编音乐要素改变本节课所学的《松花江上》和《快乐的女战士》的情感体验。如:改编《松花江上》的音乐表现要素作一首喜悦欢乐的音乐作品,改编《快乐的女战士》的音乐表现要素作一首悲愤哀伤的音乐作品。十一是小结。总结两首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音乐要素与带来的情感体验,引导同学思考自身情绪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对音乐作品所传达情感的理解。   3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体现
  上文对“情感的体验”教学设计的流程有了完整的呈现,下文是对整个教学过程所体现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详细分析。
  3.1 基于“审美感知”的教学设计
  聆听、体验、理解、比较等是培养高中生“审美感知”这一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主要培養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音响特质、表现形式、音乐表现要素等的了解。
  在导入部分播放两首情感体验差异较大的音乐作品,通过比较两首作品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并引发思考影响情感体验差异的原因。聆听一部作品后,首先思考的是该作品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它对我们内心起到何种作用。侧重情感的体验,正是“审美感知”这一教学理念的内涵所指。在新课教学过程中,首先做到“抓住”学生们的耳朵并抛出问题,“该首作品表达何种情感”?这样不仅对音乐有了基本认知且突出了音乐的本质问题,即本节课的主题——“情感的体验”。通过做表格的方式,将两首乐曲的情感体验、文化背景及音乐要素等进行对比,能够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清晰明朗的认识与了解。其中,学生对音乐要素的发掘有利于把握音乐的深刻内涵,促使学生由外及内地认知和喜欢音乐。
  3.2 基于“艺术表现”的教学设计
  尽可能地使学生进行自我的音乐实践,如学唱、指挥、创编等,拥有一定的音乐专业技能以更好地发展学生“艺术表现”的核心素养。
  在学唱《松花江上》这一环节时,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进行音乐实践,切身体会《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带来的情感冲击,被触动的情怀通过歌声得以释放,这就是“艺术表现”的魅力所在。通过比较《松花江上》和《快乐的女战士》这两首作品的情感体验、文化背景及音乐要素等,再进行创编去改变这两首作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设计的导入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音乐要素已有了基本了解,通过聆听比较改变速度和力度的《春节序曲》和《流浪者之歌》后理解到不同音乐要素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是截然不同的,由此让同学们初步掌握一定的创编技巧。通过音乐实践不但能够深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创编的自信心,使其获得成就感,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的“艺术表现”核心素养。
  3.3 基于“文化理解”的教学设计
  在高中这一学习阶段,立足“文化理解”这一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学生通过了解历史现象去理解音乐作品及作品背后的艺术价值,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欣赏和理解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更能够以多元文化的思维去欣赏体会多样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师要结合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地理位置等方面去引导学生理解文艺作品。
  教师鼓励学生自行分组合作学习,要求在课前完成搜集《松花江上》和《快乐的女战士》两部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的任务,并在课上进行知识分享。不仅能够又好又快地解决问题,也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更能提升集体荣誉感。除此之外,自主搜集历史文化知识,也有益于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吸收,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搜集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的习惯,同时也能增加学生们对相关历史文化的累积,切实立足发展“文化理解”这一核心素养要求。
  4 结语
  为了又快又好地将核心素养落实在音乐学科中,高效合理的音乐教学设计是促进其发展最直接的催化剂,不仅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其教学质量,更能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就目前来看,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还未真正被教学者们广泛认知及实践,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们要不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及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促使学生能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领悟到生活的智慧,进而推进音乐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S].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1.
  [2] 张前,曾赛丰.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8-9.
  [3] 音乐教师用书编委会.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教师用书[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10-18.
  作者简介:董云(1981—),女,江苏连云港人,博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曹学敏(1995—),女,江苏宿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插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形象性,不仅能直观地表达所要传播的思想,而且还能增强其艺术感染力,是现代设计中视觉传达方向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本文主要以插画中线描形式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为研究目的,结合线描插画的特点和内涵,通过对市场上现有的茶叶包装进行深入探究,分析线描插画在茶叶包装中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线描插画;茶叶包装;应用;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218.5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受“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魏晋时期纵情山水成为一种普遍自觉的生活方式。站在自然审美角度,魏晋时期的山水之美体现为观者与山水间互相展开之美,观者不仅感受到山水的形质之美,还通过对山水之道的体悟而发现山水之道与人之道相通,在这种相通中,人发现了生命精神之美。这就意味着自然审美形式的向外拓展,一方面为自然审美转型拓展了思路,但另一方面却不利于自然审美独立性的培养。  关键词:形质之美;生命精神;审
期刊
摘要:《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围绕中国国民党将军钱鹏公的遗孀蓝田玉到窦公馆赴宴一事展开描写,讲述其在游园过程中所历“惊梦”。这场梦始于她成为钱夫人,承合于其赴窦夫人的宴会,落空于她拒绝唱《惊梦》。统观全文,我们会发现文中的“梦”是闭合的,一轮梦的结束意味着新一轮梦的承接循环。然而不管怎样,到最后都会进入“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境界。作者认为浮生若梦,在文中揭露了人生到头来不过是一
期刊
摘要:本文以水墨山水艺术中的“虚与实”为切入点,针对过于强调数字技术引起的水墨山水数字化过程中艺术格调衰弱、文化传承单薄的现象,做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为水墨山水艺术在实现数字化的过程中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与艺术格调并存的道路。  关键词:水墨山水;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品格;虚实相生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在
期刊
摘要: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城市水环境面临着水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洪涝灾害频发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本文以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滨江风光带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查法,从生态驳岸、水体净化和植物多样性三个方向展开对海绵城市背景下LID措施在河滨绿地中的应用的论述,旨在为河滨绿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南京;海绵城市;LID措施;河滨绿地  中图分类号:TU
期刊
摘要:中式主题的住宅空间设计已经在很多城市和地区兴起,并受到居住者的广泛认同,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将地域文化与现代住宅的生活理念需求相结合,不仅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而且展现了现代空间环境的特点。本文对常州梳篦文化以及国外工艺美术进行研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匠技艺与室内设计相互结合起来,将小众的传统工艺呈现给大众,同时,对传统技艺的应用可以为现代化的家居设计注入文化灵魂。  关键词:中式主题;非遗
期刊
摘要: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特色,它包含着城市的地域特色,并以艺术文化的形式融入实际的城市之中,是独一无二的。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发展中,需要一些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去清晰城市之间的差异,更需要利用这些艺术差异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本文以全椒县太平文化为例,分析研究其中的艺术特色,旨在为城市发展提供学习经验。  关键词:城市;特色;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现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化已经逐渐成为每一块土地的发展趋势。我们的目光也开始转向了乡村,乡村景观建设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乡村景观发展研究旨在发现和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这将对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以江宁镇为主体,以该镇乡村景观建设为例,提出相关建议,为乡村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乡村景观;城市化;江宁镇  中图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生态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指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照“两山理论”,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在此背景下,景观设计行业也在进行着持续的重塑,正在向着符合生态设计的方面发展。本文以南京玄武湖为切入点,分析生态理念引导下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生态;玄武湖;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以“语迹”理论作为主要支撑,对城市中的记忆空间进行分析。面对现今各地的“千城一面”现象,去探索分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留存的城市记忆以及保留下来的痕迹。时间作为贯穿整个城市记忆的发展参数,可在时间轴下,以人与空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去思考南宁市城市记忆空间的形成路径。从民俗化的物质元素和非物质元素出发去探究南宁城市记忆产生、发展、更替的过程以及在整个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关键词:语迹;记忆空间;城
期刊